一、導語:
同學們在初中就學過了劉禹錫的《陋室銘》還記得嗎?雖是一棟陋室,但在詩人眼里卻充滿了情趣。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也同樣是描寫居室的文章《我的空中樓閣》,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呢?
二、作者簡介:(請一位同學朗讀作者簡介)
三、明確學習目標:(那么今天這堂課,我們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學習這篇課文)
1、 鑒賞本文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獨特的感受。
2、 學習托物言志的方法,領悟如詩如畫的意境。
四、疏通文脈: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我的空中樓閣”其實就是--我的小屋,但是課文有沒有寫到這個的小屋的室內設計裝飾等--沒有。而是寫了--籠統的說,是寫了小屋和周圍的環境。板書 這里的環境美不美--板書
五、鑒賞語言:
美的景物是離不開美的語言的(板書)下面呢,我們就圍繞學習目標來欣賞本文第一到第八小節中美的語言。
1、 同學們先輕聲的自由朗讀第一到第八小節
注意:朗讀時的語速要緩慢、舒緩、輕松的讀出歡快、活潑的感情來(師放薩克斯配樂)
師范讀第一、第二小節--入情入境的緩慢的讀出歡快的感情來。好,下面開始小聲的用表情朗讀
2、 師點:讀過之后我們再來品一品
下面看屏幕對你喜歡的文字,小組交流討論:它美在哪里?(從修辭手法、字詞句式特點分析)討論3分鐘。(教師巡回指導一起討論)
導:同學們討論的都很積極,下面就請同學們談談你的看法,理解。
3、學生暢談,師生互動。
討論后的暢談:
生1:文章的第一句就出手不凡。(“出手不凡”這一成語用得好,“不凡”在哪里?)--修辭上把山比喻成眉,尤其是把小屋比為“眉梢的痣”這一比喻非常獨特。(是用新穎的比喻,勾畫出了山和小屋的形象姿態),還有“痣一點”比“一點痣”要好。(對,很好,繼續講)
生1:第三小節寫得很美,它也是用的比喻(哪里?有感情的美讀出來)“把山上有了小屋比成……“我們再進一步分析這串比喻,看屏幕(這一串比喻尤其是好在哪兩個字上?)--(這兩個字都是什么詞性?)--動,而本體山上有了小屋是表態的。這一比喻使表態的事物動態化,表現了山上因為有了小屋而達到了怎樣的效果?用書上現成的詞語。這一比喻正應了美學家的那句話。說“……”
生2:還有第五小節也有比喻。“花好比人……”把樹比成是人的姿態,將樹想象的象人一樣,使得樹也有了活力與精神。(其實這是作者自身活力與精神的寫照)
(提問:另外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看屏幕 僅僅是對偶句嗎?注意加點字。再看前一句“花是……”它是對稱的,沒有前一句,就沒有后一句。我們稱這樣的句式為兩相對稱句式。
師問:同學們從第一到第八小節還能找到這樣句式嗎?--第6小節美讀出來--像這樣兩相對稱的句式既能恰當的表現景物的差別,而且讀起來瑯瑯上口,體現了文學語言的趣味。文章中這樣的句式用得比較多,我們課堂上就不一一欣賞了。課后找出來好好體會。
我們接著欣賞第一到第八小節的語言,剛才幾位同學談得很好,其他同學也來談談。
生3:第八小節第二行:“首先……那是窗”這里的“一些、一角、一排”是排比。表現了綠樹的夾縫里看小屋,見到的都是一個一個的局部。
生4:也是這一小節倒數第三行:“我的小屋……”其中的“若…..” 極富動感、靈動…(現學現用)
生5:第7小節“小屋后面……起來”用詞準確生動,形容枝葉是細而密的,樹陰美而濃。動詞:伸展、籠罩。最后用擬人的修辭,總結形容為含蓄而又風度。
4、導入再讀:“本文的語言可謂是字字如璣珠,出手不凡,充滿了藝術的魅力。下面請一位同學起來朗讀,再次感受詩般的語言,畫般的景觀。(配音)自己選上兩三個片斷。
師評價:讀得很好,聲音響亮,有聲有色。
六、托物言志:
導:文章的(第一到第八小節)作者用他那生花妙筆,描繪了一幅美妙的小屋風景圖。下面,默看第九到第十八小節。
1、 思考:作者的視覺關注了哪些事物?(默看2分鐘)
2、 齊聲朗讀第四小節,用筆劃下你最喜歡的語句。--“我出外……”走廊已到了空中,那么樓閣會在哪里?--空中。也就是說題目“我的空中樓閣”的踐層含義是因為我的小屋建于哪里--山上。猶如聳入云天的樓閣
3、 這還有沒有更深一層的含義呢?同學們聽錄音,第十五小節。并在頭腦中想象這座空中樓閣的景象。
提問 ①此時空中樓閣所在時間--夜幕深垂的晚上。
②夜幕中的小屋其有了怎樣的特點?(啟發:課文中的詞語)
③同學們想象:朦朦朧朧,虛無,縹緲,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
提問:你領悟到了“空中樓閣”的更深一層的含義了嗎?(啟發:“空”的比喻義--虛無的虛幻的--這一空中樓閣是幻景中的想象中的小屋(投影):一語雙關。
4、 作者虛構了一個理想中的,幻想中的小屋。通過虛構的我的空中樓閣這景,要表達作者怎樣的情趣(板書)情志呢?再隱晦的文章也總有一兩句透露作者的用意,回頭看第九到第十三小節,能找到一句議論的語句嗎?--對,很好,山上……作者向往的獨立的安靜的生活(投影)遠離了都市的喧囂,猶若世外桃源一般,恬靜安寧,是超然物外的這正是作者所向往追求的一種理想生活。作者在文中有沒有評價現代文明沒有用一字,我們從他景物那詩一般的語言的描寫的山野生活而營造出了一種充滿生機、靈動,富有詩情的意境中可以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作者對都市生活的厭惡,對喧鬧渾濁的社會現實的厭棄,面對大自然的熱愛。尤其是到課文結束時,作者直接抒情,表達了要回歸自然復歸延期,與大自然交融,是哪兩句?
也就是說對自由生活獨立人格的向往,對現代文明將人與自然隔離的批判,正是這篇散文的神,中心,主旨。量作者有沒有明寫--沒有。而是貫穿于全文對小屋與環境的描寫,贊美之中,這是一種什么手法--托物言志(板書)。這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第2點學習目標。其實,托物言志的文章同學們學過的也比較多了。能說出兩篇來嗎?--《陋室銘》《白楊禮贊》《愛蓮說》《致豫樹》
5、 總結:
這堂課,我們主要分析了本文的語言美,通過對美的語言的分析,感知到了小屋和周圍環境的美,并認識到了作者對遠離喧囂的獨立,安靜生活的向往這種曠達美好的情懷志趣。最后,好,下面讓我們在音樂聲中輕聲的,用心的有感情的再讀課文。
七、布置作業:
[我的空中樓閣(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