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秋天》學案 (第一課時)
班級: 主備教師:秦金平 備課組長:劉亞榮 領導批閱: 上課時間:2013年 月 日
教師寄語: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學習目標:
1.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知詩歌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揣摩、品味優美的語言。
重(難)點預見: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學習流程:
一、情境導入
二、目標展示
三、自學檢測
1.給加點字注章:
丁丁( ) 肥碩( ) 棲息( ) 烏桕( ) 青鳊魚( ) 寥闊( )
枯涸( ) 清洌( ) 夢寐( ) 滿載( ) 背簍( )( )
2.解釋下列詞語:
肥碩 棲息 寥闊 枯涸 清洌 夢寐
四、自學指導
1.聽課文錄音,注意體會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和朗讀時的感情。整體感知:
①詩人選取了哪些景物來描寫秋天?為什么要選取這些景物?
②詩歌被分為了三節,這三節分別寫了哪里的場景?
2.研讀第一節詩,思考:
①劃出第一節詩的節奏、重音,誦讀并點評。
②出示改動后的詩句:
震落了( )露珠,
伐木聲( )飄出幽谷。
放下( )鐮刀,
用背簍來裝( )瓜果。
秋天( )在農家里。
比較:這些詞語能不能刪去?
③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品味第一節詩。
3.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節和第三節詩。
五、合作釋疑
1.詩中刻畫了三幅生動鮮明的秋景圖,試為它們各擬一個小標題。
① ② ③
2.學習這首詩歌,對你以后的寫作有什么幫助和收獲?
3.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搜尋你記憶中的秋天的印象,展開想像,用一兩句詩句或一首詩來贊美秋天。
七、當堂訓練
1.《秋天》選自《 》,作者 ,現代 、 。
2.第一節在描述農家的秋天時,詩人為我們展示了 、 、 三個場景。
八、背誦詩歌。
教學反思: 二次備課
秦金平
[《秋天》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人教版秋天的懷念教案
8.木蘭詩的學案
9.《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