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既特別又可愛的鴨嘴獸的生理結構及生活習性,認識生物界的奇特現象。
2、學習運用作比較的方法說明事物特征。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圈畫、細讀與分析,了解既特別又可愛的鴨嘴獸的生理結構及生活習性,認識生物界的奇特現象。
2、質疑與討論恩格斯能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啟發學生從中悟出的道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
2、通過朗讀、分析,體會文章所倡導的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圈畫、分析、寫批注等方法,切實感受科普小品文字生動活而準確的特點。
2、教學難點:理解本文所提倡的重視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事先讓學生作好預習工作,了解課文內容,大致了解鴨嘴獸的特征。
2、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展示鴨嘴獸的圖片,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二、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內容(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自由散讀課文,初步了解鴨嘴獸是怎樣一種使人傷腦筋的動物。
2、解決本課生字新詞,出示部分生字詞,請學生朗讀,并口頭解釋部分詞義。
三、細讀課文,標題“使人傷腦筋的鴨嘴獸”中的“使人傷腦筋”具體表現在哪里?為什么會“使人傷腦筋”?
1、小組討論,教師作簡單提示:
(1)課文介紹鴨嘴獸時多處與其它動物作比較。找出這類句子,并說說這樣比較為了說明鴨嘴獸什么特點。
(2)文中這些比較最終要突出鴨嘴獸哪些特點?(學生可能會回答“不倫不類”“奇怪”的特點,予以肯定后要追問奇怪在哪里、怎么不倫不類?促進學生能有針對性的回答。)
(3)鴨嘴獸到底怎樣使生物學家們傷透腦筋?使他們傷透腦筋的問題最終解決了沒有?
2、交流
3、教師小結
三、再讀課文,了解文章開頭部分作者的寫作意圖。
1、先讀課文,再思考再討論:
(1)但在鴨嘴獸剛進入人類視野時卻帶來一些問題,是什么問題.?
(2)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問題?這將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2、教師小結:回顧人類對鴨嘴獸的認識過程:從不信其存在,到為它分類而傷腦筋,再到最后的接納。也許對世界上許多新出現的事物我們都會有這樣的認識過程。現在當我們回頭看這段歷史,可能會覺得那是多么可笑的行為,但當身處其中時,犯錯誤的人中未必沒有你。如何去看待新生事物,我想今天的課文給了我們一點啟示:做點實際的調查研究,看到事實真相后再下結論。這樣的態度會讓我們少犯錯誤。
四、再一次讀課文,體會說明文中用詞的準確性。
1、本文作為科普類文章,在用詞上也具有尊重事實,表達準確的特點,例如文中的“革命導師恩格斯也一度拘泥于這種認識,后來……”中的“一度”準確表達了恩格斯在生物學上有較長一段時間是拘泥于傳統概念的,但并非一直如此,這樣就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2、請你也從文中找出兩處這樣的用詞,并加以點評。
五、拓展延伸:擴展閱讀《珍奇的稀有動物--針鼴》
閱讀短文,思考下列問題:
1、我們為什么說針鼴是一種珍稀的動物呢?
2、作者是抓住針鼴的哪些特征進行說明的?針鼴動物與課文的鴨嘴獸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為了說明針鼴珍奇這一特點,課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例說明。
4、學了課文之后,你受到什么啟示?
[使人傷腦筋的鴨嘴獸(滬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