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舒婷詩歌創作的思想意蘊與美學特色(必修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16-8-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冉小

一、舒婷生平和創作簡介

舒婷,原名龔佩瑜,福建廈門人。她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1982)、《舒婷、顧城抒情詩選》(1982)、《會唱歌的鳶尾花》(1986)、《始祖鳥》(1992)、《舒婷的詩》(1994)。

二、舒婷詩歌的思想意蘊

1、憂傷與憧憬并存

舒婷詩歌由于失落、悲哀、迷惘所帶來的憂傷、痛苦,卻蘊籍著對人生道路的思考、探索,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或許追求了一生/仍然得從追求本身尋找”(《送友出國》)詩人把憂傷、悲苦,由個人家庭推及到社會,進而思考著國家和民族的安危、興衰。

2、以“愛”為內核的詩

綜觀舒婷的詩歌,還有一個較為突出的情感特色--以“愛”為表現主題。“愛”始終是她詩歌的內核。“愛”包括自愛和愛人。

三、舒婷詩歌的美學特色

1、舒婷詩歌的意象特色--獨立、優雅、典麗

舒婷詩中的意象主要是指主體情感與具體、生動、直觀的形態構成的一種審美契合。具體看來,這種由主體直接規定審美對象所構成的意象組合,有這樣幾種類型特征:

a、第一,詩中之“我”直接出現,以濃烈的情感使客體達到人格化。

b、第二種意境特征是雋秀自然,清新而舒展,詩中并無“我”直接出現,甚至把主體隱于客體之中,即使出現也是自然之象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觀之意在客觀之象中消融了。

c、在舒婷作品中使用最廣泛的意象表現方式是處于前兩種之間的表現方法,兼備二者的基本特點,境中有象,境象結合,既具備“象”的流動性,又兼有“境”的和諧性。

2、低沉中蘊含高昂

舒婷的詩歌,表面上給人以低沉的感覺。其實,舒婷的詩在低沉中蘊含著高昂,把所感到的個人憂患,表現得婉轉而熱烈,纏綿而深邃。

3、追求宣判的詩歌語言

舒婷詩歌中的語言結構的明顯特色就是運用轉折、假設、選擇和虛擬等句式。她的詩歌之所以具有強大的思想穿透力和藝術感染力,從而與讀者產生共鳴,原因即在此。

四、舒婷在現當代文學詩壇上的成就和地位

舒婷的內心情感和她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段,兩者共同營造了她詩歌藝術魅力的獨特氛圍,從而使之在新時期詩歌的地平線上凸現出一道奇異、絢麗而迷人的風景! 

[論舒婷詩歌創作的思想意蘊與美學特色(必修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論厄運必修試題訓練

2.美學視野下的中學語文朗讀教學論文

3.詩歌創作技巧

4.美術教學論文:初論初中美術賞析教學

5.初論初中美術賞析教學論文

6.論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7.舒婷詩歌23首

8.舒婷關于愛情的詩歌

9.舒婷的勵志經典語錄

10.春卷舒婷閱讀答案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欧美日韩 | 亚洲色欧影院在线观看 |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亚洲 | 久久免费精品视频14 | 午夜福利中午字幕在线播放 | 日韩一本一区二区三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