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課堂教學實錄
師:先給大家講一件真實的故事。咱們學校有一位叫xx的數學老師,[有人點頭]他輔導的學生多次在各種數學競賽中獲獎。有一回,一個獲獎學生的家長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應該感謝我兒子,沒有他,你就不會出名。”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你對這位家長的觀點作何評價?
生甲:我認為這位家長的觀點是正確的!
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就是靠毛澤東才名揚天下的,沒有老師照樣可以自學成才。
生乙:我不贊成那位家長的意見,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培養,沒有老師,就沒有當代文明;沒有老師,人類只能處在刀耕火種的原始蒙昧時期。
師:同學們的發言說明了對教師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現在我們先研讀《師說》的第一自然段,看看韓愈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然后再請同學們深入討論。
[學生看書。有的圈點課文,有的輕聲議論,有的沉思。教師巡視課堂,不時停下來回答學生的提問,幾分鐘后,討論開始。]
師:好了,請同學們考慮,韓愈的觀點是什么?你怎么看?
生丙:韓愈認為老師的作用是“傳道、授業、解惑”,這個認識應該說是對的,比較準確地概括了教師的本質特征。
師:那個時候,老師傳的什么道?授的什么業?
生丁:傳的是儒家之道,講授的是六藝經傳。
師:非常好,儒家的鼻祖是誰?
生眾:孔子。
師:儒家之道是誰提煉總結出來的?
生眾:也是孔子。
師:后人學習孔子的發明,這說明師生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
生戊:應該是一脈相承的關系。
師:如果說,現在的老師的作用仍然是“傳道、授業、解惑”,這種說法對不對呢?
生戊:也對也不對。
師:(笑)能不能解釋一下?
生戊:現在的老師還是在做“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所不同的是“道”的含義、“業”的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韓愈所說的“道”指的是儒家之道。
師: 儒家之道的核心是什么?
生戊:(搖頭)
師:其它同學有知道的么?
生眾:不知道。
師:(板書)“仁”,孔子主張“克己復禮為仁”,“仁者愛人”,孟子也說過“殺身成仁”,“仁”是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境界。
生戊:(若有所悟)噢。
師:現在的“道”指的是什么?
生戊:愛國主義教育吧?
生乙:我認為是所有的思想品德教育。
師:對。既然當代教師仍舊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
那么老師的作用就不是可有可無的吧?
生甲:我認為,普通的學生需要老師的培養,天才的學生靠自學就可以成才。
師:你的意思是說,有些人不是學而知之,而是生而知之?
生甲:不是,他不需要向別人學習,可以完全憑借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識。
生乙:我不同意。韓愈在《師說》中開篇就說:“古之學者必有師。”我認為今之學者也一定有老師,天才的出現同樣離不開老師,他與常人不同之處只是智商高些罷了。
生甲:但你不能否認他們自學成才的事實。比如法布爾。
生乙:法布爾雖然是自學成才,但不能說他沒有老師,他的父母就是他的啟蒙老師,他在研究自然的過程中不可能沒有疑問,他請教的那些人就是他的老師。
師:用韓愈的話就是聞道在先者為師,對吧?
生乙:是。
師:這樣看來,老師不一定都有職稱,不一定都站在講臺上。
生眾:(笑)
師:凡在某一問題上對我們有啟發、有幫助的人都是我們的老師。大家同意這個說法嗎?
生眾:同意!
師: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法布爾先生有老師!xx同學,你同意嗎?
生甲:(笑,點頭)
師:那么,我們可否得出這樣的推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老師?
生眾:可以。
師:當然,“老師”這個概念的外延在這里得到了拓展,可以是人生方面,可以是文化科學的,也可以是勞動技術方面的。在我們中間,不是有大量的“一字之師”“一題之師”“一文之師”嗎?
生眾:(笑)
師:既然人人有老師,說明社會需要這個行業,說明老師確有存在的必要,不是可有可無的,對吧?
生眾:對!
師:好了,現在我們討論第二個問題:偉人和他的老師之間是什么關系?xx同學方才說,徐特立是靠毛澤東才名揚天下的,是嗎?
生甲:是。
師:這句話怎么理解呀?
生甲:如果毛澤東不成為一代偉人,人們也不會知道他的老師是徐特立。
生乙:沒有徐特立,毛澤東也不會成為偉人。
生甲:按你的觀點,徐特立所有的學生都應該成為毛澤東那樣的偉人。
生乙:按你的觀點,毛澤東成為偉人和徐特立沒有絲毫關系了?那他當初為什么拜徐特立為師呢?
[學生討論,氣氛熱烈]
師:(做暫停手勢)誰知道小雞崽兒是怎樣來到人間的?
生眾:(愕然,感到問題突兀)
生庚:是老母雞孵出來的。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庚:我家孵過。
師:那你有發言權。
生眾:(笑)
師:還有別的辦法嗎?
生辛:也可以用孵化器。
師:你家有孵化器?
生辛:沒有,我從一本書上看到的。
師:你也有發言權。
生眾:(大笑)
師:就是說,先有雞蛋,然后用老母雞或孵化器,經過二十幾天?
生庚:21天。
師:對,然后,小雞崽兒就破殼而出了,是這樣嗎?
生庚:是。
師:如果把一堆雞蛋大的石頭放進孵化器或者放在老母雞身子下面,21天后能孵出小雞來嗎?
生眾:(大笑)不能。
師:時間再長一些,比如210天……
生眾:也不能。
師:為什么?
生乙:雞蛋和石頭的內部結構不同。
生丙:雞蛋和石頭的化學性質不同。
生乙:老師,我明白了:一個人能不能成才關鍵靠個人奮斗。
師:那么,為什么小攤上賣的雞蛋擺了20多天,還是出不來小
雞崽兒?
生乙:因為缺少外部條件。
師:缺少外部條件,雞蛋就不會變成雞崽兒?
生乙:對。
師:缺少外部條件,地下石油會自己冒出來么?
生眾:不能。
師:成才固然離不開個人奮斗,它和一個人的志向、品德、才能有直接關系,這是事物變化的內部根據,是第一位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毛澤東成為一代偉人是因為他具有偉人的素質,除此之外也和機遇、和他的老師的教誨等外部條件不無關系。徐特立六十大壽的時候,毛澤東特意給他寫了一封賀信,開頭就說“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這說明毛澤東十分尊重自己的老師。這種尊重不是僅僅出于禮貌,出于客套,而是發自內心的,他認為在徐特立先生身上,不僅過去,就是現在乃至將來仍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東西。毛澤東的賀信,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對恩師作用的充分肯定和真誠的感謝。現在我們回過頭來思考:為什么說那位家長的觀點是錯誤的呢?
生甲:因為他錯誤地否認了老師在他兒子獲獎中的重要作用。
師:這就如同否認老母雞和孵化器的作用一樣。“沒有你們,我自己也會變成小雞崽兒!”這可能嗎?
生眾:不能。
師:這種否認既不符合客觀現實,也抹殺了老師含辛茹苦的創造性勞動。這是一種忘恩負義的行為,是應該受到譴責和唾棄的。[一片寂靜]
師:xx同學,你現在有何感想?
生甲:毛澤東成為偉人離不開教師的培養,我們要成為跨世紀人才同樣需要老師的幫助!
生眾:(鼓掌)
師:我們反對否定教師的觀點,那樣會導致社會的倒退。我們也不贊成過分夸大教師作用的主張。有些學生和家長錯誤地認為老師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只要分進“好班”,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從而放松了主觀努力。剛才我們討論了,主觀努力是成才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教師只是外部的一個條件,外因要通內因起作用。你明明是一塊石頭,我怎么把你變成小雞崽兒呀?就算你是個雞蛋,可你不愿意變成小雞崽兒,我這老母雞一爬上去,你就滾得遠遠的,寧可“淌黃兒”也不轉世, 我也沒有一點辦法嘛!
生眾:(大笑)
師:所以,我們要正確評估老師的作用,要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當然,尊重老師并不是惟師是從。前些天,我曾給大家抄過一則《論語》……
生眾:“當仁,不讓于師。”
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呀?
生丁:在真理面前,對老師也不讓步。
生戊:用一位科學家的話就是“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
師:對!我們師生面臨同一個任務就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只有這樣,我們的人格才會不斷完善,我們的時代才會不斷進步。這節課我們就討論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林黛玉進賈府》課堂教學實錄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剛才我們聽到的是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主題歌,看過這部電視劇的請舉手。 (很多人舉手)
師:看來絕大部分同學看過,喜歡的請舉手。 (少數人舉手)
師:寥寥無幾啊。讀過原著的同學請舉手。(十幾人舉手)
師:喜歡讀的同學請舉手。 (一人舉手)
師:看樣子其他同學都不太喜歡,為什么?大家知道《紅樓夢》可是古典名著啊,哪位同學談談你不喜歡的原因?
生:沒意思,盡是吃飯、聊天,不過也許我沒看懂。
師:這位同學說得很實在,也很謙虛,覺得《紅樓夢》像是在拉家常,東家常,西家短的。大家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呢? (很多人舉手)
師:好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部名著的選段《林黛玉進賈府》,看看他們是如何拉家常的。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以林黛玉進賈府的所見所聞為線索,那么林黛玉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呢?通過自學我們有了大致的了解,首先我們知道,林黛玉是一個出身貴族家庭的小姑娘,母親去世后孤身一人來到賈府,投奔外祖母,同學們想一想,她實際上處于一種怎樣的生活境地?
生:寄人籬下。
師:非常好,林黛玉在賈府的處境就是寄人籬下。因為寄人籬下,所以她一進賈府就自然產生了一種防衛心理,不知道大家在讀書的時候有沒有留心到,我們一起把它讀出來好嗎?
生:“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她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師:找得非常準確,林黛玉進入賈府后確實是步步小心、時時在意。那么,她進入賈府以后該怎樣和賈府的人說話呢?我們現在就來品一品林黛玉與賈府的人曾說的話。請同學們在書中勾畫一下,林黛玉進賈府后和哪些人說了些什么話。
生:第一處:邢夫人苦留吃過晚飯去,黛玉笑回道:“嗣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夫人聽說,笑道“這倒是了。”第二處:“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攜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說"你舅舅今日齋戒,明日再見罷。只是有一句話囑咐你:你三個姊妹倒都隨好,以后一處念書認字學針線,或是偶一玩笑,都有讓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個孽根禍胎, 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廟里還愿去了,尚未回來,歸晚間你看見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它的。”
師:對,小小年紀說話有情有理,"舅母愛情賜飯", 顯得很領舅母的情誼,"恐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為不可",對長輩的禮數使得她不得不辭謝。這番話說得很有禮貌,既表達了她對邢夫人的感激之惰,又讓邢夫人覺得這頓飯黛玉委實不能吃。
師:那么,林黛玉跟王夫人又是怎樣說的呢? 王夫人給黛玉介紹寶玉,王夫人是怎樣說寶玉的?
生: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廟里還愿去了,尚未回來,晚間你看見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師:是的,王夫人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叮囑林黛玉不要理睬寶玉,不要沾惹寶玉。同學們,你們看,如果我是林黛玉能不能這樣說:“舅母,我可不能不睬他,我可要和寶哥哥玩的啊”?
生: (笑)不行。
師:以林黛玉的身份,她不能這樣說,她肯定得順著王夫人的話,說我不去沾惹他。那老師再來扮一下林黛玉,看這樣說行不行:“舅母所說的可是這位銜玉所生的哥哥,在家時就常聽父母親說起,說這位哥哥非常頑劣,極不喜歡讀書,舅母放心,我不會去沾惹他的。”你們覺得林黛玉這樣說行不行?
生:不行,林黛玉剛剛到賈府,以她的性格不可能這樣說話。而王夫人又是寶玉的母親,俗話說母子連心,王夫人要是聽到別人這樣說自己兒子,會生氣的。
師:那王夫人不是自己說過的嗎,寶玉是混世魔王,孽根禍胎。她自己先說的,怎么林黛玉說了她就不高興呢?
生:王夫人自己說可以,別人說就不行,這是人之常情。
師:對的,人之常情。更何況王夫人只是說說而己,心里也許并不這么想,那么我們來看看林黛玉是怎樣回答的,大家一起來讀讀。
生:“舅母說的,可是銜玉所生的這位哥哥?在家時亦曾聽見母親常說,這位哥哥比我大一歲,小名就喚寶玉,雖極憨頑,說在姊妹情中極好的。”
師:王夫人什么反應?
生:很高興。
師:為什么?
生:林黛玉非但沒有貶,反而說出了寶玉的優點,他和姊妹的關系很好,所以大家才喜歡同他玩的,所以王夫人很高興。
師:那么,林黛玉又是怎樣回答她不會去沾惹寶玉的呢?
生:“況我來了,自然只和姊妹同處,兄弟們自是別院另室的,豈得去沾惹之理? ”
師:很好,這就是說林黛玉把自己不沾惹寶玉歸結為家規禮教,由于男女住處分開,自然不可能去沾染他,林黛玉不提自己不想去沾惹寶玉,只是說客觀上不可能沾惹寶玉,二舅母聽了心里自然就不會有其他想法,那么同學們來評一評,通過林黛玉和邢夫人、王夫人的對話,你覺得林黛玉這個人說話怎么樣?
生:時時留意,處處小心。
生:非常周到,想了很多問題。
生:她的話讓別人聽了很舒服,很得體。
師:說得非常好,這說明林黛玉說話非常得體,語言恰到好處。表面上看林黛玉進賈府不過就是說了兩句家常話,但我們還是覺得有很多地方值得琢磨,從這幾句家常話中能不能說一下你對林黛玉的印象。
生:細心、多慮。
生:聰明、機敏。
師:我們總結出林黛玉的個性是謹慎多慮的,可不可以這樣說呢?
生:可以。
師:我們繼續往下看,如果說林黛玉是寄人籬下的話,那么王熙鳳在賈府中的地位怎樣?
生:掌管家務,握有實權,地位非常高。
師:大家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啊?
生: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 ”心想時,只見一群媳婦丫鬢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
師:我同意你的看法。
師:王熙鳳是怎樣出場的?
生:笑著出來的。
師:笑著出來的,并且說到:“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在場所有的人是什么表情,文中用了這樣一個詞"斂聲屏氣"。林黛玉這時候會不會這樣想啊:“這個人怎么這樣放蕩無禮啊”,按大家族的禮數,這樣放蕩無禮的人,賈母肯定會罵她,那么我們從文中能不能找到賈母罵她的句子啊?
生:找不到。
師:那么文中是怎樣說的?
生:賈母笑道:“你不認得他。他是我們這里有名的一個潑皮破落戶兒,南省俗謂作‘辣子’,你只叫他‘風辣子’就是了。”
師:看樣子賈母非但不討厭,還很喜歡,是不是?
生:是。
師:賈母和一個晚輩開玩笑,用玩笑的語氣表達了對王熙鳳的喜歡,賈母是賈府中地位最高的人,她寵愛的人地位自然高了。我們再來看看,這樣一個人出場以后向林黛玉說了些什么話,我們讓兩位同學分別扮演王熙鳳、賈母,分角色為大家朗讀一下,請這兩位同學醞釀感情進入角色。
生甲(王熙鳳) :“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
生Z(賈母) :你不認得他。他是我們這里有名的世皮破落戶兒,南省俗謂作"辣子",你只叫他"風辣 "就是了。
生甲(王熙鳳) :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 ,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點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
生乙(賈母) :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你妹妹遠路來,身子又弱,也才勸住了,快再休提前話。
生甲(王熙鳳) :“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 ,該打! ”又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學?現吃什么藥?在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一面又問婆子們“林姑娘的行李東西可搬進來?帶了幾個人來?你們趕早打掃兩間下房,讓他們去歇歇”。
師:請坐,剛才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了這段對話,想請扮演王熙鳳的同學來回答一個問題,你讀王熙這番話的時候很嬌柔,為什么要這樣處理?
生:因為王熙鳳是賈母面前的紅人,且是晚輩,仗著賈母的疼愛,對賈母有一點撒嬌。
師:你從王熙鳳的話里還讀出了撒嬌的味道,很,很好。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王熙鳳這番話有幾層意。第一層,她夸了誰?
生:林黛玉。
師:就林黛玉一個人嗎?
生:好像不是。她既夸了林黛玉很漂亮,又夸了林黛玉不像是外孫女,而是嫡親孫女,所以把迎春、探春、 惜春她們也都夸了,夸了這幾個孫女自然也就夸了賈母。一句話,把所有的人都夸到了。
師:這位同學分析得非常好,那她夸了大家之后又怎么樣呢?
生:在林黛玉面前掉眼淚,但當賈母說不要讓王熙鳳招她的時候馬上就又轉悲為喜,說自己該打該打,挺虛偽的。
師:這位同學還品到了王熙鳳的見風使舵、虛偽。那么第三層,王熙鳳關照林黛玉說"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來告訴我",這話表明了什么?
生:表明她在賈府中握有實權。
師:你們看看王熙鳳,她幾句話真可謂滴水不漏,既照顧到了所有的人,又恰到好處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大家想想,這體現出她怎樣的個性?你喜不喜她?喜歡的請舉手。 (有3個學生舉手)
師:我想請同學來說說喜歡她什么。
生:會說話,會做人。
師:還有誰要補充?
生:處事圓滑老練,又會照顧別人的情緒,這就是賈母喜歡她、家中的事都由她來處理的原因。
師:好的。看樣子你們都有自己的理由,我尊重你們。那么還有這么多同學不喜歡,能不能也說一下理由。
生:潑辣、虛偽,悲喜轉變的速度太快,可見不是真心。
生:我也覺得她很虛情假意,把話說得很周到,讓每一個人都舒服,這說明并不是為別人著想,而是為自己。
師:是的,恐怕有同學還會用其他的貶義詞來形容她,比如欺下媚上、阿訣奉承、圓滑世故,等等。但可能也有同學會用褒義詞來形容她,比如精明能干、果斷老練,等等。我覺得在咱們今天小說節選的這部分恐怕找不到一個很恰當的答案,不如以后有機會讀整部小說的時候再做定論,那樣會更好些。
師:不論是林黛王還是王熙鳳,我發覺她們都很會說話,語言非常得體,這里我有個問題:她們說話如此得體,恰到好處,主要是注意到了什么?
(討論3分鐘)
生:說話的對象和環境。
生:還有身份和地位。
師:非常好,我來補充→點,就是說話的目的,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說話方式,所以我們高中階段有一個知識點,也是對我們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就是能根據不同的場合、對象、目的做到語言得體。
師:文中除了林黛玉、王熙鳳這兩位主人公的語言非常得體外,還有一個重要人物也出場了,他是誰啊?
生:賈寶玉。
師:那么賈寶玉說話得體嗎?覺得他說話得體的同學請舉手。
(沒人舉手)
師:覺得不得體的同學請舉手。 (部分學生舉了手)
師:咦,還有一部分同學保持沉默是什么意思。要有自己的觀點啊,是不是?我想先請認為賈寶玉語言不得體的同學說說理由。
生:他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不太顧及別人的想法。比如他一見面就問黛玉是否有玉,當黛玉說沒有時他就把自己的玉摔了,讓黛玉很難堪。
師:還有沒有補充?
生:他一見到林黛玉就問黛玉是否有字,當黛玉說沒有時就要給黛玉送字,也很不合適。
師:啊,古人的字不是隨便取的,要么父母師長賜題,要么自己取。而寶玉第一次見別人就要送字,并且還說了一段送字的緣由,顯得有點輕浮,是不是?在一出場時,林黛玉初遇寶玉,寶玉說了些什么?
生:這位妹妹我曾見過的。
師:這話得體嗎?
生:不得體。
師:你看,賈母這個時候說了"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 "這可又應了王夫人說的,寶玉有時瘋瘋傻傻,有時有天無日,只休信他。同學們,他怎敢如此胡說呢?
生:寶玉是賈府的命根子。
師:是啊,如果說賈母是賈府的老祖宗,寶玉就是賈府的小祖宗啊!
師:從這番話里,你除了看出寶玉身份高貴之外,還能看出他什么個性。
生:蔑視功名利祿,放蕩不羈。他一看林黛玉沒有玉,自己也把玉摔了,在這一摔之中,體現了他的平等思想,并且在給林黛玉送字的時候,對古典知識信手拈來,可見他很有才氣和靈氣。
師:從這些文段中我們可以看出賈寶玉怎樣的性格特征?
生:純真聰慧。
師:有沒有同學覺得賈寶玉會說話?
生:賈寶玉送林黛玉字,夸林黛玉像仙人一樣,很會討女孩子歡心。
師:我看不止這一點。我們來看看這一處,賈母要把寶玉安排在自己的住處,想把黛玉單獨安排在碧紗櫥里,寶玉想和林黛玉住在一處,又不好直白地對賈母說,寶玉是怎樣說的,哪位同學來讀讀這一段?
生:當下,奶娘來請問黛玉之房舍。賈母說:“今將寶玉挪出來,同我在套間暖閣兒里,把你林姑娘暫安置在碧紗櫥里。等過了殘冬,春天再與他們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罷。”寶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紗櫥外的床上很妥當,何必又出來鬧的老祖宗不得安靜。”賈母想 '了一想說:“也罷了。”
師:你看這話說的,讓賈母是不是心頭一暖啊,真是沒白疼這孫子,一點小事都處處考慮到自己,其實寶玉是想和誰在一起啊?林黛玉。現在,你們覺得這些家常話有意思嗎,能品出些滋味來嗎?
生:有意思。
師:同學們,人物的語言與人物的個性是協調統一的,有這種個性才會有這樣的語言,而通過這種語言又能展示人物的個性,同時這些人物的語言又與他們的身份、地位緊密相關。而且這些人物的語言不論得體與否,都展示著他們的性格特征,其實這不是他們自己語言,而是作者的語言,是作者讓他們這樣說的,體現了作者刻畫人物的筆力和功夫,好的語言可以使人明形象奕奕生輝。我們也可以這樣講:語言得體不僅是語言的藝術問題,還關乎人的生存能力。我希望大家做到不要圓滑世故,但語言要得體周全。
師:我們現在來做一個語言訓練,在《紅樓夢》第96回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出示幻燈資料)
一日,黛玉早飯后帶著紫鵑到賈母這邊來,一則請安,二則也為自己散散悶。出了瀟湘館,走了幾步,忽想起忘了手絹子來,因叫紫鵑回去取來,自己卻慢慢的走著等他。剛走到沁芳橋那邊山石背后,當日同寶玉葬花之處,忽聽一個人嗚嗚咽咽在那里哭。黛玉煞住腳聽時,又聽不出是誰的聲音,也聽不出哭著叨叨的是些什么話。心里甚是疑惑,便慢慢的走去。及到了跟前,卻見一個濃眉大眼的丫頭在那里哭呢。黛玉未見他時,還只疑府里這些大丫頭有什么說不出的心事,所以來這里發泄發泄,及至見了這個丫頭,卻又好笑,因想到:這蠢貨有什么情種,自然是那屋里作粗活的丫頭受了大女孩子的氣了。細瞧了一瞧,卻不認得。那丫頭見黛玉來了,便也不敢再哭,站起來拭眼淚。黛玉問道:"你好好的為什么在這里傷心?"那丫頭聽了這話,又流淚道 "林姑娘你評評這個理。他們說話我又不知道,我就講錯了一句話,我姐姐也犯不著就打我呀。"黛玉聽了,不懂他說的是什么,因笑問道:“你姐姐是那一個?”那丫鬟道:“就是珍珠姐姐。”黛玉聽了,才知道他是賈母屋里的,因又問:“你叫什么? ”那丫頭道:“我叫傻大姐兒。” 黛玉笑了一笑,又問:“你姐姐為什么打你?你說錯了什么話了? ”那丫頭道:“為什么呢,就是為我們寶二爺要寶姑娘的事情。”黛玉聽了這一句,如同一個疾雷,心頭亂跳。略定了定神,便叫了這丫頭:“你跟了我這里來。”那丫頭跟著黛玉到那畸角兒上葬桃花的去處,那里背靜,黛玉因問道:“寶二爺娶寶姑娘,他為什么打你呢? ”傻大姐道:“我們老太太和太太二奶奶商量了,因為我們老爺要起身,說就趕著往姨太太商量把寶姑娘娶來罷。頭一宗,給寶二爺沖什么喜,第二宗--”說道這里,又瞅著黛玉笑了一笑,才說道:“趕著辦了,還要給林姑娘說婆婆家呢。”黛玉已經聽呆了。這丫頭只管道:“我又不知道他們怎么商量的,不叫人吵嚷,怕寶姑娘聽見害燥。我自和寶二爺屋里的襲人姐姐說了一句,咱們明兒更熱鬧了,又是寶姑娘,又是寶二奶奶,這可怎么叫呢!林姑娘你說我這話害著珍珠姐姐什么了嗎,他走過來就打了我一嘴巴,說我混說,不遵上頭的話,要攆我出去。我知道上頭為什么不叫言語呢,你們又沒告訴我,就打我。”說著,又哭起來。
那黛玉此時心里竟是油兒醬兒糖兒醋兒到在一處的一般,甜苦酸咸,竟說不上什么味兒來了。停了一會兒,顫巍巍的說道……
請大家推想一下,黛玉這時候會說什么呢?注意考慮黛玉的性格、身份、地位。
生:寶玉還是和她好了……
生:那倒好,也很般配呀……
(哄堂大笑)……
師:我們來看看原文:“你別混說了。你再混說,叫人聽見又要打你了。你去吧。”
她為什么說這樣一句話,因為他面對的是傻丫頭,傻隱隱約約丫頭這番話并不是有意說給自己聽的,而自己無意之中聽了大家要瞞她的話,她不能哭,也不能沖著傻丫頭發脾氣,更不能去找賈母理論,為什么?
生:因為她的身份是大家小姐,她的處境是寄人籬下,他的性格并不隨和,甚至比較孤傲。
師:所以,她把所有的委屈、痛苦一口氣全咽了下去,反而替傻丫頭考慮,這也是非常得體的。
[師說(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師說教案教案
10.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