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質兼美奇文共賞(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案例背景

《滕王閣序》歷來膾炙人口,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奇文、妙文,但同時又是教學中的難文硬文。它是駢文的優秀篇章,但用典多。以前的教學多停留在對文章駢體句形式的欣賞和對典故的理解上,很難走進《滕王閣序》的思想高地。今年再次教學本文,剛好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周年之際,我試圖沖破以往教學思路的束縛,企盼在思想高地有所收獲。

二、教學設計

文章第一段主要介紹滕王閣的地理位置和參加宴會的賓客,第二、三段描寫滕王閣的景觀和周圍萬千氣象及登上樓閣所見之景,第四、五段由對宴會的描寫轉而引出人生的感慨,最后一段自敘遭際,表示當此臨別之際,既遇知音,自當賦詩作文,以此留念,歸結到本事上來。

在教學中,我把對文章思想主旨的探索與挖掘放到第五段。

三、 過程描述

第五段作者情感起伏的脈絡是先用一連串短句抒發感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后易老,李廣難對。”而后長短結合,抒發自己的憤郁悲涼:“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最后又用先短后長的一組對偶表明心志:“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鏗鏘的語調表達了自己不甘沉淪的決心。

在梳理字詞典故的基礎上,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是一位高考命題者,讓你就本段設計一道名句默寫題,你會命哪些句子?

下邊同學紛紛回答。有的說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有的說命“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有的說命“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我問他們為什么命這些句子,有同學脫口而答“喜歡”,我就讓他們說說理由。

有同學回答:“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幾句寫出了作者對信念、理想的執著追求。作者年少而才高,渴望一展才華,然而卻屢屢失意。在這樣一種狀態下,作者仍能不放棄信念,抱著執著的心態,的確令我們敬佩。相比之下,我們青年學生卻心高氣盛,人生稍有不如意,就感覺前途一片黑暗,經不起一點點的打擊,顯得十分脆弱。王勃是我們的榜樣。

有的同學回答:“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道出了王勃對生活樂觀的態度。這讓我想起了“可樂男孩”薛梟,被救出來后的第一句話是 “叔叔,我要喝可樂,要冰凍的”。這一句話, “逗樂了悲傷的中國”,而他的經歷卻不是那么樂觀,被困廢墟下80個小時,右臂不得不被截肢,告別愛好的籃球,開始練習運用左臂操作……仍能達觀地接受一切的生活態度,不能不讓人敬佩。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學習中處于迷茫時,我們沒理由說“老天不睜眼”,“命運不公平”。

有的同學回答:“東隅已逝,桑榆非晚”體現的是一種永不言棄的精神,汶川地震中,正是溫總理的“……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絕不輕言放棄”指示,所以有被埋廢墟下幾天幾夜的人不斷地被救出。也正是因為在這些人的心中有一種永不放棄的信念,對生命的深切渴求,才得以使生命延存下來。我們健康地活著的人,也應懂得生命的珍貴,對生活、對理想抱一種永不放棄的態度,讓生命大放光彩。

同學的這些精彩回答,震動了全班學生,全班學生都神情嚴肅,似乎在沉思,似乎在暗下決心,似乎在暗暗帶勁。

教師總結:“沒有經歷過巨大苦難、災難的人,對苦難、災難的體會又會有多深呢?看看救災中拍攝的圖片,讓我們最揪心的是失去了兒女的父母那種撕心裂肺地絕望。兒女是父母的生命支柱,是父母生活的動力,沒有了兒女,他們又將怎樣活著?反過來想想,我們對 父母苦心的體會,又有多深呢?直面眼前的困境,做好眼前的工作就是對父母的最好回報。

一堂課在學生的激奮情緒中結束。

四、反思

    再次教學《滕王閣序》,我感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多了,對課文的體悟也深刻了,從形式到內容,由現象到本質,層層深入。最重要的是學生把課本所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得語文課堂生動起來。

 語文是現實生活的集中反映,語文課堂的生動性在于把藝術的現實與真實的現實聯系在一起,用藝術的現實去指導真實的現實,讓學生走進去,又從中走出來,從而實現語文的熏陶作用。

 

[文質兼美奇文共賞(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4.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5.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6.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7.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8.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9.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影视 | 亚洲福利一区福利片三区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亚洲最大日韩中文字幕另类 | 日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