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郁達夫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風格;
2.領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觀情感,學習本文以情馭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對故都的秋景特點進行討論分析,掌握文中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2.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贊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涼之情的由來,從而深層次理解本文的豐富內(nèi)涵
教學步驟: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秋天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文人騷客。從古到今關于秋的詩文可謂汗牛充棟,名篇名句舉不勝舉。有的描寫了秋天的蕭殺凄涼,抒發(fā)了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畫了秋天的絢麗多彩,寄予作者濃濃的贊秋之情。那么著名現(xiàn)代作家郁達夫筆下的秋是一種怎樣景象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齊來學習他的名篇《故都的秋》
二、作者簡介: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現(xiàn)代作家。浙江富陽人。1913年留學日本,曾經(jīng)廣泛涉獵外國文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十年異國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歧視,激起了他的愛國熱忱。1922年回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他赴武漢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并到新加坡積極宣傳抗日。后流亡到蘇門答臘。1945年9月被日本憲兵殺害。1952被追為列士。主要作品有《沉淪》(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小說集)《春風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個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舊社會的罪惡,向封建道德大膽挑戰(zhàn),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帶有頹廢情緒。散文以游記著稱,情景交融,文筆優(yōu)美,自成一家
三、寫作背景
從1921年到1933年4月,郁達夫用相當大的精力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和進行創(chuàng)作。 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1936年2月離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這段時間里,他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竭,過得是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許多時間到處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排遣現(xiàn)實帶給他的苦悶和離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過程中,寫了許多游記,這是他在這段時期創(chuàng)作的主要收獲,為我國現(xiàn)代游記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優(yōu)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四、解題
“故都”兩字指明了描寫的地點,為何不用“北平”代替呢?--因為即含有一種文化底蘊也含有深切的眷戀之情!扒铩按_定了描寫對象,與故都結合在一起暗含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一種境界,題目明確而深沉。
請同學們聽誦讀,感知課文內(nèi)容注意以下問題
1、生字標示
2、生詞標示
3、段落標號
4、哪些段落是描繪“故都的秋”?繪秋的段落分別寫了什么對象?
五、字音
一椽(chuán) 嘶(sī)叫 耗(hào)子
潭柘(zhè)寺 落蕊(ruǐ) 橄欖(lǎn)
落寞(mò) 普陀(tuó)山 房檁(lǐn)
陪襯(chèn) 廿(niàn)四橋 夾襖(ǎo)
著(zhuó)衣 混沌(hùn dùn) 橢(tuǒ)圓
頹廢(tuífèi) 譬如(pì) 啼唱(tí)
六:問題討論
問題一:哪些段落是描繪“故都的秋”?繪秋的段落分別寫了什么對象?
--3-9段描繪“故都的秋
問題二:前兩段寫什么?
--思秋
問題四:怎么寫的?
--對比映襯
問題五:這樣寫的作用什么?
-突出自己對故都的秋的喜愛,及故都的秋的特 點--清、 凈、悲涼。
問題六:第十段是些什么?
--議秋,說明秋的深味,只有在北方才能體會得到底。
問題七:第十一段寫的是什么?
--愛秋戀秋。
七、本文的結構思路:
一、思秋
二、繪秋:1、秋日清晨 2、秋槐落蕊 3、秋蟬殘聲4、秋雨淅瀝 5、秋日佳果
三、議秋
四、戀秋
第二課時
八、問題討論、故都的秋自然有亮麗的所在,作者為何不寫釣魚臺的柳影、陶然亭的蘆花等?
第一,跟舊中國時代環(huán)境的黑暗有關,這導致他思想苦悶;
第二,也跟作家個人氣質(zhì)的抑郁善感有關。郁達夫三歲喪父,在日本十年的異國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歧視;
第三,還跟作家的文藝觀和審美追求有關。在杭州期間,郁達夫提倡“靜”的文學,寫的也多是“靜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學”。
作者是從平民的角度表現(xiàn)故都的秋的。
九、作者的筆下,秋是清靜悲涼的,讀此文,仿佛看到一個青布長衫的旅人,在凄風苦雨間彷徨嘆息思索。一個舊都的秋景,為何引起作者如此眷戀?秋聲秋色中蘊涵了什么樣的深情?讀繪秋的部分,一起神往故都,觀其色,聞其聲,品一品故都的秋味。
1、請找出有關秋色的描寫
青天(藍綠)、藍朵(藍色)、秋草(黃色)、落蕊(灰白)、樹影(暗灰)、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藍綠)、棗樹(淡綠微黃)
問題一:這些色彩主要是冷色還是暖色?
--明確:冷色。
問題二:面對這么多的冷色,假如你是一個孤獨的旅行者,你心里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感受?
--明確:冷清。即文中“清”的特點。
2、請找出有關秋色的描寫
秋聲:鴿聲、蟬聲、雨聲、人聲
問題一:這些秋聲主要表現(xiàn)的是秋的什么特點?
--靜!跋s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以動襯靜。
問題二:一個孤獨的飄零者,身處在如此寂靜的秋天里,心里會有什么感
--孤獨、痛苦。
問題三:處在這樣冷清的秋色和寂靜的秋天,心里會產(chǎn)生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悲涼。這便是故都的秋味。
十、疑點探討:秋栆如何體現(xiàn)“清、靜、悲涼”的?
--在對故都金秋的熱愛眷戀中還表達出一種悲涼感:因為紅棗之后,風來冬到,好景不長。
作者在《一個人的旅途》曾寫道“去年采取葡萄棗子的時候,龍兒站在樹下,兜起大褂,仰著看樹上的我,我摘取一顆,丟入了他的褂兜里,他的哄笑聲,要繼續(xù)到三五分鐘。今天的這兩棵棗樹,結滿了青青的棗子,風起的半夜里,老有極熟的棗子辭枝自落。女人和我,在這樣的時刻,最怕聽的就是滴答的墜棗之聲…… ”
秋果更添秋味濃,綠淡微黃總相宜?皯n西風黃塵起,扯下金妝遮灰衣
十一、問題探討
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以具體事物來說明,生動形象,饒有趣味
討論“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敝兴膶Ρ扔鞯谋倔w和喻體?
1.黃酒之與白干一個溫和一個剛烈,稀飯之與饃饃,一個稠潤一個硬實;鱸魚之與大蟹,一個細膩,一個鮮美;黃犬之與駱駝,一個靈活一個沉穩(wěn)。
2.黃酒之與白干,比喻南國秋的平淡北國秋的濃味;稀飯之與饃饃,比喻淡薄和厚實;鱸魚之與大蟹,比喻柔軟和剛烈;黃犬之與駱駝狹小和范圍大。
本文排比句、比喻句很多,說明作者非常喜歡運用這種工整、雅致的語言,而且運用起來非常妥帖恰當,全無生硬之感。使文章清新美麗具有詩意。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
小院破屋濃茶,
青天碧草藍花。
鴿飛蟬鳴雨下,
天真涼啦,
故都勝似老家。
故都的秋是一首詩,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畫,美麗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憂傷而蒼涼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澀而清醇
王桂平
[《故都的秋》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相關文章:
5.《故都的秋》教案
7.故都的秋簡單教案
10.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