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阿里山美麗如畫的風光
2.學習移步換景、融情于景的寫法
3.品味文章富有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體現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方式
2.整體感知--學習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3.反復誦讀--體會文章文字音樂美和情韻美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阿里山美麗風光的濃濃愛意和贊揚臺灣人民的生態意識和利用生態發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達兩岸人民的心融會起來的共同愿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采用移步換景法
2.難點:富于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
教學時數:二教時
教學準備:準備音像《高山青》和《大海啊,故鄉》,制作課件
一、導入
課前播放歌曲《高山青》。創設輕松愉快的氣氛,引發學生對阿里山的向往。
近來,我特別喜歡一句話:“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彪S著《高山青》的旋律,讓我們一起跟隨吳功正,走進美麗的阿里山。
二、賞美景
1、自由朗讀課文,劃出有關本次旅行線路的語句。
-- “從臺北機場搭機,僅四十分鐘就到了臺灣的中部城市嘉義,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車進山”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運行,到了阿里山站”
“從火車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
“峰回路轉,迂曲穿過一片林區,出現一泓水潭”
“山間的曲徑幽路”“在樹身之間穿行了一陣,我們終于看到了神木”
“下山的路上”
歸納:進山(阿里山)--游山--下山
作者帶領我們一邊走一邊看,隨著立足點和觀察點的變換,不斷展現新畫面,這種游記寫法叫作“移步換景”。
2、一路上,阿里山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找出來,并說說這些景物的特點。
生發言,歸納完成板書。
--森林火車 古樸
林海云霧 濃稠
深山水潭 清澈
原始林區 寧靜
曲徑青苔 厚密
古檜神木 神奇
3、阿里山果然美景紛呈。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們對阿里山風光的初步印象,你最想說什么?
--阿里山風光美如畫
三、析美文
“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案頭之文章!眳枪φ壬钱敶缹W家,遣詞造句極為講究,正是他富于魅力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如畫的阿里山風光。讓我們放慢腳步,駐足觀賞。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所描繪的景點的段落,看看有哪些讓你怦然心動的詞句,劃一劃、讀一讀、賞一賞。
溫馨提示:
(1)詞語美:(擬聲詞、疊詞、動詞、形容詞……)
(2)修辭美:(比喻、排比、反復、對偶、引用……)
(3)節奏美:(整句和散句、長句和短句……)
--(1)作者摹擬小火車的聲音,用了擬聲詞“咣當咣當”,不但形象逼真,而且能使讀者聯想到古式小火車,觸發“思古幽情”,給人美感!吧介g的曲徑幽路全被青苔染綠,茸茸的,毛毛的,朦朦的”巧用了疊詞,更加突出青苔的特征,而且朗讀時也有一種很強的節奏感。
(2)本文用了多種修辭,“森林恰似一片汪洋,無邊無際。樹木姿態各異,如幢頂,如傘蓋,又如古寺寶塔。它們排列之整肅,如孫武之軍陣,秦皇之兵馬!币欢危昧肆鶄比喻句,句式整齊,結構勻稱,節奏鮮明,和諧動聽。第一個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無邊無際;“如幢頂,如傘蓋,又如古寺寶塔”,作者一連用三個比喻,描寫樹木的盤曲之勢,頗有古典風味。這里連用助詞“之”,不僅使句式整齊,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調節音節的作用。兩個比喻兼擬人古色古香,寫出了森林排列整齊和嚴肅威武的氣勢。
(3)“潭無魚鱉,林無鳥獸,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側耳諦聽、分辨、捕捉,卻又沒有了。那是靜靜謐的世界,凈潔的世界,甚至可以說是禪的世界。偶有人聲也是靜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間的安寧!边@段文字流暢而節奏鮮明,“潭無魚鱉,林無鳥獸”是對偶,“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是排比和比喻句。都是形容森林的靜謐的,以聲襯靜。整句和散句交錯使用,形成輕松、舒展、迂曲、迷人的節奏,富有音樂美。
小結:本文的語言典雅凝練、和諧動聽、流暢自然。
四、悟美情
1、讀著這樣優美的文字,你能體會作者對阿里山的深情嗎?
--對阿里山風光充滿熱愛、贊美之情。
的確,正是作者筆端含情,才有了這么美妙的文章。
2、旅行,不只是看風景。在阿里山之行中,聰明的你除了欣賞到迷人的風光外,是否還有別的思索和感悟?(可選擇下列句式談談)
在阿里山之行中,我發現了(想到了、明白了、懂得了……)
(1)你認為神木美不美?它有哪些豐富而深邃的文化內涵?
這擎天的神木,它美在外形高大,你看,它伸翠枝,凌云霄,拔地參天,無可匹敵;它美在歷史悠久,你看,它有三千年的歷史纏繞腰間;它更美在精神風貌,你看,它雖遭巨創,卻仍能不屈不撓、昂揚向上。
這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孕育出的精神和品質。所以說,神木既是阿里山的精髓,更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想到這兒,我們心中油然生出一股豪氣,一種民族自豪感。齊讀這段文字,讀出神木的參天雄姿,讀出神木不屈不撓、昂揚向上的精神和品質,讀出這種民族自豪感。
(2)臺灣人利用生態發展旅游的理念
阿里山的美是人工雕鑿的美嗎,由此可見臺灣人的旅游景點有何特色?
--自然、樸素的美
(3)臺灣是祖國神圣的領土,兩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我們應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五、拓展訓練
1、請結合課文內容對出下聯。
上聯是:千年神木拔地參天凌霄漢
--姊妹潭水清澈透亮嵌山間 原始森林濃陰匝地染綠苔 古式火車古色古香古韻濃。
2、仿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說到了臺灣?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說到了阿里山?
五、總結
在書香中,繼續旅行,收獲一路的美好。
劉朗
[《阿里山紀行》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阿里山紀行的教案
5.阿里山紀行導游詞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