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長泰縣第五中學 蔡宏華 [郵編:363900]
學校生活是潭或靜或動的水,師生恰如水中的生靈。課堂氣氛的營造,總會影響著教學進度、教學成效。身為主導者的教師,其一言一舉,對學生的認知、鞏固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媒體上出現“麻辣教師”“麻辣課堂”“麻辣語錄”的頻率愈來愈高,無論是“百度”,還是“Google”搜索到的詞條真可謂鋪天蓋地,論壇、微博對此更是眾口紛紜,有人口誅筆戮,有人鼓掌贊同,據筆者二十年來的教學經歷,竊以為課堂麻辣語,適時有之,是必要;適度有之,是需求;適量有之,是調劑。
一 麻辣語宜適時
一節課45分鐘,時針飛轉,學生的“知識袋子”在膨脹,再膨脹,“阿-哈--”有人亮腔,有人眼神似在迷離,還有人干脆“呼”聲頓起,面見周公。師者,理解萬歲!稍安勿躁。一個“凌波微步”,輕撫前額,以高兩度的聲音說:“小朋友,天亮啦!”面對哄堂大笑,且穩情緒。等到睡眼揉醒之后,再高兩度:“大膽狂徒,昨日周公已下逐客令,今日如何又去啦?!”自然,周圍又是一片沸騰,始作俑者面頰帶紅,自覺地調節好坐姿,狠搓雙眼:“老師,讓我跟著你的感覺走了。”得饒人處且饒人,既往不究,識時務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此插曲趕走了教室的瞌睡蟲,拉回了求知的心,確為上策。
在學生疲憊之際、煩躁之時,尋找切入點,似無意擷取,實是有意捕捉,以師者之敏銳視角,統覽全局,輕松運籌,為課堂注入必要的生機。
二 麻辣語宜適度
班級是個綜合而成的群體,酸甜咸淡,口味各異,對不同學生的麻辣語的麻辣度應有等級劃分,陽光少男、陽光少女,麻辣度為A級,需加入更多的佐料,言者暢意,聽者夠味;稍有點個性的學生,麻辣度為B級,麻辣佐料稍減,對癥入藥,濃淡適宜,聞后能思,思之自改;平日內向的學生,麻辣度為C級,麻辣佐料微少,一丁點味道即可,以對方聽后臉微紅為準,切忌引其頓改神色,影響其效。例如,同樣面對上課分神的學生,三個等級的麻辣語如下所示:
A級:“XXX,快合上你的大嘴巴,天下掉下麻雀糞便啦。”(聽者恍然大悟,燦爛地笑了--心緒自然拉回課堂。)
B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里面的老師很無奈,XXX,你能理解我的心嗎?”(聽者歉然露齒一笑--心緒自然拉回課堂。)
C級:(輕輕走到他跟前,手拍著他的肩,詩意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XX,青天不知,XX同學,你知否?”(聽者小臉微紅,嘴角稍微抽動一下--心緒自然拉回課堂。)
一言既出,自難收回,為了營造更和諧的班集體,保護好每個學生的自尊心,針對個體的差異,教師務必三思而后行,在學生的心理承受范圍內,見縫插針,一語中的,收到滿意的效果。
三 麻辣語宜適量
飯吃多了,太飽!湯喝多了,太脹!麻辣語聽多了,太膩!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倘若一堂課出現的麻辣語過頻,勢必造成“主次不分”,需要掌握的知識定會缺乏足夠的空間來容納了,也許課堂轟轟烈烈,課后昏昏乎乎,自然并非初衷了。一節課爆笑兩三次,活躍課堂,何嘗未可?對于一向有“夫子”之稱的語文課堂,更是有其特殊的功用,與其板著臉孔說書,不如放開束縛教書,學生的笑容,老師的歡樂;學生的專注,老師的欣慰。把課堂麻辣語當作是一副師生關系的調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作為一個施教者,我常在心中給自己一桿小稱,稱足份量,播之課堂,讓其發揮最理想的作用。
課堂麻辣語,看似簡單,用之頗難,平日翻閱幽默雜志,讀讀演講書籍,聊聊班級瑣事,“用心”二字不可或缺。咱的課堂咱作主,“掌門人”掌控自如!
蔡宏華
[偶爆麻辣語,忽醒迷途心--我的教學一招 班級管理反思]相關文章:
5.對漢語拼音教學的反思
9.漢語拼音教學反思
10.漢語拼音13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