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語文教學重視語文課堂教學、忽視課外閱讀是當今的一大弊端。為此,我們要把課堂內外、書本內外結合起來,拓展學生的閱讀面,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欣賞課;并注重閱讀效果,從數量和質量上為他們制定標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熏陶感悟,提高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 閱讀 拓展 方法 效果
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普遍存在著這樣幾個問題:寫字潦草,錯別字多;理解概括能力差,語言表述不正確,基本要領含糊;區分不清,如常把說明方法、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混淆;作文詞不達意,語句不通順;思維閉塞,認識膚淺。
究其原因,主要有這樣幾種:①教師在教學中,閱讀課多為考試做準備,哪些段落常考,就重點講;迫于考試,熱衷于短期效應。尤其是嚴重地忽視了課外的閱讀指導,甚至不聞不問,放任自流;認為課外閱讀是學生自己的事且與考試無關,致使學生知識面狹窄,詞匯貧乏。②學生對語文課不感興趣,讀一遍課文了解大意,淺嘗輒止,認為語文成績與閱讀無關,不把語文列入復習計劃之中。③在應試教育壓力下,學生不堪重負,無暇旁騖,沒有時間去讀課外書。④不少家長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不愿讓自己的孩子去讀于考試不能立竿見影,于發展則長期有效的課外書。
其實,語文素養的形成,絕不是讀幾本教科書或終日在題海里翻滾就可以形成的,它必須要依賴于豐富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學生讀書的量越大面越寬,對生活的認識、理解、感受和積累就越豐富。書讀得越精越深,對生活的認識、理解和體會就會越全面深刻。富蘭克林曾說:“空無一物的袋子是難以站得筆直的。”中學生只有在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中不斷遨游,才能積累淵博的知識,促進知識結構的優化組合。據此,筆者認為,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 寬閱讀面
中學階段,學生從課本上學到的課文是有限的。盡管現在強調單元教學的整體性,訓練的系統性,但畢竟閱讀面是狹窄的,封閉的。語文閱讀教學有一個封閉圈。它以傳授知識、應對考試為軸心,追求現成的、確定的知識,以終極的意義讀解為目標,從閱讀教學的內容。方法到評價,構筑了一個獨立的體系。毋庸置疑,這個封閉圈對一時一地的語文成績的提高確有作用,但它以消蝕師生最寶貴的生命為代價,從長遠說是不足取的。眾所周知,生命性準備性是基礎教育的最基本特征,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要關心學生的未來,要為每個個體的生存、發展作好鋪墊,就必須走出這個封閉圈①。根據新大綱要求,學生的課外閱讀每學年不少于80萬字。這就要求我們中學語文教師要改變過去跳不出課文的閱讀教學方式,積極拓寬課外閱讀范圍,做到課外與課內相結合,讓更多的紅杏出墻來,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梢詮囊韵聨追矫嫒胧郑
。ㄒ唬、針對性地選擇文章,拓寬閱讀范圍。
課堂上完成了課文教學目標以后,可以根據每個單元的學習重點要求從各類報刊雜志等有針對性地選擇幾篇與課文有一定關聯的文章或讀給學生聽,或打印成頁給學生看;或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己收集,尋找與這單元類似的文章,然后再到班上或朗讀給學生聽,或相互交換看,把這類文章與單元的課文進行比較閱讀,這樣,有助于鞏固課文學到的各方面的知識,積累多方面的素材。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你課外閱讀的這些東西里,有千萬個接觸點是跟課堂上所學的教材相通的,這些接觸點我們可以稱之為‘記憶的拋錨處’”?梢姡n外閱讀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途徑。
。ǘ、每周辟出一節課外自由閱讀課,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要搞好這節閱讀課,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多讀愛讀。要經常涉獵一些學生刊物和各種類型的文學刊物,選取貼金文學上生活,又文質兼美的短小精悍的文章讀給學生聽。我認為讀學生刊物,可以發現中學生的優秀習作,而讀這些作品給學生聽,學生更容易接受。因為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來看,這些作品內容往往與他們的心靈有相通之處。因此,他們能夠靜下心來領悟,從而體會到美文的魅力,學習的樂趣。教師在這節課中只能起導讀的作用,也就是說教師只讀一小篇美文,激發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而大部分時間讓給學生自由閱讀。鼓勵學生選取有助于理解教材內容,有助于分清善惡是非,或信息量大而且新穎,寫法上有可取之處、文采斐然的文章讀。如蕭紅筆下充溢著盎然童趣的《祖父的花園》,沃蘭茨記載孩童成長心路的《鈴蘭花》,史密斯詠唱溫情的《玫瑰樹》,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海倫凱勒的《我的一生》等。在閱讀這些文章時,不提過多的問題,不讓學生感到有閱讀負擔,只是鼓勵學生通過閱讀,能輕松愉快地接受熏陶,增強語感,積累詞匯,豐富知識面,發展思維能力。
。ㄈ⒚恐艹槌鲆还潯罢f”課,發揮學生的閱讀能力。
這節課是在自由閱讀的基礎上開設的。這節課可以作為講故事、講新聞、講笑話等專題課。由學生自己分組輪流主持,并由學生輪流講。給每個學生提供一個表現自我、鍛煉閱讀能力的機會!叭f事開頭難”,教師在剛開設時,要大力做鼓動工作,讓學生認識到這節“說”課對于自己的重要意義,從而積極參與。為了“說”好,他們會積極地廣泛地涉獵課外讀物,篩選出自己認為最合適、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這樣,學生的閱讀面就多了,知識面也就廣了,閱讀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同時又由“說”帶動了讀和聽,可謂一舉而三得。 (四)、充分利用假期時間,拓展閱讀面。
暑假、寒假的時間較長,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看新大綱補充附錄--“課外閱讀推薦書目”中的古今中外文學名著,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并布置相應的寫作任務,或讀后感,或鑒賞文章,讓學生初步學會鑒賞文學作品,發展審美能力,提高思想認識,陶冶情操,F在有的教育局正在推行一年四假制,我認為這對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是有極大好處的。因為學生畢竟在學期內學習任務繁重,要學的科目多,要迎接的考試名目多,如市統考、省會考、全國高考等,所以學生對于課外閱讀,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們極其渴望能多一點時間讓他們自由閱讀,讓他們心中的紅杏能更自由地出墻來,而一年四假制將為他們的這種希冀提供便利的條件。
另外,鼓勵學生訂閱或借閱質量高的文學刊物,或是瀏覽報紙、收聽廣播中有欣賞價值的好文章、好演講稿、辯論稿,甚至好解說詞等等,這也不失為一種閱讀提高的途徑。不僅僅因為這些讀物的內容時代氣息濃,更因為其語言的鮮活性,表現手法的多樣化能切合現代學生、現代社會的特點。
總之,拓展閱讀是一個非常靈活廣闊無限的天地空間。通過這一途徑,可以解決教材的局限、教者信息量的局限、課堂教學的局限;可以使學生成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科學基礎,自覺地把所獲得的語文知識、知識技能內化于身心,升華為穩定的語文素質,為一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孫冬梅
[在新形式下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4.教師閱讀教學教案
5.高中語文好句子
6.高中語文《大學》教案
7.閱讀教學計劃
8.群文閱讀教學課件
9.關于閱讀教學計劃
10.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