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導學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學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9-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學習目標】 

1 學習敘事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3了解偏義復詞、古今異義字的特點,掌握“相”“見”等一詞多義。  

4 熟悉漢樂府的文學常識與《孔雀東南飛》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5 注意把握本詩人物語言個性化這一突出的藝術成就。  

【學習重點、難點】 

1.疏通文義,把握故事發展過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義復詞”和“相”“見”等一詞多義。  

3.識記有關文學常識,背誦有關名句。   

4.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內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義色彩。 

【方法指導】 

理解性閱讀與鑒賞性閱讀 

【知識鏈接】 

一、文體及作家作品

1、文體知識--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劉徹時設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機構(官署)。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其中屬于漢代的就叫“漢樂府”。樂府詩,從結構體制看,有專用的詩題,常見的有“歌”“行”“吟”“曲”等,后人稱為“樂府歌行體”。從語言句式看,大多篇無定句,句無定字,以雜言為主,語詞多口語化,通俗生動。從音韻節奏看,押韻比較自由多樣。從表現方法看,除一般的比興手法外,多用排比鋪陳,敘事曲折淋漓,長于用對話和細節來刻劃人物。漢樂府主要反映廣大人民的生活和愛情的樂府詩歌,以五言為主,句式靈活,語言流暢。

2、作家 

徐陵(公元507一583)字孝穆,今山東郯城人,南朝陳文學家。少好學,八歲即能文,博涉經史,縱橫有口辯。其詩賦皆淫靡綺艷,與庾信同為官體詩代表作家,時人稱為“徐庾體”。曾編選《玉臺新詠》十卷,是現存我國較早的詩歌總集之一,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徐孝穆集》。 

3、作品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長的一首敘事詩_,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選自《玉臺新詠》,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開頭一篇小序,敘述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情節,以及成詩的經過。故事發生在漢未建安中,但成詩時間可能稍后一些。全詩357句,1785字,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后人把《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辭》及唐代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并且前兩者又被稱為“樂府雙璧”。

4、《孔雀東南飛》寫作的時代背景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

【學習過程 】 

一、(布置預習)初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公姥 (  )  伶俜 (   )   腰襦(   )   葳蕤 (    )   聘禮 (   )   磐石 (   )  拊掌(  )   否泰 (  )   赍錢 (  )   躑躅 (    )  冥冥(   )   摧藏 (  )   奄奄 (   ) 仕宦(     ) 

自我補充:

二、(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及相關資料,解決文言問題。并在書中標劃出來這些字詞句。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釋其義。 

終老不復取 (“取”通“娶”,娶妻)   箱簾六七十(“簾”通“奩”,女子梳妝用的鏡匣)  

 蒲葦紉如絲 (“紉”通“韌”,柔軟而結實)  府吏見丁寧(“丁寧”通“叮嚀”,囑咐)

 摧藏馬悲哀 (“藏”通“臟”,臟腑)      兒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合葬華山傍 (“傍”通“旁”,旁邊)

2、找出下列的偏義復詞并解釋。

偏義復詞,是指一個復音詞由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語素構成,但整個復音詞的意思只取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而另一個語素只是作為陪襯,只有一個形式,只起到構詞的作用,相當于一塊化石,又叫化石語素。例如: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出入”是反義詞,此處只取“入”之意。如口語中:“有個好歹”(偏在“歹”)“吉兇未卜”(偏在“兇”)等。 

便可白公姥(偏“姥”)   晝夜勤作息  (偏“作”)  我有親父母(偏“母”)

逼迫兼弟兄 (偏“兄”) 否泰如天地(偏“泰”)  其日牛馬嘶(偏“馬”)

3、解釋下列古今異義的詞語 

守節情不移(古義:遵守府里的規。今義:指婦女不改變節操。)

妾不堪驅使(古義:使喚。今義:強迫別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

共事二三年(古義:一起過日子。今義:在一起工作。)

汝豈得自由(古義:自作主張。今義:不受拘束和限制。)

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值得憐憫或同情。)

以此下心意(古義:委屈。今義:對人的情意,意思。)

勿復重紛紜(古義:麻煩。今義:多而雜亂。)

本自無教訓(古義:教養。今義:從錯誤或失敗中取得的知識。)

感君區區懷(古義:真情摯意。今義:形容數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自可斷來信(古義:指來做媒的人。今義:寄來的書信。)

承籍有宦官(古義:官宦,做官的人。今義:太監。)

處分適兄意(古義:處理、安排。今義: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按情節輕重做出處罰。)

便利此月內(古義:吉利。今義:方便。)

躡履相逢迎(古義:迎接,迎著。今義:說好話巴結別人。)

人事不可量(古義:人事變化。今義:關于人員的錄用、調配、培養、獎懲的工作。)

生人作死別(古義:活著的人。 今義:陌生的人。)

奄奄黃昏后(古義:暗沉沉的。今義:氣息將絕。)

葉葉相交通(古義:交互相通。今義:指往來通達。)

多謝后世人(古義:多多告訴。今義:非常感謝。)

4、詞類活用:

孔雀東南飛(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南。)           手巾掩口啼(名詞作狀語:用手巾。)

卿當日勝貴(時間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          槌床便大怒(名詞作動詞:拍,敲擊)

自名秦羅敷(名詞作動詞:取名,名叫)            謝家事夫婿(名詞作動詞:侍奉,服侍)

交廣市鮭珍(名詞作動詞:買,購買)              千萬不復全(形容詞作動詞:保全)

逆以煎我懷(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樣)足以榮汝身(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榮華))

便利此月內(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最吉利)  戒之慎勿忘(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警戒)

以此下心意(名詞的使動用法:使……委屈)        窈窕艷城郭(形容詞作動詞:長得最美)

理實如兄言(名詞作狀語:按道理)                   朝成繡夾裙(名詞作狀語:在早上)

仕宦于臺閣(名詞作動詞:做官)                  頭上玳瑁光(名詞作動詞:發光)

5、本詩中“相”字出現比較多,而且用法不同,請試作區別。 

“相”,是一個會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引申為“單相”,表示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之詞,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其次表示互相、交相的意思,如:“相識”“相 同”等。此外,還可作名詞、動詞,如“相貌”“輔助”等。本詩中“相”字出現過十九處,指出下列各句中“相”字的作用和意義:  

及時相譴歸(代詞,“我”)     會不相從許(代詞,“你”)       還必相迎取(代詞,“你”)

久久莫相忘(副詞,表示相互,彼此) 好自相扶將(代詞,“她”)   不得便相許(代詞,“你”)    

兒已薄祿相(名詞,相貌)  黃泉下相見(副詞,表示相互,彼此) 

葉葉相交通(副詞,表示相互,彼此)

6、“自”的用法,“自”作“”自己解釋外,還可作副詞、介詞、連詞、助詞等。

詩中的“自”字解釋如下:

①我自不驅卿(本)   ②本自無教訓(本是)   ③自可斷來信(即)     ④葳蕤自生光(且,還是)

⑤自名秦羅敷(其)    ⑥自名為鴛鴦(其)   ⑦好自相扶將(親自)     ⑧物物各自異(助詞,無義)

7、解釋一詞多義    

(1)為  為詩云爾(作,寫)   (2)故  故譴來貴門(特意)   (3)舉 舉言謂新婦(張開)

非為織作遲(是)                大人故閑遲(仍舊)         舉手拍馬鞍(抬起)

為仲卿母所遣(被)           知是故人來(舊,老)      莫令事不舉(成功)

         始爾未為久(算,算作)      故作不良策(故意)         舉手長勞勞(舉起)

         阿母為汝求(替,給)

(4) 意 何意出此言(料想)  (5)令  豈合令郎君(敬辭)  (6)見 君既若見錄(我)    

恐不任我意(心意)          便言多令才(美好)          漸見愁煎迫(被)

    莫令事不舉 (使,讓)      相見常日。ㄒ娒妫

8、判斷下列文言句式   

(1 )何言復來還 (賓語前置)          (2)為仲卿母所譴(被動句)      

  (3)誓天不相負(賓語前置)             (4)今日被驅遣(被動句)

   (5)徘徊庭樹下(狀語后置)            (6)漸見愁煎迫(被動句)

  (7)非為織作遲 (判斷句)              (8)仕宦與臺閣(狀語后置)

   (9)君既若見錄(賓語前置)             (10)出置南窗下(省略句)

   (11)汝是大家子(判斷句)            (12)便復在旦夕(狀語后置)

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1、根據情節用四字詞語概括課文層次。

小序--托物起興      (1自然段)

開端--蘭芝被遣     (2-5自然段)   

發展--夫妻惜別      (6-12自然段)

再發展--蘭芝抗婚    (13-21自然段)

高潮--雙雙殉情       (22-31自然段)

尾聲--告誡后人       (32自然段)

    本詩以時間為順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為矛盾沖突的線索,也可以說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線索來敘述,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2、研讀文本:

(一)詩歌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興,以孔雀失偶來暗示夫妻離別?兹概腔卜搭櫈槿姷於ㄉ畛帘У幕{。統攝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二)鋪陳:

(1)第二段從13歲說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的發展有什么關系?    

分析:不煩瑣。這是一種鋪陳手法,稱為“賦”。  

      這里寫得簡練而有層次,意在強調蘭芝從小聰明能干,多才多藝,很有教養,為下文蘭芝被逐作鋪墊,以激起讀者的同情。  

     (2)要求學生從詩中再找出使用鋪陳手法的文字。  

分析:第十三段是第二段內容的重復,都是強調蘭芝從小聰明,很有教養,但轉換了敘述的角度,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  

     第9段寫蘭芝臨別“嚴妝”又用了一段鋪陳,意在表現蘭芝被逐離開焦家前沉著、冷靜、鎮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無雙”,又為下文太守的兒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鋪墊。  

(3)第二段從時間上(13歲-17歲)作了縱的鋪陳,第九段則從妝束、服飾、姿態上作橫的鋪陳。無論哪一種鋪陳,都對塑造人物形象、推進故事情節起了積極的作用。  

     同學們初中時學過的樂府詩《陌上桑》,在描寫秦羅敷的美貌時,也是用了橫的鋪陳。  

(三)詩中兩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劉蘭芝比作蒲葦,這和情節的發展有何關系? 

    分析:“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边@是“比”的運用。“磐石”和“蒲葦”一堅一紉,恰到好處地表明了他們對愛情的堅貞不渝。第二次是焦仲卿說的,他用這個比喻來責問劉蘭芝為什么改變初衷。表明人物之間產生了誤會,出現了分歧。這兩次比喻和故事情節的發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瀾,使情節曲折起伏,生動感人。  

(四)、尾聲化為鴛鴦充滿了什么色彩,結構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義色彩,呼應開頭寄托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愿望。

四、人物形象和對話:

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一般有如下: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分析人物形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揣摩:

第一,重視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他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將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環境中去理解;第三,通過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1、劉蘭芝:堅強、持重,自尊,果斷,不為威逼所屈,也不為榮華所動。 

 “十三能……十六誦詩書”--知書達禮(也可見焦母蓄謀已久,蘭芝自求遣歸是一種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為之的反抗行為。) 

 “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自尊果斷 

 “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 -- 

 “上堂拜阿母”到“嬉戲莫相忘”--鎮定,莊重(我們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勞善良、果斷堅決、不卑不亢、有禮有節、舉止得體的蘭芝。) 

 “處分適兄意,那得任自!--外柔內剛  

2、 焦仲卿:這是一個具有復雜性格的人,忠于愛情,忍辱負重,據謹懦弱,膽小怕事,但又有一定叛逆精神。  

 “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對愛情堅貞不逾 

 “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懦弱,膽小 

 “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叛逆精神  

3、 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長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的典型;極端蠻橫無理,一味獨斷專行,勢利。 

 “何乃太區區” 

 “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  

 “吾已失恩義,會不想從許”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 

4、 劉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的幫兇。此人性行暴戾,趨炎附勢,尖酸刻薄,冷酷無情。  

劉兄只有七句話,但這七句話寫得極有個性r>劉兄只有七句話,但這七句話寫得極有個性。其中有質問:“作事何不量”;有利誘“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也有威脅:“不嫁義朗體,其往欲何云?”短短幾句,把一個自私橫暴,趨炎附勢的阿兄形象刻畫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小結:課文以個性化的語言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劉蘭芝那樣的女性,在《孔雀東南飛》之前,中國文學史上還沒有出現過。另外,詩中作者還運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等詩句,有助于對人物的處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畫。

【拓展延伸】 

  1、 分組討論:造成劉蘭芝、焦仲卿婚姻悲劇的根源是什么? 

       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

 2、該詩:朗讀第二段,請你從每一句中刪去一個字,五言變四言,但整段含義不變。 

全段可修改如下: 

  “十三織素,十四裁衣,十五箜篌,十六詩書。十七為婦,心中苦悲。君為府吏,守節不移,妾留空房,相見日稀。雞鳴機織,夜夜不息。三日五匹,大人嫌遲。非為織遲,君婦難為!妾不堪使,徒留無施,可白公姥,及時遣歸!

分析:五言變為四言,內容完整,語言凝煉,語音朗讀呈“二二”分配,如果用一個字擠入這種板塊式的結構中,那么就呈現出“二二一”“二一二”“二一一一”的靈活的樣式,有了波瀾,并使語音得到延宕,更顯委婉。在這里,更符合溫柔、善良的劉蘭芝的委屈的訴說。

小結:四言凝煉整齊 ,五言靈活委婉

【當堂檢測】 

1.在連貫的話語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謂之互文。請指出下列選項中沒有運用此手法的一項。(B)  

A.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B.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C.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D.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分析下列詩句的含義,選擇最適宜的答案:  

   (1)“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边@里蘭芝自請遣歸的原因是:(A )  

   A.蘭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勢所趨,毅然以此維護自己人格的尊嚴。  

   B.蘭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勞,深知自己與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緩解,憤然以此作為對婆婆的反抗。  

   C.蘭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與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為脫離苦海的方法。  

   D.蘭芝不能忍受孤苦的處境,深感在焦家當媳婦的艱難,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憤懣。  

   (2)“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边@些詩句著力鋪陳的作用是:(C )  

   A.表明蘭芝戀戀難舍,強作精神,掩飾內心的哀怨。  

   B.表明蘭芝不甘示弱,有意在婆婆面前示威。  

   C.寫出蘭芝的美麗,突出她堅忍剛強,從容自如的性格。  

   D.寫出蘭芝有意裝飾,絕不肯受別人歧視的心理。  

  (3)“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彼脑挶砻鳎海― )  

   A.兄長所言雖然不合情,但合理,應該遵從。  

   B.終究給兄長添了不少麻煩,理應遵從兄長安排。  

   C.自己無可奈何,只好聽憑兄長的處置安排。  

   D.對兄長有清醒的認識,不抱任何幻想。  

  (4)“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边@樣極力鋪排太守迎娶的場面,作用是:( B)  

   A.表現蘭芝的身價,反襯焦母的愚陋專橫。  

   B.表現蘭芝的身價,反襯她的悲慘命運,加深悲劇氣氛。  

   C.太守家的重視與焦母的凌虐形成鮮明對比,表現焦母的專橫無理。  

   D.隆重的迎娶與蘭芝的愁苦形成鮮明對比,表現蘭芝對愛情的忠貞。  

3.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口如含朱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心養公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當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賀卿得高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執手分道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語檢測』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C)

A.今年春節期間,鎮里舉行了一場別無二致的茶話會,向返鄉過節的流動黨員們通報了本鎮一年來經濟發展的喜人形勢。   

B.在文化強省戰略指引下,我省動漫產業邁人高速發展的新階段,去年我省與沿海省份動漫原創產品的產值已經等量齊觀。

C.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組織者在賽事安排上獨出心裁,創造性地采取走進社區、現場體驗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動的特點。

D.發展低碳經濟首當其沖的是要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協調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解析】A“別無二致”意思是指區分不出兩者的差別。指兩者完全一致,但語境中只有“一場”茶話會,和哪個一致?B“等量齊觀”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齊:一齊,同樣。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而語境中我省與沿海省份動漫原創產品的產值已經“等量了,沒有量的差別了。C”獨出心裁“原指詩文的構思有獨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D“首當其沖”當:承當,承受;沖:要沖,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到災難。在句中情感色彩不當。

(10年江西卷)

2.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D)

A.司機張師傅冒著生命危險解救乘客的事跡,一經新聞媒體報道,就被傳得滿城風雨,感動了無數市民。

B.近年來,在種種災害面前,各級政府防患未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力爭把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C.這些“環保老人”利用晨練的機會,將游客丟棄在景點的垃圾信手拈來,集中帶到山下,分類處理。

D.“生命的價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長度,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獲取……”院士的一番話入木三分,讓我們深受教育。

【解析】A.褒貶不當。滿城風雨:形容事情傳遍各處,到處都在議論著(多指壞事)。此處為英雄事跡。B.前后矛盾、不合語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生之前采取預防措施,也說防患于未然。此處災害已經發生。C.對象不當、不合語境。信手拈來:隨手拿來。多形容寫文章時詞匯或材料豐富,不費思索,就能寫出來。撿垃圾不能用“信手拈來”。D.入木三分:相傳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刻字的人發現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見于唐張懷瓘《書斷》)。后用來形容書法有力,也用來比喻議論、見解深刻。此處修飾“院士的一番話”正確。

 

鄭玉玲

[《孔雀東南飛》導學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學案設計)]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2.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3.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4.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

5.語文版木蘭詩導學案

6.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

7.趙普文言文導學案答案

8.漢語拼音教學案設計

9.木蘭詩的學案

10.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视频 |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曰本亚洲欧洲色A在线 | 午夜男女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