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課改如一縷春風,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帶來了活力。課堂教學中的預習、合作、探究、討論、展示等如百花園中百花齊放,百花爭艷,百花盛開,一株株正在怒放的鮮花吸引眾多的眼球,但最使我動心、回味的要數拓展,她猶如一枝出墻的紅杏,風一吹她就在風中隨風搖擺,好像再向人們展示它那婀娜的舞姿……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 我的看法是: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而實現這一目標最佳的方法我認為是拓展,只有拓展才能使學生走出困惑,喜歡語文。因為拓展使語文和生活間的橋梁,通過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生可以把知識轉化為智慧。
此輪新課改最大的亮點,我認為就是其焦點的轉移--從“教”向“學”的轉移。“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從生命的視角來看,學會學習,還只是人求生的工具,只是人生命的一半;學會生活,完善生命,才是人生的完滿。在這一過程中拓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因為我們的基礎教育嚴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識的數量,而教育發達國家一個月只允許孩子得到一個知識,孩子每得到一個知識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這個過程中,動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孩子對知識總是有渴望的感覺。而中國的傳統教育是一個貪婪鬼,把知識當成了免費的黃金珠寶。中國的傳統教育忽略了知識與智慧的關系,總是讓孩子直接得到越來越多的知識。教育發達國家的聰明之處就在于: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由于開始的時候,知識都特別簡單,比較容易得到感悟,知識也就容易變成智慧。智慧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創造力。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感悟--知識,知識是學習的最高階段。教育發達國家讓孩子走完三個階段,才能得到知識;中國的傳統教育是讓孩子通過感性認識得到知識,或者直接得到知識。這樣我們的教育和生活就失去了聯系,自然學生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要得到幾天的繁榮,你就種花;要得到幾年的繁榮,你就種樹;要得到長期的繁榮,你就播種思想。又有這樣一句話:“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對于新課改的許多新理念,我們不光要聽見、看見,還需要去“做”。要樹立這種思想,不僅要讓學生展示,更要讓學生去拓展,有時候我們可以大膽地拋下教材,把五彩斑斕的生活情景當作活生生的教材,這樣在傳統課堂上憋了很久的孩子們,來到散發著自然馨香的新課堂,興奮得如出籠的小鳥。學生們的回答往往折射出了他們獨特的思維與可貴的創新精神,也為我的課堂開拓訓練增加了信心。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我是如何來進行有效拓展呢?我是從三方面入手:
一、課前拓展
有些課文內容距離學生現有的認識水平或生活實際較遠,而有的課文則有特定的寫作時代背景。課前的拓展,一般以提供背景,鋪墊知識,激發情感或是提供作者簡介文章,豐富知識,建立感性認識為主。上課之前,通過引導學生加強拓展類閱讀,讓學生課前閱讀課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作品的簡介文章,了解某些作家的生平及其創作的作品的背景,既可以豐富學生基本的文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又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二、課中拓展
在我們的課文中,存在著許多留白或可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表演的可擴充部位。課中的拓展,憑借的就是具體的文章中所蘊含的可補充部位,根據課堂教學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相應的拓展。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始終把學生視作知識的探索者、問題的發現者、矛盾的解決者。教師要敢當配角,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想的空間還給學生。
1、合理想象,二次創作。
“觀察想象、拓展延伸”是學生心理需求的一個方面。因為學生這個年齡段正處于最富想象力的階段,他們充滿著各種幻想,想象就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一種思維活動。“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是當今語文教育工作者形成的教育共識。而現行的教材中,有許多富有意境和有趣的地方,充滿了想象空間。據此進行拓展,邊讀邊想課文中的人物描寫、人物對話、人物心理和事件場景,用生動的語言勾勒出色彩鮮明的動人畫面,激勵孩子們大膽、合理、充分地展開想象,會讓學生迸發出許多創新的火花。
2、質疑問難,啟迪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疑惑,然后帶著疑惑,進行拓展訓練,既可幫助學生尋求問題的答案,又可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具有深度和廣度。
3、大膽演繹,即興表演。
通過學習,感悟文章內容、故事情節、事態發展和結果,預想推斷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并讓學生大膽扮演角色,演繹文本故事,進行即興表演,讓他們在表演中進一步領悟作品內涵,展現其才華,發展其個性。另外,還可以讓學生打開思路,再依據自己的表演進行學習,以利于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4、結合文本,歸類拓展。
學生學習的文章,常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結合文本,歸類拓展,對學生知識的擴充與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價值的。
三、課后拓展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因此,我認為通過對“例子”的詳細而深入地學習,并實施有針對性的、簡潔而有效的教學拓展,將能逐步教會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和思考能力,培養優良聽說讀寫能力,引導學生從課堂學習走向課外學習,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標。
但并不是所有拓展都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真正必要和有效的語文教學拓展,我認為應該是以知識與技能為主旨,以教材為基點,并直接指向于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有力支撐語文教學的拓展。它以具體的一篇篇的課文作為基礎,依托一個個新的“知識增長點、情感深化點和技能鞏固擴展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訓練,從而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最終目標。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新課改之路是曲折而漫長的,需要我們思考和探索的很多很多,我堅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百花園中出墻的不只是一支紅杏。
馬占才
[新課改中課堂開拓訓練的思考和探索(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4.生物課堂教學論文
5.小學課堂教學論文
6.課堂教學論文
9.開拓的近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