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鈞傳》(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2-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1.掌握文言知識。2.從馬鈞革新和發明的事例中,理解馬鈞身上刻苦鉆研的實踐精神。

教學重點:1.文言字詞的正確運用。2.正確認識傳主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聯系當今社會,深刻地理解馬鈞的實踐精神。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傳說遠古時期,黃帝在與蚩尤作戰時遇到大霧,黃帝的部落雖然英勇善戰,卻也無法取勝。為此,黃帝特意制造了一輛指南車,利用它來識別方向,終于打敗了九黎部落,生擒了蚩尤,為統一華夏滌訕了基礎。又傳說3000年前,遠方的越裳氏(在今越南)派使臣到周朝,迷失了回去的路線,周公遂制造指南車相贈,以作為指向工具。但傳說終歸是傳說,因未能見到實物,這個迷一直蒙蓋了兩千年,到三國時期才被解開。)今天我們就要認識解開這個迷團的人。 

二、推進新課:

1、簡介作者:傅玄(217-278)字休奕,北地泥陽(今甘肅寧縣東南)人,晉初年著名的思想家。曹魏末年,曾任弘農太守領典農校尉。西晉王朝建立后封子爵,歷任御史中丞和司棣校尉等職。主要著作有《傅子》等。東漢末年以后,由于戰亂頻繁和賦役繁重,迫使大批人口離散、逃亡,嚴重削弱了封建經濟的基礎。傅玄為了鞏固西晉封建統治,極力主張安撫流民,擴大人民就業機會。他的主張,在當時盡管很難辦到,但他的這一見解是積極的。為了發展農業,鞏固封建生產關系,傅玄針對當時的情況,還主張把多余的封建官吏和商賈百工轉向農耕,增加農業人口。他說:“為政之要 , 計人而置官,分人而授事,……計天下文武之官足為副貳者使學,其余皆歸之于農。若百工商賈有長者 , 亦皆歸之于農。”主張增加農業人口,減少非農業人口,在傅玄以前已不乏其人,但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敢于要求裁減冗散官吏去務農,則是少見的。

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悠悠萬里道。草生在春時,遠道還有期。春至草不生,期盡嘆無聲。感物懷思心,夢想發中情。夢君如鴛鴦,比翼云間翔。既覺寂無見,曠如參與商。河洛自用固,不如中岳安。回流不及反,浮云往自還。悲風動思心,悠悠誰知者。懸景無停居,忽如馳駟馬。傾耳懷音響,轉目淚雙墮。生存無會期,要君黃泉下。 

2、簡介《三國志》:《三國志》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作者是西晉初的陳壽。

3、簡介馬鈞 :《馬鈞傳》(選自《三國志》卷二十九《杜夔傳》裴松之注),這是一篇比較完整的文章。原文開頭還有這樣幾句話:“時有扶風馬鈞,巧思絕世。傅玄序之曰”,然后才是“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據記載,馬鈞受魏明帝之命,重新制造了指南車。它利用齒輪傳動系統和離合裝置來指示方向。在特定條件下,車子轉向時木人手臂始終保持指南。可惜的是馬鈞的指南車到西晉末年,又因變亂而失傳。南朝宋齊之際,祖沖之重造指南車,內部機械均改以銅制,轉彎抹角,車上的木人所指的方向始終是南。這篇傳記記載了一位古代科學家的生平事跡,反映了作者對善于創造發明的科技人物的同情,對那些只說空話、不重視科學實踐的豪門貴族作了批判。

四、學習本文的一些寫法:

1.這個時期的作者更注意為下層人物立傳,更注重情節和效果,頗有小說的意味。

2.表述帶有主觀色彩。傳記除了在敘述傳主事跡的字里行間直接表明作者的愛憎感情外,文末常有一段文字,供作者作總結性的評價用。本文的結尾處說:“用人不當其才,聞閑不試以事,良可恨也。”便表現了作者對馬鈞身懷絕技而不被世用的憤慨。

三、講授新課:

1、熟讀課文,糾正讀音。

2、疏通1-7段的重點詞義、了解特殊句式。

3、翻譯課文1-7段:馬鈞先生,字德衡,是天下聞名的技術高超的人。他年輕時過著玩樂的生活,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技術高超的人。在這時候,他沒有談到技術問題,怎么可以用言語讓人知道他(技術巧妙)呢? 

    他當了博士,生活貧困,就想改進織綾機,不用說,人們就知道他技術巧妙了。舊式的織綾機,五十綜的用五十個踏具,六十綜的用六十個踏具,馬先生擔憂這樣費力費時,就都改進(更換)為十二個躡。改進以后,可以隨心所欲織出各種奇妙的花紋,如同天然形成的一樣,又可以象陰陽二氣反復變化無窮。這種技術,正象輪扁回答別人的詢問:(那巧妙的地方)沒辦法用言語說明,又怎么能用語言檢驗它呢? 

     先生擔任給事中官職時,和散騎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在朝廷上爭論,談到指南車。那兩個人說,古代根本沒有指南車,記載的說法是虛妄的。先生說:“古代是有指南車的。我們沒有去想到它罷了,哪是什么遙遠的事呢!”兩人譏笑說:“先生大名是鈞,大號是德衡。‘鈞’是陶器的模具,‘衡’是用來定東西輕重的,你這個‘衡’輕重不準確,還想做一切的模型嗎!”。先生說:“講空話爭論,還不如試一試容易證明(見效)。”于是兩人把(這事)報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來,他就把指南車造成了。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又是沒法用言語說清楚的。從此,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術高明了。 

他住在京師,城里有地可以種植菜蔬,但擔憂沒有水來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車,叫年輕人轉動它,灌注的水自行倒出,(水)輪番進出,翻車的效率超過平常水車一百倍。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

    后來有人進貢一套雜技模型,只能作擺設不能活動。皇帝拿(這件事)問先生:“你能使得它們動起來嗎?”回答說:“可以活動。”皇帝說:“技術可以改進嗎?”回答說:“可以改進。”他就接受皇命制作了。他用大木頭又雕又削,使它的形狀像輪子一樣,放在地上,暗地里用流水使它旋轉。設置了女子奏樂舞蹈的形狀,甚至可以讓木偶打鼓、吹簫、疊羅漢,使木偶丟木球、擲劍、走繩索、翻筋斗,轉動靈活,還有木偶坐堂審案,舂米磨面、斗雞等各種各樣的動作。這是第三件奇妙的制作。 

   先生看到諸葛亮設計的連弩,  說:“這東西巧是很巧,但還不頂完善。”他說,他自己制作可以讓功效提高五倍。又擔憂發石車,敵人在城樓邊掛起濕牛皮,(發過去的石子)碰上牛皮就落下來,發石車又不能連續發射。他想制作一種輪子,掛上幾十塊大石頭,用機械轉動輪子,輪上懸石的繩子按一定的節奏斷掉,(石子就)飛一般攻擊敵人城樓,可以迅速地像閃電一樣快的接連飛至。他曾經試驗用車輪掛上瓦塊磚頭,飛出有幾百步之遙。  

有位裴先生,是京師的著名人士,見識精深,通達事理,聽到先生的事情,就譏笑他。他反駁馬先生,先生說不贏他沒法答對。裴先生自以為擊中對方要害,不停地滔滔議論。傅先生對裴先生說:“您的長處是會講話,短處是沒有巧思。馬先生的長處是有巧思,短處是不會講話。用您的長處,攻他的短處,當然他不能不屈服了;但如果用你的短處,去責難他的長處,那您一定有許多不理解的地方。機巧之類,是天下極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還要不停止攻擊,那攻擊的內容,一定離題萬里了。他內心不同意您,但嘴上又說不過,因此,馬先生不再答復您的責難了。” 

四、作業:預習新課,文段介紹看,課文中眾人對馬鈞的發明創造有什么不同的態度。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

二、講授新課:

1、熟讀課文,糾正讀音。

2、疏通重點詞義、了解特殊句式。

3、翻譯課文:傅先生去見安鄉侯,談到裴先生和馬先生說的一套話,安鄉侯的看法和裴先生一樣。傅先生說:“圣人一身之中,具備各種才能德行,他選取人才不局限于(用)一個方面。有的因精神品質選取,有的因口才選取,有的因辦事能力選取。因為品質選取的人,不說話他的誠心誠意就先表現出來了,象德行科的顏淵這類人就是這樣。因口才選取的人,在于明辨是非、有機變,言語科的宰我、子貢等人就是這樣。因能力選取的,如政治上有能力的冉有、季路,文學上有能力的子游、子夏。盡管圣人的明智能普遍認識事物,但如要選用人材,就一定要先考驗(試驗)。這樣就用政事考驗冉有、季路,用文學考驗子游、子夏。子游、子夏等尚且如此,何況不如他們的人呢!為什么這樣?憑空而談事物的道理,不可能一講用言語講得很清楚,在事情上實踐時,講不清楚的地方,一試驗就容易得到證明了。現在像馬先生所要制作的,是國家精密的器械,軍事上重要的戰具,化費十尋的木材,用去兩個人的勞力,不需多少時間,就可知道是錯是對。不去試驗把那種很容易證明的事情,隨便用言語去壓抑別人的出眾才能,這猶如用自己的老經驗去做天下的事,不改變方法地對待層出不窮的新事物,這就是事情辦不好的原因。馬先生所制作的,都是創新的東西,這樣,他開頭的所說所為,不會馬上都正確。他不會全部正確,于是不去支持他、任用他,這樣,杰出的奇才就無從產生了。同樣情勢的人互相妒忌,同類工作的人互相誹謗,一般人都不能避免。所以君子不因為個人的私心去傷害別人的事業,一定要以考察試驗來作標準。丟開實際考驗這個標準不用,這就是美玉被誣說是石頭,卞和要抱著玉璞痛哭了的原因了。

于是,安鄉侯就明白了,他就把這稟告了武安侯。武安侯并不重視,終究不去驗證馬先生的制作。馬先生的特異才能已經為大眾公認,這種很容易考驗效果的事情,還忽略而不去檢查,何況那些被埋沒的人才,不出名的玉璞呢?后世的君子,一定要以此作為教訓啊!馬先生技術的巧妙,即使古代的公輸般、墨翟、王爾,近代漢朝的張衡,都不能超過他。公輸般、墨翟都被當時重用,于是他們的技術對世人有用處。張衡雖做侍中,馬先生雖做給事中,但他們的官職都不是管理制造工程的官,(他們的技術)對國家不能有好處。用人不適合他的才能,知道有才能又不用事來考驗他,這實在可惜啊。裴先生,是裴秀。安鄉侯,就是曹羲。武鄉侯,就是曹爽。 

三、課文梳理:1.總概傳主出身2.科學革新精神3.嘆息未得重視

四、問題探討:

1、課文中眾人對馬鈞的發明創造有什么不同的態度?

明確:--裴先生:以表面看人,不重實踐檢驗,空談理論。

安鄉候:虛心接受意見。

武安候:不重視,也不去考驗制作。

傅玄:講求實際,注重實效;認為執政者不應隨意聽信人言,應給機會人才去實踐展示。

2.從眾人的態度和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來看,馬鈞的革新和發明在當時得不到重視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封建社會當權者常說空話,不重視科技實踐。尤其在魏晉時代,改朝換代頻繁,社會上清談成風,崇尚“玄學”,當權者“不涉世務”,對科技不重視。

五、小結:馬鈞,天下莫不服其工巧,馬鈞在手工業、農業、軍事等方面有很多發明創造,是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機械制造家,就是在我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當中,也不多見,堪稱一代機械大師,然而執政者“用人不當其才”,由于封建統治階級腐敗沒落,馬鈞的許多發明創造沒有得到重視。也沒能制造和推廣。他的一生,從少年到老年,一直不得志,雖然他曾作過給事中官,但他的工作仍然受到阻撓和蔑視,技巧一直未得到順利發展的機會。盡管文學家傅玄曾幾次在魏國貴族安鄉侯曹義、武安侯曹爽那里推薦他,也還是沒有受到重視。傅玄對此感慨頗深地說:“馬先生的巧,雖古時的公輸般(魯班)、墨翟,以及近代的張衡,也比不過,但公輸般和墨翟都能見用于時,張衡和馬鈞的一生卻不能發揮其長,真是最可痛心的事。”傅玄的話道出了在封建社會里多少發明家被埋沒了的事實。其云“虛爭空言,不如試之易效也”,所指亦不僅在為政,更著眼于經濟與技術。在古代社會,尤其在崇尚虛無放誕之論的晉世,博玄的講求實際、注重實效,是難能可貴的。馬鈞對人類的貢獻,雖然沒有被封建貴族所重視,但他的發明創造卻得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歡迎,幾千年來,他的功績和美名一直被勞動人民所傳頌。

六、作業:你是如何評價馬鈞的科學實踐精神的?請寫一篇300字的小短文表達你的觀點。 

 

胡得

[《馬鈞傳》(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2.高二語文《蘇武傳》教案

3.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4.古代詩歌散文選修教案

5.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6.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教案

7.馬鈞二異事的文言文翻譯

8.張衡傳的教案

9.《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10.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五月天综合网在线欧美 | 亚洲中文字永久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天堂 | 亚洲人成电影手机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