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行路難》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

發布時間:2016-8-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 

       3、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盡其才的大好時代 

   教學重點:對詩歌的反復誦讀和聯想比較 

   教學難點:對鑒賞詩歌的學習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學生預習;搜集一些懷才不遇的文人的詩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1、交流有關“人生之路”的感想,談一談自己對“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人生之路難行,無才難行,有才亦難行。 

   2、提出課題,坦陳本詩難學,但必須知難而上。 

   本詩是一首成人詩,同學們可能難以感受。 

   3、提出問題:試結合之前一定量的詩歌學習,歸納鑒賞詩歌的一般步驟。 

   明確:1、讀懂大意;2、知人論詩;3、領悟情感;4、賞析技巧 

   一、讀懂大意 

   要求:明確體裁、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1、讀懂大意之體裁:聯想比較學過的詩歌體裁和樂府古詩 

   《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本為漢代歌謠,晉人袁山松改變其音調,創制新詞,流行一時。鮑照《擬行路難》共十八首,歌詠人生的種種憂患,寄寓悲憤。本文是第四首。 

   2、讀懂大意之讀音、節奏; 

   3、同位合作,根據大意試背誦 

   二、知人論詩 

   1、聯想比較,就全詩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某句詩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并通過朗讀體現自己的理解。 

   2、示范誦讀,引出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①交流有關鮑照的生平經歷和寫詩的背景 

   鮑照(?~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對后來的作家更產生過重大影響。他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在他現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傳誦名篇。最有名的是《擬行路難》18首。鮑照擅長詩賦和駢文,尤善樂府,作品風格俊逸,對唐代詩人李白等很有影響。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中的“俊逸鮑參軍”,就是贊美李白的詩有鮑照的俊逸風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稱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登大雷岸與妹書》和《夢還鄉》贊美了家鄉的山水。 

   補充時代背景: 

   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門閥制度,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為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②領悟詩歌主旨: 

   問題導入:詩人的人生之路難嗎?是怎樣的難? 

   鐘嶸《詩品》說鮑照“才秀人微,取湮當代”,本詩即是詩人的不平之鳴。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三、領悟情感 

   1、領悟作者的劇烈情感變化,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的過程 

   問題探究:詩人認命不認命? 

   結論:處在“認命”與“不認命”的矛盾中。先似乎“認命”了,后又似乎“不認命”,最后似乎還是“認命”了。 

   2、具體品味詩人是如何表現這種矛盾的思想情感的?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說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運用了比興的表現手法。詩人拈出瀉水流淌這一自然現象作為比興, 引出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說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勢流向各方一樣,人的遭際也是被家庭門第的高低貴賤決定的。 

   ②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結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明確:“命”指門第決定人生,有什么樣的門第就有什么樣的遭遇。作者認為非常不公平,但沒法改變,這里只是表面上認命了,實是對不公平社會發出憤怒的控訴。 

   ③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明確:以非常精練的筆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詩人悲愴難抑的情態。(提示:酌酒原為排遣愁緒,然而滿懷郁結的悲愁豈是區區杯酒能驅散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平添的幾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瀾,詩人趁著酒意擊節高歌,唱起了悲愴的《行路難》,將一腔悲憤傾瀉出來。長歌當哭,這是何等悲烈景況。讀者從這舉杯驅愁卻大放悲聲的情節中,亦可想見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④ 第七、八句寫出了什么感情? 

   明確:第七句是對前面幾句的總結,詩人對那驅不散的愁苦,實系于對世事的感慨,心并非無知無覺的木石,理的勸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問的句式,沖決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詩的情感達到了高潮。表達了詩人的抗爭。第八句表達的是作者心中的無奈,“豈無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兩句構成了一種鮮明的對照,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況表現得淋漓盡致。 

   總結: 

   乍讀之下,似乎詩人心平氣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現實。其實,他是用反嘲的筆法來抨擊不合理的門閥制度:地,豈是平的?瀉水于地,難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勢而流向各方嗎?一個人的遭際如何,猶如瀉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貴賤、家庭社會地位的高低所決定了嗎! 

   “瀉水”四句言不當愁;接下去寫借酒澆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滿懷的悲愁豈是區區杯酒能驅散的?詩人擊節高歌唱起了凄愴的《行路難》。面對著如此不合理的現實,詩人“心非木石豈無感”?理的勸慰、酒的麻醉,難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嗎?當然不能。全詩的感情在這句達到高潮。緊接著卻是一個急轉直下:“吞聲躑躅不敢言。”詩情的跌宕,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賞析技巧 

   概括本詩的寫作風格 

   此詩的語言近似口語,明白曉暢。詩歌的情感時而壓抑,時而奔放,將復雜的心理歷程表現的曲折婉轉。 

   五、拓展:讀出搜集的一些懷才不遇的文人的詩詞,體會他們對待人生之路的艱難有怎樣不同的態度。 

   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王勃《滕王閣序》--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六、總結全文 

   個人的命運與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無望,“英雄無用武之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是千古的悲愴。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在了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華的大好時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們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德美才秀”的人,我們的時代,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七、布置作業,齊背課文,下課 

   作業:談一談學習本文的感受。 

   板書設計 

   擬行路難    鮑照 

   認命--不認命--認命 

   ︱       ︱       ︱ 

   抨擊     悲憤      無奈

   

    

   

 

王曉永

[《擬行路難》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4.擬行路難教案

5.擬行路難其四教案

6.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7.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8.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9.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10.高二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精品精品第一区 |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2019香蕉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蜜 | 无色码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 五月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