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大意,學習積累文言詞語;
2、背誦《夸父追日》;
3、體會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4、多角度理解文章內涵。
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
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
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
為鄧林。
第一課時
自學提綱
1、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 》,這是我國第一部 ,文中的夸父是古代神話人物。“夸父逐日”是一個成語,現在多比喻 。
2、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釋義:
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 入日:
飲于河、渭( ): 北飲大澤: 未至:
道渴而死: 棄其杖: 化為鄧林:
3、你認為文中還有哪些字詞需要注音釋義?
4、自行翻譯課文。
5、怎么看待夸父敢于“與日逐走”?
6、對《夸父逐日》的結尾“棄其杖,化為鄧林”應如何理解?
7、你如何理解這則神話的主題?(這篇神話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學習筆記
共工怒觸不周山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
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
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
故水潦塵埃歸焉。
第二課時
自學提綱
1、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 時期 編制的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寓言選自此書,這篇寓言是《 》,后來人們從這篇寓言中總結出一個成語,這個成語是 。
2、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釋義:
昔者: 顓( )頊( ): 怒而觸不周山:
天柱折: 地維絕: 地維絕:
天傾( )西北: 故星辰日月移焉: 塵埃歸焉:
故水潦( )塵埃歸焉: 塵埃歸焉:
3、你認為文中還有哪些字詞需要注音釋義?
4、自行翻譯課文。
5、這篇神話中解釋日月星辰之所以會斗轉星移、東升西落的原因是什么?
6、文中認為江河湖海之水都流向東南,這又是為什么?
7、這篇神話為我們解釋什么自然想象?科學嗎?真實情況是什么?
8、我們應怎樣看待神話?
學習筆記
課后練習
(一)
1、加點字詞注音。
夸父( ) 顓頊( )( ) 水潦( )
2、解釋加點字詞
逐走( ) 入日( ) 欲得飲( )
河、渭不足( ) 北飲大澤( ) 棄其杖( )
昔者( ) 怒而觸不周山( ) 地維 絕( )( )
故日月星辰移焉( )( ) 地不滿東南( )
故水潦 塵埃歸焉( )( )
3、翻譯重點語句
1、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2、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
3、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4、課文理解
①《夸父逐日》選自: ,《共工怒觸不周山》選自 ,它們都是 (體裁)。
②《夸父逐日》從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與神奇性?
③怎樣理解“棄其杖,化為鄧林。”?
④從《夸父逐日》要表達古代人民怎樣的愿望與精神?
⑤夸父是怎樣一個人物?
⑥“怒而觸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現了共工怎樣的性格特點?
⑦如何理解《共工怒觸不周山》中結尾的兩句話?
⑧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⑨對共工與顓頊為帝而“爭”,你是怎么看的?
(二)
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1、對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有鳥焉(焉:代詞,于此)
B、其狀如烏(烏:烏鴉)
C、是炎帝之少女(是:判斷動詞)
D、故為精衛(為:變成)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以堙于東海(堙: )
⑵故為精衛(故: )
3、用現代漢語翻譯精衛的外形。
4、這篇短文的體裁是什么?表現了怎樣的主題?
5、概括這篇短文的內容寫出一個成語,并解釋出這個成語的意思。
成語:
意思:
肖華
[《短文兩篇》 學案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7.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