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國文老師
梁實秋
編寫:江蘇省高淳縣淳輝中學 何云選
【教學目標】
1.了解梁實秋的生平及作品;
2.掌握本文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3.讓學生體會梁實秋對老師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作品敘事線索的把握。
教學難點:平實的語言中所蘊涵的情感。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梁實秋(1903-1987),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曾與徐志摩、聞一多創辦新月書店,主編《新月》月刊。后遷至臺,歷任臺北師范學院英語系主任、英語教研所主任、文學院院長、國立編譯館館長。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看云集》、《偏見集》、《秋室雜文》、長篇散文集《槐園夢憶》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有《遠東英漢大辭典》。
梁實秋散文集文人散文與學者散文的特點于一體,旁征博引,內蘊豐盈,行文崇尚簡潔,重視文調,追求“絢爛之極趨于平淡”的藝術境界及文調雅潔與感情滲入的有機統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態,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文采。晚年懷念故人、思戀故土的散文更寫得深沉濃郁,感人至深。他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經歷,一經點出其中的閃光點,自然引起普遍共鳴。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簡潔、文采斐然、文筆活潑,深得讀者珍玩。瑣事入筆,典雅出鋒,這是梁文的成功之處。
2、《雅舍小品》初版于1949年,收小品散文34篇。續集于1973年出版,收作品32篇;三集于1982年出版,收作品37篇;四集于1986年出版,收作品40篇.四集合訂本亦于1986年出版,共收文章143篇。《雅舍小品》中的「雅舍」,即作者的居室.在抗戰期間,作者因避戰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學吳景超夫婦合資在北碚買了一幢房子.由于房子筑在路邊的山坡上,沒有門牌,郵遞不便,便用吳景超夫人龔業雅的名字,替居室命名為「雅舍」.后來,他應邀在重慶出版的《星期評論》寫專欄,以「雅舍小品」為欄目,每星期一篇,每篇二千字,以筆名「子佳」發表,寫了十多篇.雖然后來《星期評論》停刊,但「雅舍小品」還是繼續寫下去,散見于重慶,昆明的一些刊物.抗戰勝利后,梁氏有意把作品輯為一冊,交商務印書館印行.可是由于當時內戰方殷,終因紙張太貴而無法即時出版.直到臺灣后,才由正中書局出版.
內容大要 《雅舍小品》的文章,本來都屬于專欄式的作品,而且都是短篇,沒有太大的連貫性.其中所寫的,涉及不少作者熟悉的真人真事.根據作者自述,《雅舍小品》中的作品“雖多調侃,并非虛擬”,可以看出作品內容的真確性和寫作的取向. 《雅舍小品》每篇作品不出二千字,寫的都是身邊瑣事,生活隨筆.既不涉及政治思想,也不談中西文化問題.全書固然沒有統一的主題,所寫的都是獨立成篇,而且題材多是隨手拈來的.初看題目時,可能給讀者平凡的感覺,但細看內容后,卻又別饒趣味.像《握手》,《理發》,《衣裳》,《女人》,《男人》,《洗澡》,《牙簽》等,平常人絕對想不到這樣平凡的題目,竟然可寫出這么豐富的內容.作者在《雅舍》一篇中說,他的作品是“長日無俚,寫作自遣,隨想隨寫,不拘篇章”的.至于書名用“雅舍”二字,只在點明寫作的所在地而已。
二、初讀印象 1、請用一些詞語概括出國文老師的特點。
明確:丑、不修邊幅、書呆氣、糊涂、愛喝酒、真性率直、平等對人、有趣;有才氣{眼界寬、對作品領會深入、修改文章老辣}丑、不修邊幅:他的相貌很古怪……是獰笑,樣子更兇。
書呆氣:①課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員用拿毛筆的姿勢舉著鉛筆點名的時候,學生卻個個都到了,因為一個學生不只答一聲到。②在這種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兇,老是繃著臉,老是開口就罵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當防衛吧。愛喝酒:先生大概是多喝了兩盅,搖搖擺擺地進了課堂
糊涂:①老先生轉過身來,冷笑兩聲,勃然大怒②我一向是個上午搗亂下午安分的學生,……足足罵了我一個鐘頭
真性率直、平等對人:酒醒之后,他給我批改作文特別詳盡。批改之不足,還特別地當面加以解釋,我這一個“一眼望到底”的學生,居然成了一個受益最多的學生了。
有趣: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還記得這樣的一句……
有才氣:①眼界寬:徐先生自己選輯教材,有古文,有白話……②對作品領會深入、朗誦水平高:他把文字里蘊藏著的意義好像都宣泄出來了。他念得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氣勢,有抑揚頓挫,我們聽了之后,好像已經理會到原文意義的一半了。③修改文章老辣:徐先生最獨到的地方是改作文。
2、我對國文老師的感情怎樣?
明確:可笑--有興趣--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懷念
3、你對這位國文老師的感情如何?
明確:和梁實秋感受一樣;他是個以真面目示人的有生氣的人;希望我也有這樣一位老師:等等。
4、梁實秋把自己寫成了怎樣一個人?
明確:有點淘氣;有點傲氣;是國文老師看重的人。
三、小結
本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梁實秋的知識,學習了文章的基本內容。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節課,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文章的語言特點、藝術特色等內容。
四、作業布置
找出文章中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并鑒賞。
第二課時
一、品味語言梁實秋的文字,你覺得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哪些?
1.×××!你是什么東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2.“張東蓀這個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過飯……”
3.他說:“你拿了去細細的體味,你的原文是軟爬爬的,冗長,懈啦光唧的,我給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讀讀看,原來的意思并沒有失,但是筆筆都立起來了,虎虎有生氣了。”
原因:①運用生活中的口語,通俗易懂。②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③展現時代、地方特點,給人新奇感。
4.所以每到下午上國文之類的課程,學生們便不踴躍,課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員用拿毛筆的姿勢舉著鉛筆點名的時候,學生卻個個都到了,因為一個學生不只答一聲到。
5.真到了的學生,一部分是從事午睡,微發鼾聲,一部分看小說如《官場現形記》《玉梨魂》之類,一部分寫“父母親大人膝下”式的家書,一部分干脆瞪著大眼發呆,神游八表。有時候逗先生開頑笑。
原因:細節展現得很具體
6.我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遇見一位國文先生,他給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記他。
7.我離開先生已將近五十年了,未曾與先生一通音訊,不知他云游何處,
聽說他已早歸道山了。同學們偶爾還談起“徐老虎”,我于回憶他的音容之余,不禁還懷著悵惘敬慕之意。
原因:該雅的地方很雅致。
二、亮點賞析。(具體見教參)
1、欲揚先抑似貶實褒
2、善抓特征描畫細膩
3、語言幽默諧趣橫生
三、把人寫活的方法。(具體見教參)
1、善抓富有個性化的特征
2、善抓富有個性化的細節
3、善抓富有個性化的語言
四、小結
本節課,我們共同探究了文章的一些好句子,進行了亮點賞析,汲取了如何在作文中把人寫活的方法。對于我們以后的作文會有莫大的幫助。
五、作業:
1、完成《活頁》
2、預習《畫人記》
六、板書
亮點賞析
1、欲揚先抑似貶實褒
2、善抓特征描畫細膩
3、語言幽默諧趣橫生
把人寫活的方法
1、善抓富有個性化的特征
2、善抓富有個性化的細節
3、善抓富有個性化的語言
七、教學反思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我的老師優質教案
2.我的老師活動教案
3.我的老師課件教案
6.我的老師漢語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