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你的自由就是爭一切人的自由(胡適)

發布時間:2016-2-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導讀]容忍是自由的基礎,卻也要以告別奴才為基礎。爭你自己的自由,就是爭一切人的自由

羅志田

書桌上放著臺北胡適紀念館的臺歷,承蒙館長惠贈,然而到2011年3月才經受托者輾轉寄來。當時打開3月份那一頁,在胡適照片的旁邊,是他有名的題辭:“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

那當然是針對著特定的時代。胡適在公開的文字中說“容忍”,早年主要針對社會,常與“研究的態度”并言,特別強調對不同思想觀念的態度;大約在20世紀40年代后期,則更多針對政治,轉為常與“自由”并言;再到晚年,他正式以《容忍與自由》為題撰文,卻又有些回到早期的主張,側重的是社會對異端思想的態度。

在胡適的記憶中,“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見解來自他以前的老師布爾(George Burr)教授。不過,在他的日記里,當年布爾教授說的似乎是容忍比反抗(rebellion)更重要。那次談話的背景是“科學和神學之戰”,布爾教授顯然認為雙方的斗爭性太強,故不能相互容忍。日記所述甚簡,不排除他們也討論了兩者與自由的關系。對于認為“不自由毋寧死”的人來說,反抗即是自由的基礎;然而若雙方能相互體諒容忍,或許反抗就沒有必要了。

這里的一個關鍵,在于到底是針對社會還是針對政治而言--如果是社會上思想觀念之間的競爭,則正如胡適所說:容忍是自由的基礎;倘若涉及到權勢所在的政治,尤其在強弱之勢分明的時候,則或當如殷海光所言,由于歷史上“容忍的總是老百姓,被容忍的總是統治者”,故今人應提倡有權有勢者去容忍無權無勢者的批評。

根據胡頌平的記載,胡適晚年在憶及布爾教授的說法后沒幾天,曾解釋孔子“六十而耳順”一語說,“耳順”含有容忍的意思。即人到了六十歲,聽到人家的逆耳之言,也有容忍的涵養,就沒有什么是“逆耳”的了。這樣看來,胡適那時針對的更多仍是思想觀念的競爭。他自己在七十之年還說出“寧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的話,頗與孔子所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相通。倘能寧愿不自由,又有何事不是從心所欲呢?自然也就不會逾越什么規矩了。

胡適那時領悟到,“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然而,“若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的見解的度量”。他對自己少年時不能容忍對立面的思想,略有悔意,打算“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在他看來,“人類的習慣總是喜同而惡異的,總不喜歡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為。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很多人正是“因為深信自己是不會錯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

這類話曾引起殷海光等人的不滿,其實更多是一種思想通達之后的涵容。胡適是個現代自由主義者,而現代自由主義的一個特點就是帶些粉紅的顏色,與強調政府功能的社會主義有些異曲同工。胡適終生堅持著自由主義的基本立場,但他也曾長期向往有計劃的政治,恐怕對計劃經濟也是贊同多于反對。

若從容忍諒解的態度看去,西方各種競爭的主義之間,本有一些相通之處。

胡適晚年說過,中西文藝復興有一極相似之點,“那便是對人類一種解放的要求--把個人從傳統的舊風俗、舊思想和舊行為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這看起來非常像《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在反傳統以求解放這一點上,五四新文化人與19世紀以來歐洲的思想激進者,可謂兩心相通。

我們也不要忘了,胡適并不否認自由是要爭取的。他曾對年輕人說:“爭你自己的自由,就是爭國家的自由;爭你自己的權利,就是爭國家的權利;因為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容忍的度量,或許也不是奴才所能具有的。套用胡適的話:容忍要以告別奴才為基礎。

在擔任普林斯頓大學葛斯德東方圖書館館長時,胡適曾認真批讀上海解放社1950年出版的《列寧斯大林論中國》;不知他是否也曾像留學時的陳寅恪一樣讀過馬克思的著作。實際上,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為共產主義社會下過一個簡短的界定--

“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黨宣言》)。

是否可以說:爭你自己的自由,就是爭一切人的自由?

[爭你的自由就是爭一切人的自由(胡適)]相關文章:

1.自由簡單的造句

2.自由活動安全教案

3.成功勵志:打造你的核心競爭力

4.幼兒自由活動教案

5.自由落體運動課件

6.關于自由與解放的論文

7.有關自由的名言

8.讀《自由的孩子最自覺》有感

9.生命與自由閱讀答案

10.《自由在高處》讀后感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亚州精品私密视频 |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 中国AV综合在线 | 亚洲欧美中文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