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真實的作文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論壇專稿)/a

發布時間:2016-1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李海林

中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是虛假的作文。

我在這里說的虛假的作文,不是指說假話的作文。“說真話”與“真實的作文”不是一個概念。現在很多老師教作文時強調說真話,往往是從倫理上說的,它的主題是“誠信”。從寫作的角度來看,好作文必須說真話,但說真話的不一定就是好作文。這一點,已經被老師們的教學實踐所證明。

什么叫虛假的作文呢?我想從我們為什么要寫文章說起。

古往今來,人為什么要寫文章呢?寫文章是一種高強度的表達活動,非有某種需要人一般是不會動筆來寫文章的。寫文章也是一種高難度的活動,非有某種條件也是寫不出來的。文章寫出來是以一定的物質形態存在的,這個物質成果是要在人們的生活中起到某種作用的。只有滿足了這一點,人們才會來寫文章。這是關于寫文章的基本規律,凡是寫文章的人都有體會的。

可是到了我們的中小學作文里,人們對這樣的“基本規律”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學生們為什么要寫作文--老師要我寫的,這是作業。寫文章有許多條件,查資料,搞調查,了解具體情況,必要的情況下要親身體驗--在教室里,45分鐘,這些都根本不可能。文章寫出來做什么用呢?--沒有什么用,寫完了交老師,老師給個分,完了。

有個老師曾給我講過他遇到的一件事。他班上有個學生,作文比較差,尤其是不喜歡作文,每次作文都是挨批的。但有一次作為班主任,他截獲了這位男同學寫給一位女同學的情書。這位老師說:我讀了幾句,大吃一驚,話兒寫得很好嘛。讀完全信,差不多兩千字,不但文從字順,而且層次、意境、表達的分寸、情感的抒發、景物的點綴性描寫、結尾的意味深長,都十分周到,十分得體,十分到位,而且情真意切,打動人心,表現出了高超的語言能力和表達技巧。當時很懷疑這是抄的。但所寫的事,所寫的人,都是班上的,不可能是抄的。這位老師百思不得其解:一個作文水平比較差的同學,怎么寫情書卻能寫得這么好呢?既然有這么好的文字功夫,那平時的作文怎么那么糟呢?

我幫這位老師做了如下分析:

第一,這位同學,在這次寫作中有強烈的寫作動機。他要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情,他要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感情。因此,這次寫作實際上是他的一個“生活故事”,一個“生活事件”。他在寫這封情書的時候,也許想都沒有想這是“寫文章”,而只是感覺到這是自己的一次情感生活,與自己的整個生活是融為一體的。他要用“寫”這種方式來過自己的情感生活,要用“寫”這種方式來向對方“示愛”。--用寫作學的術語來說,這叫作有一個“真實的言語任務”。

第二,這次寫作有著十分真實的背景。首先是有一個真實的對象:他愛戀著的那個人(那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無時無刻不真實打動自己的人)。其次是有一個真實的情境:他們曾有過的接觸和關系(雖然也許是很一般,很正常,但都是如此動人)。第三是有一個真實的自我體驗:寫之前、寫之中、寫之后都在體驗著(肯定是沉醉其中,否則就不會有寫情書的沖動。高中生寫情書是要冒風險的)。這些背景性因素,激蕩著他,使他筆下有著源源不斷的素材。更重要的是,這些背景性因素都是具體的,每一點都與具體的情境相聯系的,因此,它們都有著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有的回憶和感覺。因此,情書寫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它們處理文章(情書)的各個方面:措辭、分層、渲染、選擇內容、確定語氣等等。--用寫作的術語來說,這叫做有一個“真實的言語環境”。

第三,文章(情書)寫成了,它有一個真實的讀者來讀它,這個讀者來讀它的時候是會有“反應”的,這個“反應”不是看它的主題是什么,結構如何,語言是不是通順,這個讀者不會想這些,她的“反應”是:是不是會感動。感動了,也許就會接受,至少不會斥責我,沒有被感動,可能很麻煩:告老師;告家長;扔到垃圾筒里;不客氣地擲回給自己。都有可能。因此,寫作者他在寫的時候是期待著某種結果的。--用寫作學的術語來講,這里有一個“真實的語言成果”。

這就是我所講的“真實的作文”的含義:真實的言語任務;真實的言語環境;真實的言語成果。這是寫好文章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這三項中有一項缺席,都不可能產生真正的好文章。這是寫作的“大道”,也是寫作的“常規”,中外古今無不如此。可是,我們中小學的作文教學偏偏把它忘記了:根本不需要寫作卻偏要你寫;根本沒有一個具體的語境,你讓我寫什么,怎么寫;寫出來了什么用都沒有,那我只能應付應付了事。

真實的作文,不是指寫的內容的真實性,而是指“寫作”這個行為的真實性。真實的寫作行為是什么呢?就是生活。這就是“寫作生活化”這一理念的真諦!

么時候,作文不再是作業而是一次真實的語言交流;什么時候,作文不是生活的模擬而是真實的生活;什么時候,作文不再是交給老師來評判而是交給大家來欣賞--那個時候,作文教學這個“痛苦的難題”就算是解決了。

__________________

寫作是人的一種行為,是人的一種自然需求。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這就需要與人聯系和交流,寫作正是人在社會生活中表現自己溝通他人維系社會的一種手段。人們在生活中記憶需要儲存和呈現,情感需要抒發和宣泄,信息需要傳播和交流,思想需要表達和溝通。這些都需要通過寫作來實現。寫作的本質功能是應用,應用于人的需求和生活中的這些需要。

寫作的成果是文章,文章的價值是讀者的參與。為此,我們說寫作實際是應用于讀者,記憶的儲存目的是為了自己(自我讀者)和讀者能長期保持;情感的抒發和宣泄需要贏得讀者的共鳴和理解;信息的傳播和交流需要讀者的接受和互動;思想表達和溝通需要讀者的認可和對話。作者寫作實際就是呼求與讀者的合作。作者的文章被讀者閱讀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作者和讀者合作、對話、交流的過程。

因此,我們認為寫作教學也就是教會學生如何與讀者對話和交流。寫作教學應該樹立讀者意識,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寫作中的讀者意識。

______________

我認為廣義的所謂“讀者意識”是:“讀者的欣賞愿望、閱讀趣味和評價對寫作主體表達和發表的影響和制約因素。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倡導的“讀者意識”是: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讓學生以假想的讀者為閱讀對象進行寫作。”(2002年第6期<中學語文教與學>人大復印資料)

在寫作教學中倡導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作品的價值只有讀者的參與才能得以體現,只有讀者參與,文章的語言符號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文章是寫給人看的,究其目的是讓讀者有所知和有所感。我們寫文章是為了讓讀者了解你所記敘、描述的人和事,把讀者吸引到你所記敘、描述的行動者的人物對話和獨白中,或通過論證來說明﹑感染讀者接受自己的觀點,或通過說明來表現讓讀者認識、了解這一事物,或記敘、抒情把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情趣、理趣)告訴讀者與讀者共同享用自己的信息情趣。但是,讀者不是被動的,因而了解讀者是十分必要的。朱光潛先生說過:“一首詩的生命不是作者一個人所能維持住,也要讀者幫忙才行。”所以我們作文要考慮努力求得讀者的認可、認同。因為讀者認可,讀者才會向作者的觀念靠攏,才會接受作者的觀點,最終實現同化。我們還要學會尊重讀者。毛澤東也曾經說過“拿不出來的東西就不要拿出來。須知這是要去影響別人的思想和行動的須知這是要去影響別人的思想和行動的啊!……文章寫好之后,也不多看幾遍,象洗臉之后再照照鏡子一樣,就馬馬虎虎地發表出去。其結果,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仿佛象個才子,實則到處害人。”所以作者一定要尊重讀者,一定要拿出高質量的好作品來。尊重讀者,讀者也就有了閱讀和接受的可能。自命清高、孤芳自賞或者以高人一等的態度強行向讀者灌輸自己的高論,是不可能贏得讀者的,沒有讀者的文章是不可能發揮作用的,也是沒有價值的。

[論真實的作文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論壇專稿)/a]相關文章:

1.a拼音教學課件

2.《a e 》教師備課教案

3.《a u iu》教學課件

4.A字母開頭的四字成語

5.典范英語1a課件

6.漢語拼音a的教案

7.哆啦a夢剪紙教程圖解

8.牛津英語2a課件

9.小學英語課件:A GreatTrip

10.學前班拼音《a o e》教案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理夜论片大全 |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二本道一区 |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在线 | 日韩欧美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五月综合基地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