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作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也是學生接受教育影響,實現個體社會化的重要環境。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建設者,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但長期以來“受累不討好”、“狗咬呂洞賓”的情形時常困擾著我們這些班主任,到底什么原因讓我們面臨如此尷尬?我想,主要還是個教育藝術的問題。俗話說:“知人才能善用,知材才能善教”。教師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朝夕相處的偶像,你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孩子的思維和行動的方式。我們可以用一句話打動孩子的心,也可以用一個個小小的動作或暗示把他推向一個極端,甚至可以改變他們做人的原則。出發點都是好的,效果卻大相徑庭。如果我們下決心去幫助一個孩子的話,就應該可以找到一個最佳的教育途徑,那就是走進學生的心靈,用愛心去滋潤他們的情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只有這樣,師生才是一個和諧的整體,教育才會產生應有的效用。具體怎樣去做呢?
一、培育愛心土壤。通過師生之間的友情來構建和諧的班級氛圍。許多教育家都提出了現代的教育觀點:民主、平等。老師再不是一味的去領導學生,而應“情感互動”,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給學生多一些關愛,甚至可以將自己的親身經歷、生活經驗與學生進行交流,使彼此充分信任,相互關懷體貼。教師可召集學生一起座談,多和學生談心,以平等的身份和他們相處,做他們的知心朋友,這樣才能打開學生的心扉,更多地了解他們的思想。“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給學生獻出了愛心,才會贏得學生的愛戴,才能引導學生產生班級凝聚力,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班級中有些同學學習成績比較差,但自尊心很強,也很脆弱,在他們心中,覺得自己在老師眼里,他們是差生;在家長眼里,他們是不爭氣的孩子。學校的歧視、家庭的威壓,使他們深感自卑和壓抑,所以受到應有的尊重是他們基本的精神渴求,尊重能給人以溫暖,給人以鼓舞,對這類學生我經常與他們交心換心,關懷備至,處處呵護他們的自尊心,處處關懷著他們的生活,“吃過早飯沒”、 “放學早點回家”等等話語經常掛在嘴邊,這樣,在融洽和諧的師生情感中,學生自然會把班主任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班主任的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轉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在這種“友情”的滋潤下,學生不再視老師是“惡虎”、不再視班干是“幫兇”,不再視同學是“對頭”,而是把他們當作“良師益友”。這樣,“健康、營養的土壤”就形成了。
二、營造愛的環境。光有生長的“土壤”,沒有適宜的氣候環境顯然是不夠的,只有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在感染別人同時又在被人感染。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氣候環境下,學生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品質就容易形成。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言行舉止常被學生模仿。因此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養成求真務實、嚴謹細致、刻苦勤奮、誠實守信等良好作風,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舉止文明規范,思想品德高尚,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從彎腰撿起一張紙開始,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當中,誓與學生共榮辱;把自己愛班級、愛學生的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處處體現模范帶頭作用,以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學生。并且充分發揮學生的管理監督作用,從學生的一言一行開始,將不好的勢頭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三、加強愛的引導。在良好的生長土壤和適宜的成長氣候下,如果這時加以正確的方向引導,那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愛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但也是惡習成長的溫床,沒有規矩的愛就成了溺愛。班主任老師和同學交朋友了,并不等于學生就不犯錯誤,學生犯錯誤時要用善意的批評和幽默的暗示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并幫助他改正。在批評教育學生時,老師一定要注意方法,最好不要開門見山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用一個眼神,一個拍肩膀的動作暗示學生,這時無聲勝有聲,責備、諒解、希望、信任……都蘊含在無聲的批評中。例如,有一次我走進教室,發現地上有碎紙,我沒說什么,彎腰拾起講桌旁邊的紙片,扔到教室后的垃圾箱里,我再轉身,發現同學們都在拾自己周圍的紙片。我用無聲的行為暗示,使學生愉快并及時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和同學們談心的時候,經常教育他們每天努力使自己快樂,充實。我們并不奢望每個同學都能成名成家,做出非凡的成績,只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這是作為老師的最大愿望。
另外,堅持用愛和民主來管理學生,但愛也要有尺度,民主也要講方法。不然班級會亂如散沙,我們面對的青少年學生都有貪玩好動,自律性差等缺點,在教學實踐中對我們經常用愛來引導他們,用嚴厲來約束他們,制定合理的班規,在執行過程中一定要一視同仁有始有終,讓學生感到老師處理的有根有據,不僅口服更重要的是心服。
四、鞏固愛的效果。活動是班級管理的紐帶。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展現學生的個性和才能。促進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和愛好。例如我們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一些班級文明行為的探討和研究,以及學習態度的思考,不僅教會學生研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自己審視自己、發現問題、自己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到自己的這些方面是否也需要重新認識和改進。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信任。學生首先是人,需要愛也需要關心,并且和我們一樣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我們應該給他們信任,給他們愛,只有得到了信任和愛,他們才會自信。而唯有自信,學生才會勇往直前,走向成功。
誠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地碰到難題,等著我們去解決。但只要我們有愛心、信心、耐心,用師愛的春風去吹暖每個學生的心田,用師德的雨露滋潤每個學生的情感,以養盆景,刻窗花的心態去呵護他們,我們堅信,教育一定會迎來一個碩果累累的金秋!
參考文獻
1、王義堂等 《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 中國言實出版社
2、馮春明 《中小學教育與管理》(田紅先《淺談后進生的轉化》)河北師范大學
梅小
[《做一個有愛心的班主任》 班級管理心得體會(高一)]相關文章:
4.班級管理心得體會
10.和孩子談心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