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計劃(備課時間05年11月22日第13周)第1課時(總第49課時)
課題 教學目的 重點 難點 教法和手段
課時計劃(備課時間05年11月22日第13周)第1課時(總第49課時)
課題 教學目的 重點 難點 教法和手段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馬克思不迷信權威、他偉大的創新精神,無疑應該成為今天跨世紀中學生的精神養料。 通過對課文結構的把握和語言的品味,了解馬克思的卓越 貢獻并感受馬克思的偉大精神。 放手讓學生質疑研討,如果出現一些事前無法預料的思維火花時,應靈活駕馭課堂。 講讀式
啟發式
一、導入:
1.今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180周年,由此引出話題:
調查:讀過《共產黨宣言》的同學請舉手。(美國高中生的必讀書。)
卡爾馬克思(1818-1883)是飲譽世界的思想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他以畢生精力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影響了20世紀的人類生活,并將繼續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2.提示學生:以馬克思精神學習這篇關于馬克思的文章。
“您喜愛的座右銘?”“思考一切。”這是一百多年前,馬克思的女兒和馬克思的一次對話。這充分反映了作為思想家、科學家和革命家的馬克思一貫的性格,那就是“獨立思考”。
二、朗讀一遍課文(或快速默讀課文),就其結構和語言思考提問(或寫成紙條)。
三、師生研討:
1、為什么恩格斯要說“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 想了”?
2、在恩格斯看來,馬克思一生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提示:理論貢獻:1、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 2、 物質第一,精神第二。 3、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 4、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特殊的運動規律 。 5、 剩余價值 。6、其他許多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
實踐貢獻: 1、出版進步報紙和許多富有戰斗性的小冊子 。2、在巴黎等地各組織中的工作 。 3、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
其中最偉大的貢獻是什么?(創立國際工人協會)
3、恩格斯對這些貢獻的評價有何不同?(根據關鍵詞)
如果讓馬克思來評價自己,他會認為自己的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因為“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保
4、為什么把最偉大的貢獻排在最后?(襯托)
5、作者在總體評價馬克思的功績時,說的是“對于戰斗著的歐美無產階級,對于歷史學科”,即先說實踐后說理論,可是為什么在文章主體部分,作者論述時卻先談理論后談實踐?
6、為什么文章的最后一句“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要用一個“將”字?
7、怎么理解“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是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復!边@句話?
8、如何理解“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9、作者在總體評價馬克思的功績時,說的是“對于戰斗著的歐美無產階級,對于歷史學科”,即先說實踐后說理論,可是為什么在文章主體部分,作者論述時卻先談理論后談實踐?
四、再次誦讀課文,細心體會以上問題。
五、布置作業:課后練習第一、二大題。
課時計劃(備課時間05年11月22日第13周)第2課時(總第50課時)
課題 教學目的 重點 難點 教法和手段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馬克思不迷信權威、他偉大的創新精神,無疑應該成為今天跨世紀中學生的精神養料。 通過對課文結構的把握和語言的品味,了解馬克思的卓越 貢獻并感受馬克思的偉大精神。 放手讓學生質疑研討,如果出現一些事前無法預料的思維火花時,應靈活駕馭課堂。 講讀式
啟發式
一、分析結構提綱(根據課堂教學情況適時展示)--
第一部分:描述馬克思的逝世
第二部分:評價馬克思的功績
1.“不可估量的損失”(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
2.革命理論
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
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規律
許多領域有獨到發現
3.革命實踐
注重實踐
參加實踐
第三部分:論述馬克思的影響
敵人:驅逐他,誹謗他,詛咒他
戰友:尊敬他,愛戴他,悼念他
第四部分:預見馬克思的不朽
“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二、總結:
(一)學生小結自己的收獲。(適當抽學生當堂交流。)
注意:教師不作定論,允許每一位學生有自己的獨特收獲。
(二)教師總結:我們今天應該怎樣學習馬克思?
課文中體現出馬克思的精神:思考一切,勇于創新,注重實踐、 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等等。
對于今天中學生來講,特別應該學習馬克思志向高遠的精神:“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 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沖突的,一種利益必須消滅另一種的;人類的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它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夠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 。
(不必面面俱到,側重一點即可。)
三、布置作業:1、本課配套練習全作。
2、課外搜集有關馬克思的資料,以“我心目中的馬克思”為題,開一次討論會。
課后記 審批
馬克思不迷信權威、他偉大的創新精神,無疑應該成為今天跨世紀中學生的精神養料。 通過對課文結構的把握和語言的品味,了解馬克思的卓越 貢獻并感受馬克思的偉大精神。 放手讓學生質疑研討,如果出現一些事前無法預料的思維火花時,應靈活駕馭課堂。 講讀式
啟發式
一、導入:
1.今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180周年,由此引出話題:
調查:讀過《共產黨宣言》的同學請舉手。(美國高中生的必讀書。)
卡爾馬克思(1818-1883)是飲譽世界的思想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他以畢生精力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影響了20世紀的人類生活,并將繼續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2.提示學生:以馬克思精神學習這篇關于馬克思的文章。
“您喜愛的座右銘?”“思考一切!边@是一百多年前,馬克思的女兒和馬克思的一次對話。這充分反映了作為思想家、科學家和革命家的馬克思一貫的性格,那就是“獨立思考”。
二、朗讀一遍課文(或快速默讀課文),就其結構和語言思考提問(或寫成紙條)。
三、師生研討:
1、為什么恩格斯要說“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 想了”?
2、在恩格斯看來,馬克思一生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提示:理論貢獻:1、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 2、 物質第一,精神第二。 3、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 4、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特殊的運動規律 。 5、 剩余價值 。6、其他許多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
實踐貢獻: 1、出版進步報紙和許多富有戰斗性的小冊子 。2、在巴黎等地各組織中的工作 。 3、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
其中最偉大的貢獻是什么?(創立國際工人協會)
3、恩格斯對這些貢獻的評價有何不同?(根據關鍵詞)
如果讓馬克思來評價自己,他會認為自己的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因為“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保
4、為什么把最偉大的貢獻排在最后?(襯托)
5、作者在總體評價馬克思的功績時,說的是“對于戰斗著的歐美無產階級,對于歷史學科”,即先說實踐后說理論,可是為什么在文章主體部分,作者論述時卻先談理論后談實踐?
6、為什么文章的最后一句“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要用一個“將”字?
7、怎么理解“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是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復!边@句話?
8、如何理解“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9、作者在總體評價馬克思的功績時,說的是“對于戰斗著的歐美無產階級,對于歷史學科”,即先說實踐后說理論,可是為什么在文章主體部分,作者論述時卻先談理論后談實踐?
四、再次誦讀課文,細心體會以上問題。
五、布置作業:課后練習第一、二大題。
課時計劃(備課時間05年11月22日第13周)第2課時(總第50課時)
課題 教學目的 重點 難點 教法和手段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馬克思不迷信權威、他偉大的創新精神,無疑應該成為今天跨世紀中學生的精神養料。 通過對課文結構的把握和語言的品味,了解馬克思的卓越 貢獻并感受馬克思的偉大精神。 放手讓學生質疑研討,如果出現一些事前無法預料的思維火花時,應靈活駕馭課堂。 講讀式
啟發式
一、分析結構提綱(根據課堂教學情況適時展示)--
第一部分:描述馬克思的逝世
第二部分:評價馬克思的功績
1.“不可估量的損失”(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
2.革命理論
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
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規律
許多領域有獨到發現
3.革命實踐
注重實踐
參加實踐
第三部分:論述馬克思的影響
敵人:驅逐他,誹謗他,詛咒他
戰友:尊敬他,愛戴他,悼念他
第四部分:預見馬克思的不朽
“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二、總結:
(一)學生小結自己的收獲。(適當抽學生當堂交流。)
注意:教師不作定論,允許每一位學生有自己的獨特收獲。
(二)教師總結:我們今天應該怎樣學習馬克思?
課文中體現出馬克思的精神:思考一切,勇于創新,注重實踐、 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等等。
對于今天中學生來講,特別應該學習馬克思志向高遠的精神:“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 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沖突的,一種利益必須消滅另一種的;人類的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它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夠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 。
(不必面面俱到,側重一點即可。)
三、布置作業:1、本課配套練習全作。
2、課外搜集有關馬克思的資料,以“我心目中的馬克思”為題,開一次討論會。
課后記 審批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