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不列顛尼亞》(語文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1-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識記積累理解下列詞語:凝重、掩映、矚目、子夜、易幟等。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特寫與一般消息的異同。

體會文中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特寫與一般消息的異同。

教學難點:

了解特寫與一般消息的異同。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識記積累理解下列詞語:凝重、掩映、矚目、子夜、易幟等。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識記積累理解列詞語。

方法:自主 合作 交流

教具:1.香港回歸影音資料.

2.課件

重點:1.新聞知識的掌握

2.情感價值態度的培養

授課過程:

一:導入新課:

現在我們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乘車時,經?梢砸姷酱蠓膫ト说漠嬒,且不說法律上是否合乎規范,他們的確已經成了鄉村.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了一種文化,我們看到過:毛澤東同志的.鄧小平.江澤民……今年8月22號正好是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與之有關的內容: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回歸……今天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溫那段歷史.(播放香港回歸的影音資料,大約5分鐘)

二.研討過程

1、 大家談觀看影音資料的感受------激動,感慨. 

是啊,此刻我們心潮澎湃,激情萬丈,那么,假如我們是記者,目擊了這一歷史場景,怎樣將我們的所見所聞傳遞給更多的人呢?小組討論,形成一篇新聞稿

2、討論前明確:學生對“新聞”一詞自己提出問題

(1)、什么是新聞?(2)新聞的特點 (3)新聞的結構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完全可以互相幫助解決問題。

3、從結構出發完成新聞稿的標題和導語------小組討論成稿,基本掌握新聞的知識。

4、大家交流新聞稿

5、對于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不僅僅是華夏兒女關心,世界各大媒體齊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傳媒,8423人登記對交接儀式進行采訪,作為中國國家通訊社的新華社不辱使命,不負眾望,高人一籌,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正是這篇《別了,“不列顛尼亞”》

6、出示思考問題:

(1).這則新聞為什么會獲此榮譽?(提示:可以從那些角度考慮?如:它的結構中的標題等角度) 

(2)?我們學習新聞的意義何在?(聯系我們生活的時代特點)

(3)?我們學習這則新聞的意義何在?(所得所感)

分組討論問題,

7各組交流,達成共識:

(1) 共識:形式好:標題好,主體好/內容好:分析新聞事實和背景資料的結合(通過分析自然的明確新聞本身的內容)

(2) 共識:我們生活在這個信息時代,新聞媒體已經成了我們看世界的窗口,我們應該學會利用這個途徑,提取重要信息/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心國內外大事

(3) 共識: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香港回歸為我們完成統一大業奠定了基礎,為澳門回歸提供了好的借鑒/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收回香港,我們國力增強了/華夏子孫盼望祖國的大統一,希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家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子,應該把握現在的

大好時光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更美好的明天努力。

三、結束語:

1997年7月1日,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全世界都在諦聽從東方響起的莊嚴的鐘聲,它響徹寰宇,向五湖四海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雪白年恥辱,長民族志氣,振國家聲威的喜慶時刻,歷史已經銘記這一刻,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也將銘記這一刻。

教學反思:

新課程第四單元的體裁是新聞和報告文學,我認為應該聯系現實懂得設計這個單元的目的,所以在研討過程中將知識性和情感價值態度觀的培養并重,畢竟我們應該學習認識世界的方法。

在整個過程中,都貫徹新課程理念,學生自主合作交流,師生合作交流,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在無形中在各個方面能夠得到提高。

另外,第一次教授新聞單元,還存在知識和能力之間的切合點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更將努力。 

[《別了,不列顛尼亞》(語文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別了,不列顛尼亞教案

2.《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3.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4.高中政治課必修三教案

5.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6.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7.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8.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

9.英語必修三unit2課件教案

10.高中必修一化學《原子結構》教案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看片 | 亚洲四色在线影院 | 亚洲人成电影日本在线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 久热国产精品视频二区 | 亚洲国产五月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