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的:
1.在景物描寫中用兩相對應的方法表現景物特點。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景物描寫中兩相對應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2.難點: 本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數:2課時
四、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預習思考題:
1.本文寄托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作者對小屋的描寫是如何由實而虛,虛實結合的?
(二)詞語注釋:
俯仰天地: 隨宜應付一切。
游目騁懷: 放眼觀看, 使人開懷。
絢爛: 燦爛。
柔靜: 柔和恬靜。
寧謐: 安寧、安靜。
縹緲: 形容隱隱約約, 若有若無. 也作飄渺。
(三)作者簡介:
李樂薇,江蘇人,現代作家。早年肄業于上海大夏大學,后一直在臺灣從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見長,文筆清麗脫俗,語言優美動人,風格柔和溫婉而富于感情。
(四)解題:
文章題目一語雙關: 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煙霧迷朦中,猶如聳入天際的樓閣,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樓閣”,理想中“獨立”、“安靜”的生活環境。從全文看,這 小屋應是虛構的。作者特意讓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強調“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車”,暗含遠離“人境”,“不聞車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強調“這空中樓閣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許多室內設計和其他裝飾”,不必養鳥,無需掛畫總之,不要人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對超然物外的“獨立的、安靜的”生活的向往。
(五)結構:
第一部分: (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圍環境的關系。
1.(1-3自然段)寫小屋和山的關系。
小屋“點破了山的寂寞”,給山川美景增添了“一點生氣,一點情調”。這是立足于山外,是遠觀,看全景。
2.(4-7自然段)寫小屋和樹的關系。
樹為小屋“布置了一個美妙的綠的背景”,使小屋更顯得“含蓄而有風度”。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繼續寫小屋和樹的關系。
立足點又移到遠遠的山下,仰望遠觀,“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態翩然”了。
第二部分: (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圍環境和小屋的關系。
1.(9-10自然段)寫小屋的花園和山上的云霞。
花園極小,“領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領空”卻是無限的;花園里繁花絢爛,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樣絢爛。
2.(11-12自然段)寫小屋的空氣和光線。
因為在山上,空氣特別清新,而光線則富于變化,富于“浪漫的文學性”。
3.(13-14自然段)寫小屋和外界的交通。
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條山路和外界交通,環境是“獨立的、安靜的”。
4.(15-18自然段)寫夜晚小屋“迷于霧失樓臺”的情景。
縹緲若“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點明了題意。
(六)寫作特點:
1.虛實結合,由實到虛。
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實描寫,盡管有著豐富的聯想、想象,但寫的是確確實實的山、樹、房屋的形勢、情姿。后一部分則重在人對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極小的“袖珍型”花園,有限的圍墻,而“我”卻因有無限的“領空”可供“游目騁懷”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懷抱中”,晨暮昏曉光線變化,“我”則以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會“綻開”,也會“收攏”;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嶇的“山路”,“我”卻叫它“幸福的階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卻覺得它仿佛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文章就這樣由實入虛,將現實的自然景觀,融進迷離朦朧的詩一般的意境,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2.語言多變。
運用了擬人手法
領土--在一國主權管轄下的區域。
領空--一個國家的陸地、領水和領海上的整個空間。這是兩詞的固定意義。但用在本文中,則特指作者所專有的小屋、花園、小路和天空,表達了作者對擁有自由天地的神圣與豪邁的情感;有限與無限的對舉,是說身體的活動空間雖小,但是心靈的活動空間卻無比寬闊,寫出了作者自由開放的心態;“開放性的院子”被用來比喻無限的“領空”,也寫出了自由而開放的心態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傊,作者抒發了對心愛的小屋,對大自然的熱愛,表達了為自己的自由生活和獨立人格而感到驕傲。
因為心情暢快,所以“清新的空氣”,仿佛帶著香味。注意“覺得”兩字,顯然,這是作者的主觀感受,并不是說作者真的聞到了香味。
(七)速讀測試。
1.本文的題目是 ,作者是 省作家 ,本文的出處是 。
2.文章首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贝司溆昧 修辭手法,在 位置、 角度,才能觀察到這種情景。
3.“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①,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②,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③,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④!边@句話從整體看是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具體地說是 喻,①和②是 喻,③和④是 喻。
4.文中用了不少兩相對應的句子,如“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痹購奈闹刑舫鋈渥疃痰倪@類句子,并說說這類句子在表達上的效果。
5.“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勢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而自由。”這個兩相對應的句子,用了怎樣的修辭方法?在什么位置才能觀察到這種形勢?
6.“小屋迷于霧失樓臺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边@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霧失樓臺”是怎樣一種情景?這里說的“小屋”“而是-空中樓閣”,與“霧失樓臺”完全一樣嗎?為什么?
7.“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朧的”。請從文中找出“白天清晰”、“夜晚朦朧”的例子,并作簡要的說明。
8.“小屋在山的懷抱中……。小屋的光線既富于科學的時間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學性。”其中“科學的時間性”、“浪漫的文學性”表現在哪里?
9.“天地相連的那一道弧線,是另一重無形的圍墻,也圍住了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狀,有片狀,有紅,有白,有絢爛,也有飄落。也許那是上帝玩賞的牡丹或芍藥,我們叫它云或霞。”這一段的修辭方法都有什么?舉例說明。
10.本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速讀測式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我的空中樓閣》、臺灣、李樂薇。《中國現代文學大系》(散文第一集)(8分,各2分)。
2.比喻。山和小屋的上空,正對山嶺。(9分)
3.博喻,明,暗。(9分,各3分)
4.“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比人的姿態”;“左顧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綠野阡陌”;“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朧的”。效果是便于在比較中襯托中寫出事物的特點;便于從不同角度和側面表現事物。(1分,舉例6分,效果各4分)
5.比喻、擬人,在遠遠的山下。(9分,各3分)
6.暗喻。霧彌漫了樓臺,使人覺得樓臺消失了。不完全一樣,因為“霧”不定時,星、月有時間規律;另外,“霧失”可達到一點兒看不見,“月影之側”只是“朦朧”。(第一問2分,第二問10分。)
7.“白天清晰”如:“遠觀”,都可看見“一角屋檐”、“一排屋瓦”、“一片藍的墻”、“一片白窗”。
“夜象朦朧”如:“收攏”在花瓣之中,“迷于霧失樓臺”,變成“空中樓閣”。(10分,各5分)
8.“早晨”和“夜晚”都影響光線,而早晚又有嚴格的時間規律,表現著科學的時間性。
“花蕊綻開”“花瓣收攏”,以及“清晰”、“朦朧”等,都是形象生動的文學描寫,而且由于比喻等修辭,又有浪漫色彩。(共10分,各5分)
9.“上帝玩賞”是擬人,其余是比喻。“牡丹”和“芍藥”還有夸張之意。(共10分,各5分)
10.表現了作者向往“獨立”、“安靜”的生活環境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10分)
(八)作業:
作測速練習。
附:《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
黃玲玲
[《我的空中樓閣》教學案例 (人教版高一上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