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1、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能背誦古詩。
2、通過學習古詩,體會敘述抒情手法。
去年今日,就在這長安南莊的門中,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互相映襯,分外的艷麗緋紅。
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龐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滿樹桃花依舊,笑對著這和煦春風!
第一課時
一、主旨探析
在偶然、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得。
詩中“人面”和“桃花”均出現兩次,一次相映一次單,襯出無限悵惘。
二、背景分析
據《麗情集》:崔護應進士試時,寄居長安,曾于清明日獨游城南,見一村舍為桃花環繞,因叩門求飲,有女子開門送水,兩相注視,情意殷切。第二年清明舊地重游,風景依然,而門扃鎖,人跡杳然。崔不勝惆悵,遂題本詩于門上。孟棨《本事詩》也有記錄。
【都城】唐代都城長安 【笑春風】桃花在春風中盛開的樣子
三、解析
詩的開頭兩句是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點出時間和地點,寫得非常具體,足見這個時間和地點,在詩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難忘的記憶。第二句是寫人,詩人拈出一個人們猶知的形象--桃花,春風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艷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艷,則“人面”之美可以想見;再者,本來已經很美的“人面”,在紅艷艷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韻襲人。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面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態,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三、四兩句寫今年今日。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有斷。同者、續者,桃花依舊;異者斷者,人面不見。這就產生了愈見其同,愈感其異,愈覺其續,愈傷其斷。正是這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心情,越發加劇了眼前的惆悵與寂寞。
第二課時
一、藝術特色分析
從故事情節來看,這是一首即興的詩,它給人看到的似乎只是兩個簡單的畫面--桃花相映著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動貫串其間,由于畫面與畫面、畫面里(桃花)與畫面外(詩人)的對比、映襯,便巧妙地顯示了人物感情的發生、發展和起伏跌宕的變化,諸如初遇的脈脈含情,別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訪,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隱或現地表達出來了。全詩自然渾成,猶如從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盡。
二、場景再現
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如果我們真的相信有那么一回事,就應該承認詩人確實抓住了“尋春遇艷”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艷若桃花的“人面”設置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出詩人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通過這最動人的一幕,可以激發起讀者對前后情事的許多美麗想象。這一點,孟棨的《本事詩》可能正是這樣做的,后來的戲曲(如《人面桃花》)則作了更多的發揮。
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艷的季節,還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含笑的聯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還能有什么呢?“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
三、小結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回環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
四、作業:背誦
[《題都城南莊》教案]相關文章:
1.師說教案教案
4.《過年》的教案
5.《壓強》教案
6.《大學》教案
7.《鱒魚》的教案
8.《鋤禾》的教案
9.《春風》教案
10.報任安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