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名著導讀教學淺析

發布時間:2016-7-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時下,小學階段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對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傳承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初中階段卻未形成一種經典閱讀的氛圍。筆者認為:長此以往,貽害不淺,一則不利于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形成,從廣義上說學生以后的終身學習基礎不牢固。從狹義上說對學生健康人格素養和綜合全面能力形成制約。二則不利于小學階段國學經典誦讀豐碩成果的鞏固,會導致誦讀活動流于形式或缺乏持久的生命力。九年義務的基礎教育中兩個組成階段的脫節,對學生的成長極為不利。因此,在初中階段重視名著導讀,引導學生經典誦讀,并形成一種定制,意義非凡。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初中階段)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然而我們細究初中生的閱讀現狀,不容樂觀,尤其是農村初中學生的狀況更令人堪憂,完全不能完成《標準》中的要求。

一、 農村初中生的閱讀現狀

1、教學主管部門方面。

隨手翻開手頭的各種試卷,包括競賽和期中、期末素質測評卷中很少看到關于名著內容檢測,即使有也只是2、3分的填空。涉及到初中階段十八部名著的淺層閱讀理解中沒有,更談不上在深層閱讀理解中出現,有的只是一些讓老師也難以捉摸的理性文章,此其一。其二,教學活動中根本無這類活動,更說不上進行專題研討。這樣使基層一線教學人員將“名著導讀”束之高閣,教學過程中也可有可無了。

2、老師方面

一線教師圍繞指揮棒展開教學過程,現狀之一,體現在教學的功利性上。即使有三兩分也不放棄,絞盡腦汁,將十幾部名著壓縮成一兩張資料講義,對名著中典型人物、典型情節分析概括,讓學生熟讀成誦,應付考試。現狀之二,體現在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平時不指導學生去閱讀,只不過是在期中、期末等大考之前跟學生講一下,劃一下重點部分,根本不指導學生對文本的分析與研討。現狀之三,體現在課外閱讀的局限性。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社會化也引起教師們的重視,課外閱讀更多的是涉及到報刊雜志等社會焦點、熱點,精致優美的短文上。也有一些教師布置學生進行名著誦讀,但只僅限于七、八年級,其實只是布置,根本未進行檢查,使學生的閱讀任務不了了之。

因此,以上幾點教師教學對于“名著導讀”根本就是流于形式,根本達不到預期效果。

3、學生方面

農村初中學生課外閱讀很難保證,名著閱讀更是極其貧乏。一是時間不夠。農村初中生雖有寄宿制,在校時間長,但自由支配的時間極少。每個年級幾個平行班,一開學便進行“激烈競爭”,陷入題海之中,各個學科連軸轉,學生疲于應付繁重的作業之中,哪有時間進行名著閱讀。二是興趣不濃。教師對于“名著導讀”的漠然,加之“多彩社會”的誘導,對名著閱讀根本沒有興趣,有的只是對網絡的興趣,對動漫、獵奇書籍的興趣,有的只是對考前閱讀優秀作文,以應付考試的興趣。筆者農村從教二十余年,從未看到過課堂收繳的書籍中有過中外經典名著,這便是明證。

二、名著導讀的教學策略

人教版教材中“名著導讀”欄目的設置,體現了國家將名著閱讀已提高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來,旨在引導一種健康理性的閱讀風氣,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為學生個人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名著導讀”尤其是農村中學要著力構建一種氛圍,形成一種教學常規,要注重于“導”。

1、教學主管部門的“導”是關鍵。

教學主管部門作為教學活動的領導者與組織者,對“名著導讀”應有更正確的認識,要積極引導學校、教師、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活動。將“名著導讀”列入年初、期初工作計劃之中,認真落實實施,不能只布置而不檢查。要積極開展名著誦讀活動,一則使教師學生將名著閱讀重視起來,二則使小學階段的“國學經典誦讀”有更強勁的延展性。三則真正能使學生個人成長提供更理性、更優秀的榜樣力量。要在期中、期末測評中,將名著閱讀提升到另一個層次上,最好在淺層或深層理解中涉及到。這樣在教師的前期教學中才會有針對性,能更好地促進中外名著的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2、教師的“導”是保證。

“名著導讀”中的“導”就是教師的引導、指導。因此,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要深刻認識到“名著”中人性的光輝,對學生成長,人文素養養成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名著中情節、語言的運用,對學生閱讀、寫作有著莫大的幫助,比單純的技法指導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作為老師要做好幾下幾點:

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現代心理學之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是學生主動探究新知識的前提。學生的興趣一旦被激發出來,便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因此,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如A、利用影視媒體。網上下載一些影視片斷播放給學生看,像一些評書那樣“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來引導學生閱讀名著,以解心中之惑。B、利用設計的問題進行引導,講解歇后語“梁山的軍師--無(吳)用”,向學生提問:吳用是個什么樣的人?他有哪些故事?等等,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C、利用課堂,延伸課外。如在講述《香菱學詩》引導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時,告訴學生《名人傳》或《水滸偉》中的人物也是個個性情不同,人人描寫傳神,激發學生去課外閱讀的興趣。

當然,激發閱讀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在平時教學之中足夠重視,主動引導,便一定能有更多適宜于學生的激發興趣方法。

②營造學生閱讀空間

針對農村中學生的閱讀現狀,要充分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和空間,營造閱讀氛圍,使名著閱讀有更持久性。語文教師要積極主動協調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適當變更課外作業量,為學生爭取每周至少不低于兩節課的課外閱讀時間。要在班級里營造一種勤于閱讀,不讀無事的氛圍,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另外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布置閱讀任務,還要進行抽查,讓學生的閱讀能真正落到實處,取到實效。

③指導學生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是提高閱讀實效的途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其實這也是“名著導讀”中“導”的主要內容。閱讀方法的指導主要從閱讀目的、閱讀速度、閱讀方法等方面進行,讓學生在名著閱讀中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如什么地方瀏覽,什么地方精讀,什么地方旁批,什么地方要背誦等等。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另外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感悟。真正將所看到的內容消化,融入到自己的頭腦中去,指導自己的思想言行,指導自己的寫作技能,這才是閱讀的最高境界。

3、學生的“讀”是根本

學生的“讀”是重中之重,是根本,是落腳點。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規律和個性的差異,“讀”必須在教師的“導”之下進行,作為學生也應主動閱讀,主動接受思想情感的熏陶。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是任何外在因素也無法企及的。

另外,作為學校、班主任也要正確認識“名著導讀”的意義和作用,積極溝通社會、家庭力量,為語文教師的“導讀”提供優質的教學環境。

語文新課標特別強調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名著閱讀是進行人文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們要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就讓名著閱讀真正發揮作用,就讓學生走進名著。

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花橋鎮鄭公塔中學 柳碧峰

電子信箱 362406039@qq.com

 

柳碧峰

[農村初中名著導讀教學淺析]相關文章:

1.名著導讀論語教案

2.名著導讀論語的教案

3.文學名著《復活》導讀及閱讀建議摘抄

4.農村初中美術教學計劃

5.初中名著好句摘抄

6.初中名著好段摘抄

7.初中名著名言摘抄

8.初中名著句子摘抄

9.初中名著優美句子摘抄

10.初中名著好段摘抄大全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不打码视频在线看 | 亚洲色偷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字幕无砖欧美日韩一区中 | 网友在线亚洲专区 | 中文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秋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