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的鳴之字應怎樣理解才正確(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3-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梁永堅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的課文《馬說》中有這么幾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那么,對第三句中的“鳴之”兩字應怎樣理解才正確呢?

大家對第三句中的“鳴之” 兩字歷來是這樣解釋的:鳴,嘶鳴;之,助詞,用來湊足音節,沒有實在的意義;“鳴之”則被譯為“千里馬嘶鳴”。筆者認為,這樣理解“鳴之”的意思是值得商榷的。

其實,“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這三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彼此的語法結構是基本一致的:

1、 它們的主語是“策馬者”、“食馬者”或“相馬者”,只不過省略了而已。

2、 “鳴之”與“策之”、“食之”一樣,都是動賓結構。“策”和“食”都是

帶賓語的及物動詞。“鳴”字本來是不及物動詞,但為了跟前面兩句構成排比關系,也變成含有使動用法的動詞,即活用為帶賓語的及物動詞了,意思是“使……嘶鳴”。

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這樣解釋“使動用法”:主語所代表的人并不施行這個動詞所代表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作。在古代漢語里,不及物動詞常常有使動用法。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當它以使動用法出現在句中時,也就能帶賓語了。“鳴之”的“鳴”就含有這種用法。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輯室編)也解釋說:鳴,發出聲音,使發出聲音。“鳴之”的“鳴”就是“使發出聲音”的意思。

“鳴”字做使動用法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

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論語先進》)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柳宗元《小石潭記》)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3、“策之”、“食之”的“之”是代詞,做賓語,“鳴之”的“之”也是代詞,同樣做賓語,這三個“之”字的意思都是“它,指千里馬”。

所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可以翻譯為“驅策它卻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它卻不能使它竭盡才能,使它嘶鳴卻不通曉它的意思”。這樣理解,三句的文氣就連貫了,語流就通暢了。

如果把“鳴之”的“鳴”理解為“嘶鳴”,把“鳴之”的“之”理解為“助詞,用來湊足音節,沒有實在的意義”,那么“鳴”的主語就是“千里馬”而不是“策馬者”、“食馬者”或“相馬者”了,“鳴”也就失去了賓語。主語一變,賓語一缺,“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在文氣上就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脫節了。

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鳴之”這個詞語含義的錯誤理解恐怕已經流傳了千百年,我們必須在新版的語文書中對這個錯誤的理解作出糾正,不能繼續迷信盲從,以訛傳訛了。

[《馬說》的鳴之字應怎樣理解才正確(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馬說》的課件

2.《馬說》課件

3.馬說優質課件

4.《馬說》原文及翻譯

5.《馬說》課件模板

6.馬說原文及譯文

7.馬說教學課件

8.《馬說》教學課件設計

9.鄭鮮之字道子閱讀答案

10.文言文馬說原文及翻譯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亚洲欧美大陆 | 日本大胆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一二三 |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久久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 | 亚洲一区在线官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