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從陶行知先生的話中,我們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怎樣才能使教育的過程成為師生情感互動的愉快過程,進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十幾年的實踐告訴我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尊重學生,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鑰匙。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的內在要求,尊重學生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而且是保證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就當前的初中生來說,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改變,他們也變得較為“成熟”,不再是以往的小孩子,而是有自己獨到見解,自我意識更強的“小大人”了,這個時期尤其渴望得到別人的特別是老師的理解和尊重。
一、尊重學生的人格
教育活動是雙向的,教師尊重學生,才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學生尊重老師,老師的教育活動才會卓有成效。
語文課上,我常常喜歡跟學生一起動情地朗讀課文,那天也一樣,我陶醉在學生們投入的神態中,融入到學生們純真的音色里,徜徉在孩子們清澈的心情中,課堂宛如一幅流動的畫,一首雋永的曲,遺憾的是畫中摻和了一抹不協調的色彩,曲中跳躍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小明沒有帶語文書。又是他,一個聰明活潑又讓人頭痛不已的學生,盡管我屢次找他談話,可還是我行我素;盡管獨享一張課桌,還是會惹事生非,這不,同學們都陶醉在課文中,唯獨他……,唉!隨他去吧,可看到他沒帶書又漫不在乎的樣子,我忍不住把書遞給了他,盡管我知道有了書他也不會專心去讀,可能是我想懲罰他無所謂的態度吧?可沒有想到的是,這孩子卻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他表現出了從沒有過的專心致志,身子坐得筆直,雙手端端正正地捧著課本,一本正經地進入角色,和大家一起時而激揚響亮,時而柔和緩慢地讀著課文,此時我才感覺到課堂是最諧美的圖畫,學生是最悅耳的樂章。
如果說,小明的專注讓我喜出望外,那么他的日記更使我感動,他工整地寫道:“我沒有想到滕老師會把語文書借給我這樣淘氣又不學習的學生,我不能讓她失望,所以我今后上語文課要做的更好”。孩子的片言只語,讓我充滿了感動,其實,我借給他書的時候,并沒有想的太多,也許還是為了懲罰他呢,可他卻感到了暖意、愛意,當時,在他的眼里,我是那樣的可敬,我借給他的不僅僅是課本,而是人格的尊重,是心靈的關愛。
給了一葉綠色,卻還我一片森林,給了一抹蔚藍,卻還我一個海洋,給了一絲春風,卻還我一季春天……這是學生成長的腳步,更是老師收獲的幸福。
借給學生書--一件課堂上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讓我看到了教師的真正尊嚴,這并不是我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的道德肯定和感情依戀,可見,當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時,學生會把他們的愛心和敬意給我們,教師的尊嚴豐碑便會在學生心中樹立起來。
二、尊重學生的情感
現在的孩子,內心非常脆弱,他們把自己的情感看得很重,如果你有意無意傷了他們的感情,就會剌傷他們的心,導致可怕的后果,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盡力做到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用真誠的愛來呵護他們,我擔任95屆二班的班主任時,不知從哪天起,我發現我班一名男生的日記常出現什么“少男、少女”,什么情呀愛呀的小詩,而且日記中常提到一個女生的名字。雖沒有太明顯的喜歡詞句,但說明他一直注視著她,觀察著她,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早戀”這一詞霎時在我的頭腦中閃過,在我還沒有想出辦法找他談話的時候,情況進一步發展了,星期天,我去街里購物,無意間發現他們倆人一起并肩走出冷飲廳,他們也看見了我,臉上尷尬的表情可想而知,回家后,我的心里仿佛翻江倒海般的不平靜,怎么辦呢?找家長,狠狠地批評他們?恐怕適得其反,任其發展下去?那絕不是一個老師應該做的,我冥思苦想著,星期一上了一天課我什么也沒說,還向以往一樣提問他們,星期二、星期三也一樣,第四天的課間,那名男生和我一起走出教室,我問:“你想跟我聊聊嗎?”他說:“老師,我都等您四天,我知道您得找我。”談話中,他告訴我,他只是對那名女生有好感,想和她一起學習,看得出他忌諱“早戀”這一詞,因此,我盡可能避免談這兩個字,我說:“老師非常理解你,因為老師也有過學生時代,這是很正常的,但作為中學生,你的主要精力是學習,面對某些誘惑,你要學會說‘不’,就像面對商場中琳瑯滿目的商品,根據自己的財力、物力,要分清主次,該放棄的必須放棄,否則你會受不了的”,之后又和他講了很多例子,沒有一句的批評,更沒有找家長的意思;有的只是理解和尊重。臨走時,我對他說:“我覺得你是一個有能力,有思想的孩子,我相信你完全可以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記住,滿樹的青果固然可愛,但它卻酸澀,因為它沒有成熟”他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我的勸告,那位女生也投入到學習中來了。事隔十年后的今天,當初那位男生已經是廣州一家公司的小老板了,他在給我的信中還提到了這件事,他說:“老師,是您的理解和尊重讓我走出了誤區,如果您當時找我家長,可能我會離家出走,因為我無顏面對父母”。短短幾句話,讓我看到學生情感的脆弱,它是不能任意踐踏的,即便他們是錯的,我們也不能粗暴、武斷地解決,只要你多一份冷靜,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尊重,給予正確的引導,就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否則,傷了他們的心,那是很難補救的。
三、尊重學生的自信
著名教育人士魏書生老師說過:“要珍惜學生心靈中閃光的東西,以他們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對于學習有困難,意志品質較差的學生,我不歧視,相反卻給他們格外的關照,我認為,對于這些學生,激勵永遠比批評更奏效,讓他們找回自尊與自信是至關重要的,二零一零屆的段某是個孤兒,一直住福利院,長期的孤獨生活使他養成了很多壞習慣,不學習,不遵守紀律,對班級的任何事情都漫不經心。可是,一次學校組織越野賽,我動員完畢,學生們正在報名,我挑選時,無意間發現他舉起了手,并怯生生地說:“老師,我報名”,“啊?”學生們一片驚呼,雖然只有一個字,卻表明了他們的態度,言外之意,他不行,說實話我當時和學生的心理是一致的,但當我和他的目光接觸時,從他那很少有熱情的眼光中我捕捉到了一點點的亮光,我的心為之一顫,“行,我同意了”沒有爭求大家的同意,我表決了,可是,不到半小時,他又來找我了,“老師,我不跑了”,話中充滿了沮喪,“為什么?”“人家都看不起我”,他幾乎哭了,我拍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尊嚴要靠自己去贏得,堅定的自信就是一片陽光”,然后我又幫他分析了他的長處,他抬起頭來,眼中又出現了那一絲自信的光芒。從此,我發現他開始變了,違紀的事很少發生,甚至還主動完成作業了,那天我抽查前一天布置背誦的課文《岳陽樓記》一連叫了幾個人都背的不盡人意,突然,一只想舉又有些害怕的手躍入我的眼簾--是段某,他的眼神似乎在說:“老師,我想試試”。我馬上叫他來背,結果他流利甚至還頗有感情地背誦完了課文,未待我做出評價,掌聲已經熱烈地響起……
這掌聲帶給我的是幸福、是感動,但更多的是慶幸,我慶幸我自己又拾起一顆希望的種子。
我們為人師者,應該時刻牢記:“陽光屬于每個學生”,我們要堅信每位學生都是可塑之材、可琢之玉,讓我們化作一朵愛的云彩吧,去尊重每一個學生,愛每一個學生,因為他們,可能就是明天的陳章良,明天的比爾蓋茨。
幾番春水綠,幾度夕陽紅,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工作中,我時刻謹記陶老先生的話,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以感情贏得感情,以心靈感受心靈,在心與心之間搭建起一座永不褪色、永不倒塌的愛的橋梁。
滕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