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霖 鈴 柳 永
[課標要求]
1.反復誦讀,流暢背誦,感知詩詞的神韻之美。
2.了解柳永的生平簡介及他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作品蘊含的思想感情,并品味其意境之美。
2.體會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
[教學設(shè)想]
1.營造氛圍,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2.把握意象,品味意境。
3.探討問題,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與方法]
一、情境導入
二、了解作者、熟悉背景(學生完成,教師補充)
三、誦讀指導
1.學生試讀(教師指導)
2.錄音范讀(學生品味感情和聲韻之美)
四、師生合作探究,品味感情意境
問題1:這首詩的主題句應(yīng)是哪一句?分別都表現(xiàn)了哪些內(nèi)容?
明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傷離別--抒情 清秋節(jié)--寫景
問題2:關(guān)于“清秋節(jié)”一句的寫景能否在上文中找到照應(yīng)?
明確: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寒蟬--時令 長亭--地點 晚--時間
問題3:“長亭”一詞是一個普通的地名嗎?
明確:長亭、短亭實質(zhì)上已成為古人送別的一個代名詞,此句已點出話別的主題,請同學們品味這幾句并談?wù)劯惺堋#▽W生談感受,教師點評)
問題4:這種景象是單純的寫景嗎?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情感?從這幾個抒情的句子中能發(fā)現(xiàn)怎樣的矛盾?
明確:傷離別
問題5:“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1) 前途的渺茫
2) 茫無邊際的離愁別恨。
請學生品味上片,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
既然我們說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那么讓我們來探究一下它所表達的情與景。
問題6:離別對于古人來說意味著什么?清秋又給以怎樣的感受?(請學生從以前所學的詩詞當中回憶)
問題7:“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一個千古名句,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它的藝術(shù)魅力。
問題8:遠離情人之后,作者該如何打發(fā)他以后的歲月?
前途的渺茫、人生的虛妄襯托出了深深的離愁別恨。
請學生品讀下片,品味意境
五、 主題把握
明確:本詞抒發(fā)了詞人濃重的離愁別緒。
上片寫了離別時的情景
下片寫了對離別后的想象
六、拓展探究
七、課堂小結(jié)
八、作業(yè)設(shè)計
板書設(shè)計
(永壽縣中學 李鐵軍)
李鐵軍
[《雨霖鈴》教學設(shè)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0.高一英語必修1課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