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 語文 課型 新授課 年級 八年級
課題 背影 班次 143,144班
教學
媒體 教學
準備 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教
學
目
標
知識
技能 讓學生自己閱讀、感悟這篇文職兼美的散文,體會文章表現出的濃厚的人情美;
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征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體會本文樸實真摯的語言風格。
過程
方法 聯系自身的生活,體會文中的父子情;
指導學生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使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加以積累、運用,加強語文基礎。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體會文中濃濃的父子情,從背影中發掘深深的父愛,陶冶學生愛親人、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學
重點 體會本文樸實真摯的語言風格,讓學生感悟文章所表現出的人情美。
教學
難點 指導學生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聯系自身的生活,體會文中的父子情。
教學內容及問題情境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第 三 課 時
一、導入,回憶課文內容
在學習的“背影”這篇文章中,我們體會到了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愛意,也體會到了兒子對父親深深的思念。你們還記得哪些文中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畫面或句子。
二、質疑探究,領悟背影
1、文章是寫的“背影”,而描寫父親的背影主要是在6、7兩段,那么2、3、4、5不寫可不可以?
2、3段介紹慘淡的家境,為了營造一種悲涼的氣氛。4、5段介紹父親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為了鋪墊我對父親的感情,也就是鋪墊“背影”。作者為什么不寫父親的正面,而只寫父親的背影呢?
2、作者為什么不寫父親的正面,而只寫父親的背影呢?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點擅長選取表達感情的聚焦點。本文的聚焦點就是“背影”。這張“背影”就凝聚著“深深的父愛!”,日常生活中,蘊含父愛的事例還有很多,而作者只去寫“背影”,正好獲得了以少的材料表達豐富感情的效果。這個聚焦點“背影”留給我們的印象也就十分深刻了。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張背影對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不平常的背景下。文章前三段已作交待:祖母去世,滿院狼藉,償還欠債,光景慘淡。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父親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然而此時的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便寬慰兒子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還決定親自送兒子上火車。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深深理解了父親對自己深深的愛,但作者更加愛自己的父親。作者這時看到父親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這是心疼的淚水,這是感激的淚水。
4.速讀課文,小組討論,簡析文章的語言特點。
《背影》全用白描記敘事實,不作任何修飾。通篇寫父親多么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大拙正是大巧的表現。文中用詞造句都經過認真考究,絕不隨便。如送行那一段:“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這里的“說定”,如果用“說過”似乎也通,但遜色多了。“說定”不送,后來終于還是送了,實際上是說而不定,很好地表現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理。“熟識”一詞,說明父親托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咐”,表明囑咐茶房遍數之多,不厭其煩,反復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甚是仔細”,表明囑咐內容之詳,把送行中應該注意的細微末節都提到了。這些用語,強調說明父親已為兒子上火車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字眼雖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處,使父親愛子之心。
3.本文很類似于一般寫父親或母親的敘事抒情散文,完全可以用“回憶我的父親”之類作題目,作者為什么要以“背影”為題目,換成其他題目,效果會怎樣?
背影,可看做是父親的一種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獨特發現,選擇了這個最佳的表現角度。以“背影”為題,貫穿全篇,父親老境的頹唐、心情的憂郁、父愛的真摯等,都可以通過“背影”真切地表現出來。它意蘊豐富,耐人尋味,留給讀者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朱自清不隨人后、善于開拓新的藝術才華。如果換成“回憶我的父親”或“浦口別父”之類,就平庸無味了。
躍然紙上。
、
拓展延伸同學們,這篇課文說的是父子深情,那我們就聯系自己想一想,從小到大,你的父母都感動過你嗎?或者是一個眼神,或者一次談話,或者一件特殊的禮物。想到他們為你做的事你想對你的父母說些什么呢?
總結全篇
要抓住以下幾點
1、樸實的語言中飽含的情感 2、抓住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征敘事抒情
3、深入體會這種“父子之情”
課堂總結
朱自清先生運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深深的父愛”。他說,“父愛是一條細細的無聲流淌的河流。”
課后作業
1寫一篇300字的作文,寫你和你父母之間讓你感動的一件事,下節課我們在課堂上一起分享一下
學生回憶文中印象深刻的畫面或句子
學生從另外的角度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探討
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自己的想法
對課文內容加深印象
提出問題,讓學生多方面的思考
集思廣益,培養學生的小組探究精神
聯系實際,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真切理解父母的愛
板書
設計
教學
反思
后記
齊琦
[《背影》 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3.背影教案課件
4.背影優秀教案
5.背影朱自清教案
7.背影教案和課件
9.八年級下冊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