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感悟生活式導學案(蘇教版九年級必修)

發布時間:2016-7-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安徽省廬江縣長崗中學 張為民

教學目標:

1、對應生活學習理解生字生詞和含義深刻的語句。

2、閱讀課文,感悟生活,認識作者的審美觀,認識什么最美,認識外在美和內在美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引導學生認識生活道理,總結生活經驗,培養學生認識生活的能力。

3、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經驗的方法,學習雜感的寫法,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語言,學習文章的論述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教學重點:

目標2

教學難點:

目標3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多媒體揭示本課目標,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1分鐘)

1、生活中美的東西很多很多,山美,水美,人美,那么什么最美呢?山水自不必論,對于人來說,一個形貌出眾的人最美,還是一個品行高尚的人最美?我們怎樣追求美呢?今天,我們學習偉大的哲學家培根的文章《論美》,看他是如何認識美的。

2、本堂課的學習目標:(1分鐘)

具體內容見上。

二、指導學生自讀課文,感悟生活。多媒體顯示下列內容。(2分鐘)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生活,注意節奏和停頓。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體展示生字生詞,自學自讀2分鐘,對應生活再現詞語反映的生活情景,對照解釋換一種方式表達詞語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詞。

3、閱讀課文,感悟生活,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反映的生活道理,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認識和觀點,準備交流。

4、探究問題:為什么說外在美不是最美?進一步感悟生活,品味生活,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觀點。

5、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經驗的方法,學習寫作雜感反映生活經驗,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6、品味生活,品味語言,學習文章的論述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三、學生自讀課文、自主感悟生活,老師巡視、督促,鼓勵學生多問,培養學生勤學多問的習慣。(10分鐘)

學生根據自學指導自讀課文、自讀注釋、了解作者(寫作背景)、感悟生活、質疑提問,老師指導答疑,準備對話交流,但關于作者或寫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后)讓學生自讀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學生。

四、和諧交流,共同提高。(30分鐘)

1、檢查朗讀,學習朗讀。先品聽朗讀錄音,后指名學生朗讀指定段落,并點評指導。

2、交流學習生字生詞,對應生活理解生字生詞。

1)、多媒體顯示下列生字,指名學生讀準生字,并糾正錯誤讀音。

腓féi力普王   菲fēi斯帕斯 伊yī斯梅爾

2)、多媒體顯示生詞和解釋,讓學生對照解釋盡量用自己的語言,配合動作表情說說生詞反映的生活情景,檢查學生理解詞語情況。

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考究:考查,研究。

滑稽:(言談、動作)引人發笑。

攝取:吸取。

3、共同感悟生活,解決“課文反映什么生活道理”的問題,讓學生說說課文反映的生活道理,說說自己的認識和感悟,老師追問,促進學生提高思想認識。學生發言和老師追問略。師生對話,思想交鋒后,根據預設要點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思想交鋒后,多媒體顯示內容要點) 

課文反映外在美不能成為最美的道理,反映內在美是人的最美的道理,反映人應該把內在美和外在美結合起來的道理,教育人要正確認識美,切不可只注意外在美,而不注重內在美。為了促進學生思考,追問:燙發給人帶來的美能維持多久?大家發言,共同探究,共同品味。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 

4、共同探究自讀問題:為什么說外在美不是最美?共同探究,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思想交鋒后,多媒體顯示預設要點)

因為“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因為它是難于主觀的。”追問:日常生活中,你怎么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智慧?共同探究,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略)

5、共同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經驗的方法,發動學生說說課文反映生活經驗的方法進行交流,了解雜感的特點,學習寫作雜感反映生活經驗。學生發言,老師追問,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

課文運用雜感的形式反映了自己對美的認識和觀點。雜感是寫零星感想的一種文體,它不受論述形式的束縛,比較自由。培根的論述經常是斷想式的。段與段之間有必然的聯系。第一段表明“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正面說人要有美德。第二段表明“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反面說人不能追求美貌,突出人要有才能和作為,并舉例證明。第三段表明“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強調外在美是相對的,沒有規范,不可追求,只能隨機而定。第四段從年齡的角度來說明美貌不可求,有些老人比年輕人可愛,是因為他們作風優雅,“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值得贊美。”第五段作者又舉例證明美貌的不可求,說許多美人愧悔放蕩的青春。最后作者根據正反兩方面的議論,順理成章得出全篇的結論:“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縱觀全文看,作者主要是從外在美不可求的方面來論證觀點的,沒有更多的語言直接論證內在美的重要。其實,內在美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人們常常犯錯的焦點是因為追求外在美而導致內在美缺失。由此可見,作者議論是有針對性的,不是空乏議論。這是雜感的重要特點。

6、品味語言,學習理解課文親切自然的語言。品味語言的方法是把語言反映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現出來進行感悟和玩味,并說說語言反映生活的巧妙之處。這種方法和理解字詞、課文的方法是一脈相承的。

重點品味下面幾句話的含義:

1)、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更華麗。

(追問:寶石在華麗的背景下會怎樣呢?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寶石在華麗的背景下可能會被埋沒。買櫝還珠就是一個例子。美德在華麗的外表中也會被沖淡,甚至被埋沒。說明一個人只要有美德,外表樸素會使美德更可貴。)

2)、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給予彼。

(追問:造物主吝嗇嗎?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作者不是說造物主吝嗇,而是說外在美和內在美很多時候不是兼而有之。一個人既有外在美又有內在美,是不容易的。)

3)、美是不能制訂規范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

(追問:美德也不能制訂規范嗎?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美德是可以制訂規范的,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這句話是說外在美不能制訂規范,它是相對的,隨機而定的。外在美因時因人因地而異。情人眼里出西施嘛。)

4)、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追問:為什么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因為晚秋的美是成熟美,是內在美。有些老人就像晚秋一樣具有成熟美和內在美。)

5)、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追問:內在美也難以保持嗎?思想交鋒后,統一認識:內在美是可以保持的。只有外在美不能保持,不能長久。)

五、結語,布置作業。(1分鐘)

1、抄寫生字生詞。

2、熟讀課文。

3、課后自由閱讀培根作品一篇,做好筆記,準備交流。

附(讓學生看看,不必講解):

作者介紹。

1561年1月22日出生。父親是當時女皇的掌璽大臣。培根12歲進入劍橋大學,15歲就擔任外交官,35歲擔任首席檢查官,45歲擔任掌璽大臣,不久擔任英國大法官。1621年,因一起宮廷陰謀而被判罪。培根說:他自己是“英國50年來最公正的法官”,而這次審判是“英國200年來最公正的裁判”,諷刺意味深遠。代表作《新工具論》和一大批隨筆。

有關美的名言。

●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麗的:面貌、衣裳、心靈、思想----(契訶夫)

●從我們心中奪走對美的愛,也就奪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盧梭)

●美在已經涉足和尚未涉足的領域中創造著(塞丹尼爾)

●十全十美雖無法達到,但卻值得追求(羅布坎南) 

●為美而獻身比為面包而活著要幸福得多(愛默生)

●只有天賦很好的人能夠認識并熱心追求美的事物---(德謨克利特) 

張為民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亚洲 | 日韩欧美在线网址 | 亚洲无线码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最新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