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中生作文普遍存在文體模糊的問題。高考材料作文題目的出現,使學生作文時能夠題材、立意、文體多樣化,給了學生以更多的個性空間。可謂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而文體大多這么寬泛的要求:“文體自選”或“文體不限”。但正是少了許多條條框框,也使許多學生淡化了文體意識,模糊了文體概念,從而出現了許多文體模糊的文章。例如我們經常會遇到以下情況:說是記敘文,要素不明,故事不完整,全是流水賬,描寫幾無,有時又在指手畫腳的評價一番;說是議論文,引述舉證的敘述性文字繁冗累贅,甚至整篇文章用一個長長的故事作論據,只是首尾點明一下觀點而已;還有在一篇文章中平均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第一段敘述,第二段介紹說明,第三段抒情,第四段記敘兼議論,第五段又議論抒情……到底是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還是散文?讓人很難確定,有的老師或同學戲稱之曰“雜文”,這樣的命名卻也無奈。
我進行了一次以“最美的風景”為題目的作文訓練,在此實錄了學生的習作 :
例文一
最美的風景
經常在年夜的時候,我的耳朵里還輕響著憂郁的校園民謠。在那些不緊不慢的歌聲中,青春傷逝了。很多時候我一個人選擇一個方向,不是因為欲望,也不是因為誘惑,大概是因為自然吧!至少我是這么想。一如武俠小說,一如流行歌曲,抑或是各種卡通、韓劇等等,它們之所以被我們深深的留念,也只是一種自然而已!
我們在青澀中慢慢長大,每個年齡段都渴望擁有自己的天空!一如我們小時候愛聽大灰狼和小紅帽的故事一樣,我們也喜歡在課下體會一下金庸筆下的“刀光劍影”;一如我們在小時候天天都在唱“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一樣,我們也有青春年少的夢,也會用校園歌曲唱出我們的淡淡憂傷純純的愛……
的確,外來文化的侵襲,各種各樣的媒介,讓我們過早地了解了社會,但是,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征,就像二三十年代的學生腦中滿是革命。而今天,我們文化生活中的每個鏡頭都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這只是一個過程,一個階段而已。不必刻意地去探索它的好壞,也不必去考證這些文化存在的高低。我們的成長需要這樣的文化。只有歷經幼稚,才能成熟;有過迷惑,才能追求。
當初選擇革命的那些青年,有誰會想到自己會成為偉人?在那個年代,他們被視為異類,但正是這些異類創造了中國!如果說投靠革命也是一種文化的話,那么我寧愿受到文化的侵襲,或許能從中找出個真我來。
并不是說這些文化就能熏陶出偉大的人物來,這些只是條件而已,我渴望我們所有人都能給我們空間,讓我們去煉。是金子,總會忍受下來,最終發光。
打開青春日記,打開飄忽不定的日子,那里充滿了柔軟的歡笑和堅硬的哀傷,它折射著我和我們的日子!讓我們不必再因為是在成長中失去一些東西,我們因為成長而收獲!
這篇文章學生似乎談到了自己成長中的文化問題,從武俠小說、流行歌曲、各種卡通、韓劇大灰狼和小紅帽的故事談到了外來文化的侵襲,又說到了選擇革命的那些青年,成為偉人,創造了中國的投靠革命的文化。這是一篇什么文呢?記敘文吧,沒有典型事例和精彩描寫;議論文吧,沒有明確觀點和典型論據……讓人難以判斷。行文太散,沒有文體特征,算作“雜文”吧。
二、教學措施
1、強化文體概念,給學生一個文體標簽
無論教學大綱還是高考語文《說明》,都明確要求學生“掌握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及常見應用文的寫法”。在初中階段學生對記敘文議論文抒情文(散文)都有一定的認識,高中時還是有必要再次強調,要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認識。所謂文體,就是要正確處理好記敘議論抒情的關系,明確誰服務誰的關系。記敘文就應以記敘為主,要有中心事件,同時要點出必要的要素,議論抒情由事件引申,為記敘服務。議論文就應以議論為主,就是要談出你的看法,要有中心論點,記敘為議論服務,議論要占主要的比重。
2、突出文體特征,讓學生抓住重點
記敘文分為寫人、敘事兩種,記敘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另外,我們還要搞清楚記敘文的根本用途和本質特點,那就是故事和故事性!記敘文是用來講故事的。記敘文的本質特征就是故事性。好的記敘文,故事性就強。抓住了故事性,就抓住了記敘文的本質。從古典到時尚,好的記敘文,故事性都強;不好的記敘文,故事性一定很弱。不僅記敘文是這樣,小品、故事片、電視連續劇等任何一個記敘性的藝術作品,也都是這樣。比如電影《阿凡達》、電視劇《亮劍》那么火爆,都在于他們有強烈的故事性,從而激發了觀眾強烈的興趣!
議論文,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一種文體 。完整的議論文要具有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在論證時,常采用例證,引證、喻證等等方法。議論文的特征就是“講道理”。
3 、做好“文體”專項訓練,讓學生循序漸進
寫好一種文體,不是一兩次習作就能達到的。可就某一文體的寫作要點,比如某一表達方式,某一寫作技巧,某一結構模式等,展開專項訓練。比如“記敘文”文體,可就“選用典型事件” “寫出人物鮮明的個性 ”“要有描寫意識”“寫出你的真情實感” “用墨如潑與惜墨如金”等進行專項訓練。 “議論文”文體 ,可列出“讓你的認識更加深刻”“鮮明的觀點是議論文的靈魂” “為觀點提供有力的支撐” “敘議結合學會分析” “列出分論點,讓說理更令人信服” 等專項。
4、指出學生習作明顯失誤,讓學生加以修正
每次習作,批改完,一定要總結此次作文訓練學生的一兩個主要失誤,集中讓學生改正。比如:
例文二
最美的風景
盛夏的喧囂被一絲清涼送走。無聲無息中,秋伴隨著靜謐的小雨淅淅瀝瀝的來了。
月亮愈發的圓,好似一塊月餅掛在天上,散發著誘人的光。此時的夜太美了,天高云淡,月圓風輕,我不禁想起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想象是人在朦朧夜色中漫步于雨后山林,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忘卻了塵世的煩惱,寄情于溫婉的月亮,好一個怡然自得的美好心境。
抬頭望向那天邊的圓月,它安靜的睡在天邊,安然的注視著這片大地千百年來的滄海桑田,默默接受著無數遷客騷人的愁思、歡樂。
月光如水般灑在我的身上,撩起了一段內心已落灰的記憶。
姥姥家有我們表兄妹五人,雖說都是獨生子,但從未體驗過沒有玩伴,孤單落寂的感覺。“我的童年是彩色的!”我可以自豪地說。幼時的我們就在姥姥家的大院里肆意妄為的勾勒我們的童年。我們一起爬過樹,掏過鳥蛋,挖過泥鰍,還一起趟過河。每每都是白衣白襪出去,黑臉泥身回來。難免遭到一頓狠批,但打心底里還是快樂的。當然最有意思的莫過于中秋佳節的時候,合家團圓,我們五個孩子一起吃月餅。不對應該是搶月餅。往往是手里拿著,嘴里吃著,還要藏幾塊。大人們圍坐一桌,看我們打打鬧鬧不亦樂乎。
可如今呢?已是物是人非,月仍圓,可人不在。大姐去了上海,二姐創業奮斗,大哥出外尋志,二哥舉家出國。獨留我一人守望明月,追憶往事。時至今日,月越發的圓,月餅也越高級,可我卻索然無味。現在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心中不免泛起一絲酸楚與惆悵。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是啊,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們終會四散分離,去追尋各自的夢想。所以就讓我將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最美的風景珍藏在心底吧。
月光似乎又柔和了幾分。
這篇文章的文體應該是敘事散文,作者以“月”為線索,敘述了自己的幾個表兄妹兒時的歡樂童年和長大后離別的酸楚。散文化的筆法,優美簡潔的語言,是其優點。缺點也顯而易見:第二段作者望月興懷,大引王維的《山居秋暝》,不能表達對表兄妹的思念,好像也不想隱居,不知何故;第五段寫幼時的我們在姥姥家一起爬樹,掏鳥蛋,挖泥鰍,趟河,典型事件倒是有,但無具體描寫,泛泛敘述,讓人不能感受表兄妹的親密。
5、學習身邊同學的范文,讓學生倍感親切
學習范文,無疑是作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對于其中的文體教學也是一樣的,要讓學生寫好兩大文體,除了理論上講清楚,更重要的是拿出學習的例子來。這學習的例子分兩部分:一、來自學生每次作文中的優秀作文,即學生范文 ;二、歷年各地高考的滿分作文,即高考作文。學生范文源自身邊,讓學生倍感親切。學生學習興趣濃,見效快。比如:
例文三
最美的風景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每個季節的輪回,大自然都以其獨到的魅力帶來不同的風景讓我們沉迷其中,然而,那最美麗的風景,卻是我心底的一件小事。
在我的印象中,七八月份的天總是給我們意外的“驚喜”。暑假上補習班的一天,狂風呼嘯,雷電交加,又是一陣傾盆的暴雨。
本以為是雷陣雨,過一會就會停,可是教室外的雨依舊淅淅瀝瀝。我開始煩躁不安,這么大的雨,該怎么回家呢?
隨著老師的一句“下課,同學們再見”,我的心情更是跌到了谷底--雨還是沒有停。大家也都失去了活力,蔫在了班上。“唉-”一聲聲嘆息在教室里傳開。我抬頭望著天空,天空依舊那么陰沉,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往家狂奔。
“啊!這么大的雨!”不到片刻我便濕透了。“算了,都出來了”我試著安慰自己。終于到家了,爺爺奶奶連忙接過我的書包,“你爸呢?”“不知道。”“怎么會呢?一下雨他就去給你送雨傘了。”不解和憂慮一下子涌到了奶奶的臉上,她快步回到房間。一個,兩個,接連三個電話無人接聽,“這可怎么辦呀?該不會……呸,我這烏鴉嘴!”奶奶自言自語。
過了十二點半,“咚咚”的敲門聲傳來,我跑去開門。“爸,你回來啦!”奶奶也趕了過去,“你這孩子,上哪里去了?”爸爸對我說:“對不起,對不起,我在那里等你,忽然一輛車過來把我刮倒了,手也流血了。只好去醫院了,沒能把雨傘給你,對不起。”我抬頭開著爸爸,黝黑的臉上滿是雨水和泥土的印記,雖然穿著雨衣,但衣服也全濕了。我走上前,抓起爸爸的手,隔著紗布,我看到一條鮮紅的傷口。我的淚一下掉了下來,落在了紗布上,與父親的血融在一起。我的目光一下定格了。
父愛是一座山峰,讓你的身心及時承受風霜雨雪也沉著堅定;父愛是一片大海,讓你的靈魂即使遇到電閃雷鳴也能仁厚寬容;父愛是一道光輝,讓你的心靈即使瀕臨黑暗也能看見光明大道。
包含父愛的一件小事,卻成為我心中最美的風景!
這篇高二學生的作文選取了典型事件,敘事清晰完整,描寫精當,以敘述為主,敘述、議論和抒情有機結合,結尾議論畫龍點睛,較為優秀。雖選了常見的“下雨父母送傘”的題材,但敘事波瀾起伏,表現了較強的故事性。
6、仿寫高考范文,讓學生有章可循
高考滿分作文,具有權威性,分數就是硬道理。我們可以選擇結構典型,文體特征明顯的范文,讓學生去仿寫,掌握一兩種作文模式,定會使學生的作文能力迅速提升。
我給學生提供的作文模式有:
例文四 (記敘文)
2005年黑龍江省滿分作文,以“位置與價值”為話題
我的吆喝 母親的淚
有一種奮斗是為了顯赫,有一種拼搏是為了富貴,而有一種肯干是為了生存。如同我和母親的地攤生活,沒有服務于人的崇高出發點,而只是為了我們的生活和我的學費,僅此而已。
沒有顯赫的家世和貴婦人般打扮的媽媽,沒有從小的嬌生慣養和公主般嬌縱的個性。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陪著媽媽在隔壁街練攤。只是,她從不讓我和她一起,只是給我一個凳子,讓我遠遠地坐著。我知道,她是怕我碰到同學而使自尊心受到傷害,而那時的我,也就真的不知道自己那點兒可憐的虛榮心早已傷害到了母親。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去年夏天……
那時我幾乎已經不去母親的攤上了,只是偶爾學校要用錢我才會勉強去一次。而那一次卻是真真切切地讓我開始審視自己對母親所做的一切,只是因為那蹣跚的背影。
我站在街口尋著母親,喧鬧的人群讓我有些眼花,最后我在一個腳蹬三輪旁尋到了她,只見她費力地從車上拿出兩大包要賣的日用品,一步一個趔趄地走向攤位,凌亂的頭發讓我倏地感覺到自己的成長是犧牲了母親的青春的,她是真的老了。我想那個身影給我的震撼絕不亞于朱自清老父親的背影讓他承載的。我奮力地跑到母親面前,幫她把包里的東西擺好,大聲地吆喝:“日用品,便宜減價的日用品,快來買呀!”此時我感覺到母親表情的驚愕,隨即看到她的眼淚滑過臉頰,我才知道那里面有愧疚和喜悅。那一天,我們的眼淚交錯在一起,如心與心的溝通。
后來,母親常常提起這件事,她說擺攤不偷不搶不丟人,但卻總覺得對我很愧疚,生了我卻不能讓我體面地活著。我沒有跟母親說我那天的思想掙扎,只是再有人問我“你母親是做什么的”的時候,我會大聲地說,“在我們隔壁街擺攤”。每每這時,我分明看到了母親欣慰的笑。
我的母親是擺地攤的,她的所謂“職業”對這個社會的貢獻微乎其微,但卻依然存在,依然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同時,她是我的母親,她孕育了我,培養了我,在這層意義上,她的偉大,她的價值絲毫不遜于任何一個社會地位顯耀的母親。
我的吆喝讓母親流淚了,她喚起了我多年來對母親的愛和認可,我也從此知道有一種價值不因你身處的位置而打絲毫的折扣。
該文選取了典型事件,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故事性強,描寫精當,感情真摯,敘議結合,可仿性較強。
例文五(議論文1并列論據式)
2004年四川省滿分作文,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為話題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
其實,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灘,而我們一生的事業就是讓那里開滿鮮花。
--題記
快樂的人生,也會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卻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之旅,而要讓我們心里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一枚貝殼要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將無數的沙粒轉化成一粒并不規則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綻放剎那的美麗卻要積聚無數的水汽如果把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奪目的珍珠和美麗虹。
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細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奮斗的英姿與之對抗,那么這樣的人生是輝煌的。
當蘇武被流放到北海時,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著,似在歡迎這位堅貞不屈大漢臣子。這十幾年的痛苦如果可以當作是一次挫折,那么這次挫折無疑是痛苦的,可是這位放羊老人從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幾年后,大漢的丹青上書寫下了民族不屈的堅貞氣節。
昭君出走大漠,絲綢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駝鈴的丁冬聲,“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不應該是她真實心態的寫照吧!如果不賂畫師,終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換來了漢匈兩地人民的短暫安寧。
蘇武和昭君的舉動應該是對直面挫折,縮小痛苦的心理解釋。人生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沒有必要因葉落而悲秋,也沒有必要因挫折而放棄抗爭。因為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廢不了整個人生。
人們常說,風雨過后,面前會是鷗翔魚游的水天一色;荊棘過后,面前會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潤花的養分,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沒有養分的花遲早也會枯萎。
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兩大難題,要想讓我們心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時排解痛苦,積蓄人生的力量,為新的目標而奮斗,生命之花才會常開不敗,生命的存在才會有新的更深刻的意義
本文提出論點“人生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后,接連舉出了貝殼、冰心的詩《成功的花》、蘇武、昭君等論據進行分析論證,最后得出結論,應該是議論文的一般模式。
例文六(議論文2并列分論點式)
2006年湖南高考滿分卷, 以“談意氣”為題。
談 意 氣
意氣,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氣,是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氣,是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懷激烈……
人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氣概,要意氣風發。一個人不能沒有意氣,就像傲視蒼穹的紅杉不能沒有堅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鮮花不能沒有給予它自信的陽光。
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與日月齊輝之才,理想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亮,七分化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淋身,但他仍意氣風發,“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心胸之豁達可見一斑。
人有意氣,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近千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蕩了風波亭的點點殘血;近千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千百年的獵獵西風,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千百年的漫漫黃沙,早已淹沒了西域路上的聲聲駝鈴……然而,岳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蘇武的一根漢節,張騫的十幾年牢獄之苦,早已映入史冊,成為民族的精神瑰寶。若無意氣,他們怎會有如此壯行?
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還記得舞臺上那尊慈祥博愛的“千手觀音”嗎?她的領舞者--邰麗華,雖是聾啞人,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若無意氣,她怎會從不幸的底谷登上藝術的巔峰?ヒ餛,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缺乏意氣之人委實不少,他們在溫柔富貴鄉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壯志,在燈紅酒綠中喪失了人性……凡此種種,我們要堅決反對、打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掃清道路。
人,要有意氣,要意氣風發。
這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一大與眾不同的亮點就是文體準確入格。文體要求看視平常,然而是否入格是當年湖南高考作文閱卷的一項重要標準,文章由偉人的詩詞引出“意氣”的美麗,接著從意氣讓人擁有“豁達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壯舉”、“堅韌不摧的意志”三個角度的分論鋪開,論證說理充實深刻。
總之,要讓學生寫出文體規范的考場作文來,首先要給學生明確文體特征,其次必須提供具體可模仿的范文,再次要通過多次訓練改正學生習作的主要缺點,還要反復訓練鞏固和熟悉,才能讓他們掌握某種文體的規范寫法。最后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熟練掌握或記敘或議論一種文體的寫法,來提高他們的熟練程度。
王利軍
[高中作文文體教學指導]相關文章:
2.高中作文教學課件
3.成語教學反思高中
4.木蘭詩教學指導
5.高中教學心得隨筆
6.高中教學計劃
7.高中作文教學計劃
10.小學文體活動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