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領會本文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親情,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3通過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語句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對父親背影的描寫的效果與作用
難點:
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播放歌曲《父親》
古往今來,有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歡以“送別”為題材寫詩賦文,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戰國策》)的壯別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的惜別,從“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高適)的豪情到“舉手長老老,二情同依依”(《孔雀東南飛》)的柔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關于離別的文章《背影》,作者在此文要通過離別抒發什么情感呢?
二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詩人,學者。 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從事散文創作,成為現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抗戰期間,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促使朱自清積極參加黨所領導的愛國民主運動,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 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該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早期主要成員,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二百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三 課文背景:
《背影》是一篇紀實散文,寫于1925年10月作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中的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現在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文中開篇提到的“那年冬天”,是1917年,那時作者祖母去世,父親朱鴻鈞原任徐州煙酒公賣局局長,被解職。文中的“禍不單行”正是指這兩件事。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書,父子在浦口惜別。
四 生字詞
交卸 奔喪 躊躇 迂腐 蹣跚 頹唐 瑣屑 晶瑩
五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思考:“我”與父親見面的背景如何?
六 分析文章:
速讀課文找到文中四次描寫 “淚”的原因和父親的話并分析作用。
七 具體分析背影
那么寫背影有什么作用呢?
四次寫背影
小結:一直以來,寫人的文章多是直接描寫人物外貌為主的,作者卻一反慣例,不隨人后,描寫人的背影,給人以新穎的感覺。給讀者以廣闊的自由想象天地。作者沒有正面寫父親的容貌,而是寫“背影”,讀者可以根據作者所描寫的背影來想象其父親的頹唐形象。頹唐的父親的背影,是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摯的愛,是父子依依惜別中最后留給兒子的印象,因此,文章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征著意描寫,集中表達了兒子的情感。背影成為一生忍辱負重、愛子情深的父親在我心目中的定格。
八、研讀第六段理解父子情深
①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難。②可是他 過鐵道 ,要爬上那邊月臺 ,就不容易了 。③他用兩手 著上面 ,兩腳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 ,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 ,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④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⑤也怕別人看見。⑥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⑦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⑧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⑨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⑩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⑾過了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⑿我望著他走出去。⒀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雹业人谋秤盎烊雭韥硗娜死铮僬也恢,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文中橫線上的詞,依次應填上 ( )
A、探 穿 攀 縮 B、彎 橫 扯 伸
B、側 走 抓 爬 D、弓 鉆 勾 蹬
2、文中寫父親背景的是哪三句話?請選出正確的一項 ( )
A、①③⑥ B、⑥⑦⒁
C、①③⒁ D、①⑦⒁
3、選出能表明上文所寫事情內容的小標題 ( )
A、父子情 B、父親的背影
C、惜別 D、買橘送別
4、①句從哪兩方面描繪了父親的背影的形象?( )
A、外貌 心理 B、動作 語言
C、外貌 動作 D、語言 心理
5、文章多次寫到父親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 ) A、表達對父親非凡經歷的贊嘆。B、表達對父親的深摯的懷念
C、表達對父親自暴自棄的惋惜。D、表達對父親碌碌無為的感慨。
九、總結 引用毛澤東對背影的評價
十、有人曾說:“10歲時,我們仰慕父親;20歲時,我們鄙棄父親;40歲時,我們敬重父親!逼鋵崳赣H仍是那個父親,但不同年齡的我們卻會有不同的感情。你眼中的父親是什么樣,請你說一說。
[背景(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