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懷古》賞析(人教版高二選修)

發布時間:2016-7-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桂枝香金陵懷古》賞析

王安石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從公元222年東吳在此建都起,先后有東晉、宋、齊、梁、陳在此建都。到趙宋時,這里依然是市廛櫛比,燈火萬家,呈現出一派繁榮氣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稱虎踞龍蹯,雄偉多姿。大江西來折而向東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縱橫交錯。秦淮河如一條玉帶橫貫市內,玄武湖、莫愁湖恰似兩顆明珠鑲嵌在市區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對這樣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舊、人事變遷,懷古而思今,寫下了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詞。

詞的上闋主要是寫景,作者在一派肅爽的晚秋天氣中登高臨遠,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征的風景:千里長江明凈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綢緞,兩岸蒼翠的群峰好似爭相聚在一起;江中的船帆在夕陽里來來去去,岸上酒家斜矗的旗招迎著西風在飄揚。極目遠眺,那水天一色處的各種舟楫在淡云中時隱時現;一群白鷺在銀河般的洲渚騰空而起。如此壯麗的風光真是“畫圖難足”啊!

詞的下闋,作者的筆鋒一轉,切入懷古的題旨。用“念往昔”三字拉開了時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統治者競相過著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像陳后主那樣,敵軍已兵臨城下,他還擁著一群嬪妃在尋歡作樂(這里“門外樓頭”是化用杜牧的《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語意)。最后六朝君主就像走馬燈似地一個接一個地國破家亡,悲恨相繼不斷。對此作者發出了深深的感嘆:千古以來人們登高憑吊,不過都是空發興亡感慨,六朝舊事隨著東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復返了,剩下的只有幾縷寒煙和一片綠色的衰草。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詩意,指出六朝亡國的教訓已被人們忘記了。這結尾的三句借古諷今,寓意深刻。

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宗寧初出任江寧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兩年后即入中樞為相。這首詞當作于任知府期間。作為一個偉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遠。這首詞通過對六朝歷史教訓的認識,表達了他對北宋社會現實的不滿,透露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同時,這首詞在藝術上也有成就,它體現了作者“一洗五代舊習”的文學主張。北宋當時的詞壇雖然已有晏殊、柳永這樣一批有名詞人,但都沒有突破“詞為艷科”的藩籬,詞風柔弱無力。王安石這首詞全篇意境開闊,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歷代詩余》引《古今詞話》說:“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為絕唱。”王安石一生雖然寫詞很少,但這首詞卻是可以千古傳唱的。

賞析2上闋描寫金陵深秋的傍晚,景色清麗,氣象恢弘。“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登上高樓憑欄矚目,金陵故都正是一派晚秋時節,天氣漸漸有點涼了。一“登”一“送”,已見所詠之意,而接下來的“故”國“晚”秋,“初肅”天氣,筆筆不離主意。且一個“送”字,就目力所及,關照整個上闋,使一股豪氣貫穿全詞。“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先寫遠景,用的是以動寫靜的方法。千里長江好像一條潔白的綢帶,山巒聳翠,似在親密地簇擁著。詩人巧妙地利用了由遠觀而造成的錯覺,在動與不動之間,給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氣勢宏大,和下闋的追古遙相呼應,給人以強烈的時空感。“歸帆去棹斜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縱目望去,只見在斜陽映照之下,江上數不清的帆風檣影,交錯于江波之上。凝眸細看,岸旁迎著西風,那酒肆的青旗高高挑起,在風的吹拂下翻飛飄舞。這是在寫近景,極為壯美;但細細品味,“征帆”、“去棹”、“殘陽”、“西風”這一連串帶有傷心的、摧折意味的意象,卻又使人不由得聯想起“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指堤。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芳草綠萋萋”(溫庭筠《楊柳枝》)、“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晏殊《踏莎行》)、“舊來流水知何處?斷腸何必更殘陽”(廖世美《燭影搖紅》)、“盤心清露如鉛水,又一夜西風吹折”(張炎《疏影》)等詩句,因而也就有一種強烈的暗示作用。這幾句寫景,有與下闋懷古思今處暗合之妙,令人感受到“繁華競逐”中所含的隱憂。“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極目遠眺,那水天一色的地方各種舟楫在淡淡的云彩中時隱時現;一群白鷺在銀河般的洲渚中時而停歇時而騰空而起,如此壯麗的風光就是用最美麗的圖畫也難把它表現得出。這是在寫全貌。詩人將天地之間的美景打成一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后用一句話進行高度的概括:“畫圖難足”,可謂收束有力。

下闋憑高吊古,感嘆六朝皆以竟逐繁華而相繼亡國覆轍重蹈的史實。“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回想往昔,豪華淫靡的生活無休止地互相競逐,最讓人感嘆的是那陳后主大門外已兵臨城下,樓頭美人猶歌舞(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亡國的悲恨凄楚接連相繼。一“念”字讓人墜入對往昔的回憶。作為六朝古都,南京曾發生過多少競逐繁華、醉生夢死、悲恨相續的故事!“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這是何等慘痛的回憶!而南朝陳后主和張麗華因腐朽奢靡而破國亡家的舊事,還不令人驚心動魄么?“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千古以來憑欄望遠,映入眼簾的景色就是如此,歷史上的悲恨榮辱,只能留作后人憑吊。古往今來人們懷古嘆今,不過都是空發興亡的感慨。從懷古拉回到眼前,抒發感慨。“此”字含義豐富。它既可具體指眼前勝景,也可抽象概括北宋當時的社會狀態。“漫嗟”中融進了深情的期待與最終的無奈!“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六朝舊事早已如眼前大江,去而不返;唯有眼前秋色依舊,“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李白《菩薩蠻》),此情此景,怎不令人萬分惆悵呢?六朝的風云變化隨著東逝的江水一去不復返了,剩下的只有那郊外的幾縷寒煙和衰萎的野草還凝聚著一片青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唐杜牧“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詩句歷來為人們所嘆賞:若只是商女不知亡國恨,或許無關大局;如果統治者不能從六朝故事中吸取亡國的教訓,則是致命的。前有六朝破滅之覆轍,后有南唐后主敗亡之教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宮賦》)所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的確令人觸耳心驚啊!

本詞上闋寫景,景中有情,畫面開闊,氣勢恢宏,有大氣;下闋追古思今,感慨系之,筆力雄健,敘議結合,有深意。在“卑順宛轉”的婉約詩風占主導地位的宋初,王安石的這首詞,無論在題材的選擇和意境的開拓上,都確有開豪放詞風氣之先的意義。詞中通過對六朝歷史興衰的認識,表達了詞人對北宋社會現實的不滿與譴責,透露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較之一般懷古傷今的詩詞,立意較高較新。

   

[《桂枝香金陵懷古》賞析(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2.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3.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題

4.化學選修3試題及答案

5.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6.化學選修3教學課件

7.生物選修1教學計劃

8.地理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9.化學選修4知識點總結

10.人教英語選修8課件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观看片a免费不卡观看 欧美人与动甡交欧美精品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青青 | 亚洲免费人a成电影 | 久久极品免费视频 |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观看 | 在线看欧美十八禁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