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
同學們認識斑羚嗎?看材料(PPT)
斑羚,它是羚羊的一種,因為喉部有一塊白斑,所以叫斑羚,它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非常珍貴。多棲息于較高的山林中,常在山頂的巖石地區活動,善在險崖上跳躍。斑羚生性溫順,非常討人喜歡。”
二.初讀感知
1.同學們都預習過了,讀完這個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能否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
生講:震撼、感動、驚心動魄、悲壯…
2.那么同學們,斑羚面臨怎樣的處境會讓你有如此的感受呢?
引導:哪些段落?一到二段。我們齊讀一下好不好?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他們此時的處境?進退維谷。
前面面臨什么?后面面臨什么?前面有懸崖峭壁、萬丈深淵、激流險灘。后面有獵人獵狗。
此時的處境怎樣?用一個字來形容。險。(板書)
3.面對這樣一場災難,他們此時的心情怎樣?(烘托悲劇氣氛)
生講:著急、緊張
師引導:文章中有哪些文字可以看出來?
生:第三段:驚慌。
哀咩:似乎在說:別過來,危險!
第四段:鐮刀頭羊悲哀地咩了數聲:難道天要滅我們嗎?絕望、無奈、悲涼
第五段:又騷動起來:害怕
失足--精神崩潰的邊緣
講兩三處即可。
4.他們現在進是死,退也是死,看來是必死無疑了。有沒有奇跡發生?
三.文本細讀
1.斑羚找到了怎樣的方法渡過難關呢?
生講:年輕斑羚踏在老斑羚的背上飛過去,犧牲老斑羚成全年輕斑羚。
2.師引導:你能否到黑板上來畫個示意圖
評價:怎么樣?掌聲鼓勵一下吧!
3.呈現PPT圖片:我們再來看看這張圖片,或許看完這張圖片我們對這個故事已經一目了然,然而有時圖片還不足以說明畫面的美麗,唯有文字才能深深地震撼著我們。那么,在飛渡這一場景中,有沒有哪些文字所表現出來的瞬間觸動了你心靈最柔軟的一角呢?
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一下9到10段,在你聽到的有感觸的地方畫一畫,圈一圈好嗎?
配樂:THE LUDLOWS 燃情歲月 電影原聲帶
4.師生交流心得感受
師:同學們記下來了嗎?好的,那么,下面給你們一分鐘時間在你剛才畫出或圈出的地方寫下你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師:老師先來講講最打動我的瞬間吧!最打動我的瞬間是公斑羚對年輕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聲,一個“咩”字我仿佛聽到了公斑羚在召喚年輕斑羚說:孩子,你準備好了嗎?我們要上路了,別怕,有我來幫你。我看到了老斑羚對于年輕一代深深的情誼,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全下一代。由此我想到我們的父母親不也是這樣嗎?不求任何回報,甘愿為我們犧牲一切,而我們是否真真正正地考慮過他們呢?這段文字讓我感觸頗深。
那么同學們你呢?有沒有打動你的瞬間?
生講
老師引導:躥躍--可否改成“跳躍”?速度之快,表明強烈的生的渴望。(板書)
猛蹬--“蹬”是什么感覺?當你在100米沖刺時蹬了一下是什么感覺?使出全身的力量。為的是什么?活下來、生存。我們可以看出什么?求生的愿望、意志和力量。(板書)
殘殼--完成了使命就如殘殼一般,顯得悲壯,如英雄一般。
講到該處的時候可以結合朗讀。
5.面對這場災難,羚羊有很多的變現,前后文同樣有很多處,還有沒有哪里能夠觸動你的呢?
生講
老師引導:
(1)如第八段:鐮刀頭羊從隊伍的一端走向另一端,這一走意味著什么?死亡。
我們說交出東西很容易,交出生命容不容易?
為什么斑羚可以如此堅定地從一撥走向另一撥,從容走向死亡?為了下一代的生存。斑羚表現出了什么?犧牲的精神。(板書)
(2)第16.17段:鐮刀頭羊毅然走向了死亡,消失在一片燦爛中。此時斑羚為什么還要選擇死亡?可不可以不死?不死還會被獵人打死、
或者換一種結局:他嘆了一口氣,癱軟在懸崖上。可不可以?不可,那樣死的更悲壯。
他為了什么?死也要死得光榮,如狼牙山五壯士。為了生命的尊嚴。(板書)
四.主題提升
1.作者給我們講了這么一個故事,作者想要引發我們去思考的是什么呢?
生講
面對災難,斑羚表現出了什么?求生的愿望、意志、力量、生命的尊嚴、犧牲的精神。
斑羚所表現出的也就是作者--歌頌的。
文中有一樣東西也如斑羚的精神一樣美好,那是--彩虹。或許這些精神就是彩虹的意義。(板書:畫彩虹)
在文中出現了幾次?三次。第一次:第五段--虛幻的彩虹代表了一種求生的意志
第二次:第11段--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的橋,代表一種犧牲的精神。
第三次:第16段--彩虹--生命的尊嚴。
2.這是一篇動物小說,僅僅是寫動物的嗎?非也。同樣也是寫人的。動物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了超人的意志、力量、求生的愿望和犧牲的精神。人可以嗎?
生講(2-3人)
那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諾曼底號”遇難記》(節選)
配樂朗讀:The John Dunbar Theme
震蕩可怕極了。一剎那間,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們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尖叫著,哭泣著,驚恐萬狀,一片混亂。海水嘩嘩往里灌,洶涌湍急,勢不可當。輪機火爐被海浪嗆得嘶嘶地直喘粗氣。
船上沒有封艙用的防漏隔墻,救生圈也不夠。
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臺上,大聲吼喝:“全體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六十人救出去。”
實際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
船長喊了一聲:“奧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長問道:“我們還有多少分鐘?”
“二十分鐘。”
“夠了,”船長說,“讓每個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奧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槍在嗎?”
“在,船長。”
“哪個男人膽敢搶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大家立時不出聲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二十分鐘到了,輪船沉沒了。
船頭先下去,須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沒了。
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
動物和人同屬于--生命。(板書)看著這一個個生命所面臨的災難,對于幸福生活著的我們,不禁要感嘆了:“活著真好!”所以我們要--敬畏生命,珍愛生命(板書),不論對自己,還是對動物。
五、板書設計
六、反思
對于本次的公開課,可以說是感慨頗深啊!深深地感受到“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一星期的磨課雖辛苦,然而看到最后的公開課還算成功,心里倍感安慰。在上周五定下課題《馬》以來,心里便上下忐忑,周六一天的細細琢磨,終于在周日早上起來放棄了《馬》的課題,以《斑羚飛渡》來代替。又一個全新的挑戰!周日、周一兩天的辛苦終于理出一條清晰的思路,有了初稿,興沖沖地交與師傅過目,師傅給我的指導是“沒怎么細讀,再回去好好思考”。周二,又一天的琢磨,有了復稿,原本認為已經細讀了的我滿懷信心地去一班二班上了先行課,出來感覺良好的請求老師指正,然而老師們的一句話“完全沒有細讀”,讓我成了霜打的柿子,下午自己班還有兩節課不知是怎么渡過的。此時身心疲憊的我不知道讓大腦如何運轉,然而心想我就這樣了嗎,老師們都是為了我好才會直言不諱的啊!休息片刻,又開始了新的工程,于是周三晚趕出了再稿,周四交與師傅手中,經過師傅的細心指點,周五早上四班的再度磨課,終于到了上戰場的時候了。一星期的辛苦終于有了花開結果之時,開心之余,更是十分感謝我的師傅葉老師、全校才人王在恩老師、語文組的其他老師,以及幫我一同磨課的朋友們,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幫助,才有了我更快的成長。雖然這僅僅只是我人生路上小小的波瀾,然而這一短短的路程,足以讓我有更大地勇氣去面臨教師路上的種種困難。
再來談一談我對這節課的反思吧!總體感覺還可以,然而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若能更深入則更好,從這節課還可看出我對于文本的深入處理還不是很會,在這方面以后要多多加強,多多聽課,多多看看教學雜志,如《語文教學通訊》、《語文教學參考》等雜志,關注語文教育前沿,力求讓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長。
七、老師評價
葉仙英老師:1.文本細讀的前提是正確的解讀。文本有什么,我們就教什么。本文的文本主題多樣,有關愛動物、人性之惡等等。透過她的第一堂課,我們已經知道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強,這些主題都能挖掘出來,表層的意義已經達到。最后我們定位為生命的力量、頑強、智慧和尊嚴,確定為敬畏生命、珍愛生命。
2.課堂解讀的入口:老師引導學生進入文本。重心我們確立在第九段、第十段。震撼人心的是什么?我們落腳在一瞬間,讓學生于此品味。學生對于“猛蹬”這個詞的理解是“老一輩無私的精神”、“年輕斑羚化悲痛為力量”,回答地真好!教師在詞已經有所深入,然而如何在深入的基礎上再深入呢?可不可以增加這樣的環節:“蹬”字何其殘酷。小斑羚在蹬的一瞬間會有怎樣的心理?(進一步深入)學生在說的同時,讓學生反復朗讀這一段,體會這里小斑羚此時復雜的心理。讓學生明白種族帶帶相傳的精神,小斑羚以后遇到這樣的事也會這么做。
3.文本細讀離不開文本的全局。怎樣對文本進行提升?可以有兩個方法:一個教師在最后進行總結性提升;二是作業提升文本:我布置的作業是回去寫一段文字:《當生命陷于絕境》或《震撼人心的不僅是死亡》。從而完成課堂細讀的延續。
4.努力方向:一是將學生的回答引向更深入;二是注意課堂評價。
[《斑羚飛渡》教學案例(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4.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