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目標】
1、知識和能力:識記柳宗元及“狀”文體的有關常識,掌握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特殊用法。
2、過程和方法:
掌握本文選擇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運用對比、反襯手法刻畫人物性格的藝術手法。體會、學習本文寓褒貶于敘事、不著議論、冷靜從容、嚴謹沉穩的寫實手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段秀實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愛憎分明、敢于伸張正義的情操。
【教學重點】掌握重點實詞和虛詞,落實“白、辭、適、以、卒、則”等詞語的多種義項。體會、學習本文褒貶自現的敘事手法。
【教學難點】理清人物關系,分析段太尉剛勇仁義、外柔內剛、勇毅見于平易的性格特征;培養學生愛憎分明、敢于伸張正義的情操。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提問“唐宋八大家”進入作者介紹,提及本單元有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
二、題解
1、多媒體屏幕顯示:
段太尉:太尉,官職名, 其人叫段秀實。
逸事狀:“狀”,又稱“行狀”,一種文體,記述某人生平事跡。“逸事狀”是“行狀”的變體。二者的不同在于:“行狀”全面介紹一個人的生平事跡,“逸事狀”則只記錄逸事(即正史未載之事)。關于“行狀”,可參看教材第128頁的介紹。
“逸事狀”的特點:
(1)只錄逸事,力求典型,抓住兩三件事寫。
(2)所寫之事應詳細、確實,不可道聽途說。
(3)行狀一般只褒不貶,與史傳不同(史傳求全面)。這與寫作目的有關。史傳是對一個人一生作全面評價。而寫逸事狀的目的有三個:
(1)使史官錄用,希望修史時為死者作傳。
(2)向朝廷報告,為死者請求謚號。
(3)為死者寫墓碑之文提供素材。
逸事狀有固定格式:在文末寫作者名字及寫作目的。
三、作者簡介
多媒體屏幕顯示: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大散文家、詩人、哲學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祖籍河東解縣(今山西省永濟縣),后世稱其“柳河東”,本文節選自《柳河東集》,書名便源于此。因官終柳州刺史,故世稱“柳柳州”。又因他和韓愈一起領導了中唐的古文運動,與韓愈齊名,故世稱“韓柳”。
2、教師講述柳宗元寫此逸事狀的背景以及太尉生平。
多媒體屏幕顯示:
文史背景:段太尉,名秀實,字成公。官至司農卿。唐德宗建中四年,發生叛亂,叛軍擁戴節度使朱泚為帝,當時段在朝廷,怒斥朱泚,并以朝笏擊其面額,被害,追贈太尉。
四、聽錄音,注意正音。
涇州(jīng) 汾陽(fén) 邠州(bīn)
偷嗜(shì) 不嗛(qìe) 釜(fú)鬲(lì)甕盎(àng)
老躄(bì) 恣(zì)卒 晡(bū)食
戢( jí)士 擊柝(tùo) 甚巽(xùn)
如赭(zhě) 自哺(bǔ) 朱泚(cǐ)
姁姁(xū) 斄(tái)間
五、小組合作,梳理文章結構。
本文分四個部分,前三部分分敘段太尉三件逸事,最后寫作者姓名及對這
些材料的考察情況。
第一件逸事(第1-4段):勇服郭晞。
第二件逸事(第5-6段):仁愧焦令諶。
第三件逸事(第7段):節顯治事堂。
六、課文分析
學習1-4自然段 ,結合《名師一號》疏通文意并思考:
1、這幾段反映了段太尉什么品德?
2、開篇的緊張場面對刻畫段太尉的形象有何作用?為什么要寫這樣的場面?
3、“無傷也,請辭于軍”、“殺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頭來矣!”主要體現了段太尉什么性格特點?
4、寫白孝德的懦弱與郭唏“不解衣,戒侯卒擊柝衛太尉”對塑造主人公段秀實的形象有何作用?
5、“列卒”、“取士”、“斷頭注槊上”“植市門外”、“盡辭去”“解佩刀”、“笑且入”等屬于什么描寫?“無傷也,請辭于軍。”“尚書固負若屬耶”等屬于什么描寫?
明確:
1、剛正沉勇、不畏強暴、疾惡如仇。
2、對比烘托。作者先詳細地敘述了郭營士卒的肆志之狀,將郭晞的放縱士卒為非作歹與段秀實的懲治邪惡,整飭軍紀進行對比。
3、勇敢的精神和超人的見識充分顯示了他的剛勇無畏。
4、對比。將白孝德的軟弱,顧忌與段實秀的正義、果斷、不畏權勢、強暴 進行對比,突出段太尉的形象。
5、細節描寫、語言描寫。作者用“注”和“植”兩個動詞,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實的“勇”面對郭晞士卒的囂張氣焰,段秀實臨危不懼,不帶衛士,不帶佩刀,他知道要制服郭晞士卒,不能憑借武力,只能曉之以大義。這就充分體現了段秀實外柔內剛,平易而又剛強的個性。
七、布置作業
1、思考探究練習三 2、完成《名師一號》“一試身手”的練習。
第二課時
一、 復習第一課時所學內容。
二、學習第5-9自然段
1、學生誦讀課文5-6段,對照注解,結合《明師一號》疏通課文;注意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特殊用法。
2、思考第二部分(5-6):
(1)這幾段反映了段太尉什么性格特點?
(2)文中作者采用了什么描寫方法來描寫這一性格特征?分別寫出采用這些描寫方法的詞語。
(3)文中有關焦令諶和尹少榮的描寫對塑造主人公段秀實的形象有何好處?
明確:
(1)仁慈寬厚、愛民如子 。
(2)通過“自取水洗去血,裂傷衣瘡,手注善藥,旦夕自哺農者,然后食。取騎馬賣,市谷代償,使勿知”等細節,敘寫他同情、救助、安撫一個無力交租而慘遭毒打的農民。這種同情人民反對豪強的正義精神,在當時社會是難能可貴的。
(3)最后作者寫懷西寓軍帥尹少榮怒斥焦令諶的不敬、不恥、不愧,從側面烘托了段秀實仁慈寬厚的愛民之心。
3、學生誦讀課文第7段,對照注解及《名師一號》疏通課文;注意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特殊用法。
思考:
(1)課文第三部分寫了段太尉的哪件逸事?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
(2)文中寫朱泚的奸詐對塑造段太尉形象有何作用?
明確:
(1)拒收賄賂(表現在那些地方)
戒其族
怒其婿 清廉正直
拒收禮
(2)朱泚的行賄、叛逆與段實秀的廉潔、忠烈,形成鮮明對比。
4、結合注釋及《名師一號》疏通最后兩段,注意重點字詞和特殊句式。
三、小結
孤身勸郭唏--勇
1、段太尉 仁愧焦令諶--仁
拒收朱泚大綾--義
2、全文概括
這是一篇敘事嚴謹、寫人生動的傳記文。作者選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諶、節顯治事堂三件逸事,多側面地表現了人物外柔內剛、勇毅見于平易的個性特征,刻劃了一位封建時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全文不著一句議論,純用冷靜從容的寫實手法,在客觀的敘述中隱含著深沉的歌頌之情。
3、本文在寫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借鑒的?
(1)敘事方式簡潔靈活多變
(2)通過矛盾沖突描寫人物
(3)運用對比表達愛憎情感
四、布置作業
1、完成《名師一號》“基礎達標”的練習。
2、歸納文言知識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文言知識積累
(一)詞類活用
1、殺一老卒,何甲也? 名詞作動詞,披上鎧甲。
2、晞一營大噪,盡甲 名詞作動詞,披上鎧甲。
3、裂裳衣瘡 名詞作動詞,用衣包裹。
4、垂死,輿來庭中 名詞作動詞,抬來。
5、請辭于軍 名詞作動詞,致辭。
6、謹狀 名詞作動詞,寫文狀。
7、奈何欲以亂敗郭氏? 形容詞作動詞,敗壞。
8、乃我困汝。 形容詞使動用法,使處于困境。
9、日群行丐取于市。 名詞作狀語,每日。
10、手注善藥 名詞作狀語,用手,親手。
(二)古今異義
古:生民。今:出生;不認識的人。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公,你;理,治理。今:社會上多數人公認的正確道理
古:多少。
然則郭氏功名其與存者幾何
今:幾何學
古:借用,安排
請假設草具
今:姑且認定;虛構
古:無能
謝不能
今:不能夠,不可以
古:不講氣節、禮儀
汝又取不恥
今:不以為恥辱
古:財物
朱泚幸致貨幣
今:充當一切商品的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三)文言句式
1、欲誰歸罪? 賓語前置
2、汝將何以視天地? 賓語前置
3、請辭于軍。 狀語后置
4、汝又取不恥。 狀語后置
5、鄰人偷嗜暴惡者。 定語后置
(四)固定結構
1、然則郭氏功名其與存者幾何? 既然這樣,那么
2、處賤,無以拒也。 沒有辦法用來
三、課堂練習
1、下面紅色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C )
A.太尉在涇州為營田官 為:擔任
B.太尉判狀,辭甚巽 巽:同“遜”謙遜
C.賤賣市谷入汝 市:集市
D.旦夕自哺農者 哺:喂
2、選出有通假字的一項( B )
A、涇州野如赭垂死
B、太尉判狀辭甚巽
C、裂裳衣瘡,手注善藥
D、我知入數而已,不知旱也
3、下面的加粗虛詞意義和用法解說正確的一項( D )
①農以告諶 ③人且饑死
②以大杖擊二十 ④且熟,歸我半
A.兩個“以”字用法相同,兩個“且”字用法也相同
B.兩個“以”字用法相同,兩個“且”字用法不相同
C.兩個“以”字用法不相同,兩個“且”字用法相同
D.兩個“以”字用法不相同,兩個“且”字用法也不相同
4、下面選項中的加粗字用法與所給例句中的加粗字用法相同的是( A )
例句:裂裳衣瘡
A.市谷代償
B.太尉判狀辭甚巽
C.乃我困汝
D.汝又取不恥
5、下面選項的句子與所給例句的句式結構不相同的是( A )
例句:淮西寓軍帥尹少榮,剛直士也
A.乃我困汝!
B.段公,仁信大人也,
C.汝誠人耶
D.我知入數而已,不知旱也
6、下面句子的翻譯正確的是( A )
凡為人傲天災、犯大人、擊無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無馬,汝將何以視天地,尚不愧奴隸耶!
A.大凡一個人無視天災、冒犯長者、重打無罪的人,又收下仁者的谷子,使主人出門沒有馬,你將怎樣上對天、下對地,還愧不如奴隸嗎?
B.大凡一個人無視天災、冒犯長者、重打無罪的人,又收下仁者的谷子,使主人出門沒有馬,你將怎樣上對天、下對地,你羞愧做奴隸嗎?
C.大凡因為人無視天災、冒犯長者、重打無罪的人,又收下仁者的谷子,使主人出門沒有馬,你將怎樣上對天、下對地,還愧不如奴隸嗎?
D.大凡因為人無視天災、冒犯長者、重打無罪的人,又收下仁者的谷子,使主人出門沒有馬,你將怎樣上對天、下對地,羞愧做奴隸嗎?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完成《名師一號》“能力拓展”、“綜合創新”的練習。
[段太尉逸事狀(粵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7.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