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以精心設計的提問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促使他們參與學習,幫助他們理解和應用知識。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中,總是有意識地為學生發現疑難問題、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引導他們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
但是,教學實踐證明,并非所有的課堂提問都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只有那些優化了的課堂提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課堂的教學提問的過程及作用。
一個完整的課堂提問過程,包括以下四個階段:㈠置境階段。教師用指令性語言設置問題情境,由講解轉入提問,使學生在心理上對問題有所準備。㈡置疑階段。教師用準確、清晰、簡明的語言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時間,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教學經驗再要求學生回答。㈢誘發階段。如果學生對所提問題一時回答不出來,教師要以適當的方法鼓勵、啟發、誘導學生作答。㈣評核階段。教師應以不同的方式評價學生的答案。包括:檢查學生的答案,估測其他學生是否聽懂答案;重復學生回答的要點,對學生所答內容加以評論;依據學生答案聯系其它有關材料,引導學生回答有關的另一問題或追問其中某一要點,即進行延伸和追問;更正學生的回答,就學生的答案提出新見解、補充新信息;以不同的詞句,強調學生的觀點和例證,也可以引導其他學生參與對答案的訂正和擴展。
由此可見,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提問有如下作用:㈠能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定理或專題上。㈡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追憶、聯想,進行創造性思維,從獲得新知識。㈢通過問題的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㈣提問可以使教師及時得到反饋信息,不斷調控教學程序;為學生提供機會、激勵他們提出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二、課堂教學提問的優化設計。優化了的課堂提問應具備以下特點:
㈠提問設計的難易要適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問難度應控的制在多數學生通過努力都能解答。
㈡提問設計要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內部動機作用。一是引導學生去積極探求真理。有經驗的教師不直接向學生奉獻真理,而是誘使他們去探求真理。二是要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教師要放手讓學生直接參與提問設計,引導學生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由此發現新的天地,創造新的情境,從根本上改變提問中“生從師問”的被動局面。三是要歡迎學生發表創新見解。教師應當歡迎學生對自己的講解提出不同看法,對教材內容的缺點和問題出質疑,發表看書的見解。決不要有意無意地壓抑學生發表創新見解的積極性。
三、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要點。
㈠整體性。提問題要緊扣教材內容,圍繞學習的上報要求,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以利于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同時,組織一連串問題,構成一個指向明確、思路情晰、具有內邏輯的“問題鏈”。這種“問題鏈”體現教師教學的思路,打通學生學習的思路,具有較大的容量。
㈡量力性。第一要適度。提問應以實際現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提出符合學生智能水平、難易適度的問題。第二要適時。提問的時機要適當。第三要適量。提問設計要精簡數量,直入重點。教師要緊扣教學目的和教材重點、難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求提問設計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瑣的“滿堂問”。
㈢啟發性。多編擬能抓住教學內容的內在矛盾及其變化發展的思考題,為學生提供思考機會,能在提問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怎樣設計提問啟發學生思維呢?一是創設問題情境。二是要揭示矛盾,引起思索。三是要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強化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㈣趣味性。提問設計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時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學。教師要著眼于課文巧妙的藝術構思設計提問,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
㈤預見性。提問能事先想到學生可能回答的內容,能敏銳地捕捉和及時糾正學生答復可的錯誤或不確切的內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
㈥靈活性。提問要靈活運用。的講、練、讀、議諸環節可都可以回答問題或帶著問題進行;也可以的學生精神渙散時,用提問的方法來集可學生的注意力。
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技巧,課上看似隨機應變,實際上功夫的“課堂”外。它要求教師既備教材、教法,又要備學生,是教師認真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按照教學規律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的結果。
天涯孤客
[淺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設計技巧]相關文章:
1.淺談教學中的課件
7.淺談散文的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