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高考語文知識要點、答題技巧及要求(考前強化快速拿分) 高考復習指導(高三)

發布時間:2016-8-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把握成語的解題技巧:

1、辨源流,切忌望文生義2.析多義,切忌顧此失彼3、審形似,切忌意義混淆4、辨程度,切忌輕重失當5析語義,切忌重復矛盾。6、曉褒貶,切忌感情顛倒7、知敬謙,切忌敬謙錯位。8、辨對象,切忌張冠李戴  9、看語法,切忌不合邏輯。

謙辭成語:貽笑大方  無功受祿   忝列門墻   信筆涂鴉  一孔之見   才疏學淺  尸位素餐 不足掛齒:雕蟲小技  區區此心  班門弄斧  蓬蓽生輝 拋磚引玉 掛一漏萬 敬謝不敏  不情之請(客套話,謙稱不合情理的請求 ,向人求助時稱自己的請求)。笨鳥先飛   敬謝不敏   無功受祿

敬辭成語:高抬貴手   不吝賜教  鼎力相助  洗耳恭聽  率先垂范    鼎力相助

不帶賓語的成語:

出奇制勝:不可作“出奇制勝敵人的妙計”。     耳濡目染:不可作“耳濡目染了這些事情”。

漠不關心:不可作“漠不關心群眾的疾苦”。     求全責備:不可作“求全責備自己”。

視而不見:不可作“視而不見這些事情”。       司空見慣:不可作“司空見慣這些浪費現象了”。 

妄自菲薄:不可作“不要妄自菲薄自己”。       自怨自艾:不可作“自怨自艾命運不佳

用于否定句和問句中的成語:

等量齊觀  望其項背 同日而語 相提并論 一概而論  無時無刻   一蹴而就  鹿死誰手  等閑視之   

二、語病解題技巧:A.主干分析法B.抓標志法C.邏輯分析法D語感法。

牢記幾種常見的雜糅格式(括號內為兩種可供選擇的正確句式):被…… 束縛下(被……束縛,在……束縛下)

1.聽到……噩耗傳來(聽到……噩耗;……噩耗傳來)2.本著……為原則(本著……原則;以……為原則)

3.以……即可(以……為宜;……即可)          4.為了……為目的(以……為目的的;是為了……)

5.對于……問題上(對于……問題;在……問題上)6.打著……為幌子(以……為幌子;打著……的幌子)

7.由于……下(由于……;在……下)           8.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9.經過……下(經過……;在……下)          10.  是出于……決定的11。(是出于……;是由……決定的)

12.借口……為名(借口……;以……為名)      13.被……束縛下(被……束縛;在……束縛下)

13.是因為……的原因(是因為……;原因是……)    14.有……組成(有……;由……組成)

15.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16。關鍵在于……是十分重要的(關鍵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17.圍繞以……為中心(圍繞……中心;以……為中心)  18.大多以……為主(大多是……;以……為主)

19.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制而成的)  20.是由于……的結果(是由于……;是……的結果)

21.被…… 束縛下(被……束縛,在……束縛下)  22. 深受……所……(深受……;為……所……)        

牢記幾個常考的典型病句 :

1..經過(或由于)艱辛的努力,使她提高了學習成績。(介詞掩蓋主語--去掉介詞“經過”)

2.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行為,對于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亞洲各國人民是不能容忍的。||焦裕祿這個名字對青年人可能還有些陌生,可對四十歲以上的人卻是很熟悉的。(主客顛倒  )

3. 12月4日,各企業通過(介詞)十四天的展銷活動,最后“金霞”生態米、金井牌毛尖等98家企業的產品獲得了本屆農博會的產品金獎。(句式雜糅--話題轉移    把“通過”放在句首 。)

4. 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主語)推出(謂語)第一屆炮仗花節和“狗”文化系列活動(賓語)都給節日添上了喜慶的色彩。(句式雜糅--“藕斷絲連”:前面句子的賓語充當下句話的主語。)

三、連貫題解題技巧:

①話題要一致    ②音節要和協(尾字押韻;結構一致;句子由短而長;注意平仄)

③句式要一致    ④頂真式銜接(上句結尾部分作下句開頭部分  注意寫景文字) ⑤前后照應

⑥關聯詞搭配要恰當⑦意境要一致  ⑧手法一致   ⑨邏輯順序要合理

律詩和絕句排序:形式上:①押韻 ②律詩要考慮頷聯與頸聯的對仗 ③相粘原則 ④ 結構上 起承轉合 

內容上:意境或情感

四、文言文閱讀

(一)、文言詞語題:

1、實詞題: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

答題技巧: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①辨析詞性 ②語境推斷③辨析字形④辨析對稱結構⑤聯想教材與成語⑥代入法:將給出的詞義帶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干擾你罷了

2、虛詞題:牢記熟悉例子的含義,采用代入法、排除法及語法分析法能夠快速作出正確的選擇。(溫習18個虛詞)

(二)、內容歸納題: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

⑴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    ⑵人物的事跡張冠李戴;⑶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

⑷人物性格陳述不恰當;        ⑸憑空添加,無中生有; ⑹強加因果關系。

(三)、斷句題目:斷句處--①賓語(名詞性短語、所字結構和代詞)后②主語前③對稱結構之間④句末語氣詞后⑤形容詞謂語后、不及物動詞謂語后等   ⑥總句后   

(四)、文言翻譯題:能直譯,就不要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于原文。

賦分點:1.譯準詞義:實詞(多義詞、活用詞、通假、偏義詞,修辭語句)及虛詞和固定結構。

2.譯準句式(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

3.譯準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和句間關系(并列轉折因果等復句關系)

常考的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翻譯時要加“是”。

(1)用“者,也”表判斷:“……者,……也”、“……者也”、“……也”、“……者……”;

(2)“為”、“乃”、“即”、“則”或否定詞“非,未,弗”等表判斷。(此乃天也。乃--就是)

(3)名詞做所謂語直接表判斷(劉備,天下梟雄。)

(二)被動句 翻譯時要有“被”。

(1)單獨用“于”“受”“見”或組合成“見……于……”,“受……于……”表判斷。“徒見欺于王”

(2)“為”、“為……所……”、“……為所……”表判斷;如:“臣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動(無詞語標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翻譯時要補充相應成分

(1)省略主語 (2)省略賓語(3)省略介詞  注意:“以,與,從,為,因”五介詞常省略賓語。

(四)賓語前置   翻譯時要調序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沛公安在?”疑問代詞(如:誰、何、奚、曷、胡、惡、安)

(2)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如:“時人莫之許也。”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圖”等。

(4)方位詞、時間詞做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紀》)

(五)定語后置  翻譯時要調序

名詞+之+修飾語(動詞短語或形容詞短語或數量詞短語)+     馬之千里者

(六)介詞結構做狀語后置  翻譯時要調序 

(1)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前置做狀語。如:“具告以事。”(《鴻門宴》)。

常見固定結構:(句子中出現了就一定要翻譯,因其往往是得分點)

(一)表示疑問:①何以……?(憑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辦?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樣呢?)⑤孰與……?(與……比,哪個更…?)⑥獨……耶?(難道……嗎?)

(二)表示反問: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豈(其)……哉(乎,耶)(難道……嗎?)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嗎?)⑧……非……歟?(……不是……嗎?)⑨寧……耶?(哪里……呢?)(10)顧……哉?(難道……嗎?)(11)獨……哉?(難道……嗎?)

(三)表示感嘆: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過……罷了!)③惟…耳!(只……罷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

(四)表揣度:①無乃……乎(歟)(恐怕……吧?);②得無(微)……乎?(該不會……吧?))③其……與(歟)(大概……吧)?(④庶幾……歟?(或許……吧?)

(五)、表示選擇:①與其……孰若……?(與其……,哪如……?)②其……?其……?(是……呢?還是……呢?)

(六)其它    否則:如果不……就……   何乃:豈只是;為什么、竟。  既而:隨后,不久。 既……且……:又……又…   乃爾:竟然如此,這樣   然而:(1)這樣卻 (2)但是    然則:既然這樣,那么   雖然:(1)雖然如此(2)即使如此    謂之: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  有以:有用來……的東西、辦法。  無庸:不用,無須。  無以,無法。  相率:竟一起。  向使:假使,如果。之謂:說的就是……    是以=是故=用是 :因此   既而:不久,一會兒

五、高考論述類文章閱讀:

明確此類題目是在玩文字游戲,命題者改造原文設置錯部分定語或狀語(復句的部分分句),從而改變句意。

仔細辨別干擾項邏輯錯誤,特別關注選項中處于定語或狀語位置的類似詞語是否等值轉換:

㈠偷換概念:通過漏字,添字,改字,換序等方法擴大、縮小或轉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詞的指代內容。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體(或相反),以個別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點關注:

a表數量多少的詞語(少數,部分,幾個,大多數);b表范圍大小的詞語(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輕重的詞語(特別,十分,稍微等);d表頻率高低的詞語(通常,總是;有時)

㈢混淆時態:(已然與未然)已經,曾經,過去;現在,目前;將要,尚未等

㈣混淆模態:(可能與必然)一定,必將;可能,估計,如果,未必等

㈤正話反說:即肯定和否定顛倒。㈥順序錯亂:時間先后錯位,邏輯事理先后錯位,空間位置錯亂。

㈦顛倒因果   ㈧強加因果   ㈨無中生有    ㈩答非所問

另外,別讓以下幾點成為答題盲區:

(1)記住:不能只看選項本身的錯對,注意選項是否答非所問;(2)記住:題干中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選項與題干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系;(3)記住:有的選項要選最佳答案,而非正誤選擇;

六、詩歌鑒賞:

詩歌類型(按題材分):

⑵ 史懷古詩: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寫古跡古人)

⑵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識記常用意象的內涵)

⑶邊塞征戰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⑷羈旅思鄉詩:寫游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的描寫)

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向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

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高考詩詞鑒賞規范答題:

題目

類型 提問方式 答題公式

1分析意境型 ①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②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從“情”和“景”的角度對某首詩或詞作一賞析(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公式:  意象+畫面+意境特點+情感

模式: 詩歌描寫了     意象;②營造     的氛圍,組成一幅       的畫面;③表達了詩人    

     的思想感情,或給人    的啟示和思考。

思路:①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②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概括 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等;

   ③明確思想感情,或啟示。

2分析主旨(情感)型題 ①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詩反映怎樣的社會現實?

③這首詩寄托怎樣的的情懷? 公式:  詩句描述內容(概述)+詩歌中的主旨

模式:詩中描寫了      (歸納時要善于摘錄詩中詞語組合)的內容,抒發了    的思想感情。

把握情感的關鍵___四讀: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注釋.)

3分析抒情形象型

①這首詩描寫了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

②詩中形象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

③詩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點? 象征了什么品格。

公式:  形象特點(定性)+抓關鍵詞句分析+明確情感

模式:詩中描寫的是      的形象。通過      

句對      的描寫,直接表現了    。詩中     

    句,用    手法,表現了    。

                

4字詞領全詩型(詩眼)型

① 某詞是全詩的關鍵(詩眼),為什么?

② 哪個字詞是全詩歌的關鍵(詩眼),為什么?

公式: 同意/不同意+結合首、頷、頸、尾闡述理由+重申觀點。

模式:同意/不同意。詩歌首聯       ;頷聯    ;頸聯     ;聯收      ,所以    。所以                       。

關鍵的理解宜有兩個層面:一是形式,結構上關鍵;二是內容,主旨表達上的“關鍵”。

關鍵詞的作用:①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

  ②點明全詩的感情基調;③揭示全詩的主旨思想;

  ④抓住這個詞以小見大,把握全詩。 

5煉字型

①某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②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公式: 釋義+手法+情感

模式:某字在詩中的意思是     ,生動的形象地寫出了     的情景,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     的感情./在結構上起…作用,等。

煉字常用的表現手法: 擬人、渲染、烘托、對比、對偶、以動襯靜,化靜為動,情景交融等。

6分析句意型 ①這句詩好在哪里? 

②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和作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公式: 含義+ 手法+具體分析+感情。

模式:某句詩意思是      ,用了      的手法,寫了      

的內容(歸納時要善于摘錄詩中詞語組合),使什么變得怎么樣,具有     的優點抒發了詩人    的感情。

7.分析手法型

  ①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②請分析這首詩的表達技

巧/藝術手法/表現手法?

③ 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有何效果?  公式:  手法+具體分析+感情。

模式:某句詩用了   的手法寫了      的內容(歸納時要善于摘錄詩中詞語組合),使什么變得怎么樣,具有     的優點。抒發了詩人    的感情

8分析詩歌理趣型 ①“理趣”,是要說理而有趣。理趣是指以生動具體的美的形象去表現特定的生活真理,使人受到有益的啟示。

古代詩論家說,這首詩很有“理趣”。請結合詩談你的感受。

公式: 形象+手法+表達的哲理。

模式:詩歌  句描繪了       形象。用     手法寫出了     的特點。表達了    的生活哲理。

9分析語言特色型  ①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②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如: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謂王觀的作品“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詩的“新麗”體現在什么地方?試作簡要賞析。 公式:  語言總特色+抓關鍵詞分析+感情。

模式:某句詩有   的語言特色,首聯       ;頷聯    ;頸聯     ;聯收      ,所以    。抒發了詩人    的感情。

思路:①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②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③指出有怎樣的表達效果(情感)。 

七、高考現代文閱讀答題模式 

題目類型 提問方式 答題模式

1.(1)關鍵性詞語理解題

(2)關鍵性句子理解題

 

(1)某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尋找它的本體;理解詞語的象征義,就要尋找詞語的象征對象;理解詞語的反語義、就要將褒貶互換理解詞語的雙關義就要注意它是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理解代詞的詞義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尋找釋義

(2)理解句子的含義賞析句子 詞語:①解釋詞義(詞性同)

②有手法要點明(無則省略)

③明確思想感情。

句子:①解釋句子關鍵詞義②有修辭手法要點明③明確思想感情

2.句段作用(好處)類題目

注意:不同文體的文段其作用不相同。記牢:寫景段或寫人敘事段或抒情議論段的作用。 (1).文中第幾段寫了什么內容,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2).賞析某段的妙處。 內容上:①段意②情感。

形式上;:①手法②結構上的作用。

記住常用術語:①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②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③文末-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3.分析布局謀篇類題目。

結構技巧:開門見山|卒章顯志|首尾呼應|前后照應|巧設伏筆|抑揚法|張弛有度|以小見大|設懸念|意外法|巧合法| (1) 文章的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2)文章的布局謀篇上有著怎樣的特點?

(3)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樣?

 

①先思考開頭寫了什么,接著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②再思考行文的結構特點(或結構技法),如總分總、逐層遞進、先抑后揚。

4.鑒賞形象類題目 請簡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按總分式來回答。

①概括形象的特征

②結合關鍵詞句分析

③.明確情感

5.信息篩選類題目 文章描述的對象有哪些特點?請結合全文概括。(此類題答案全在文中找) 步驟:①提取要點詞語

②分點整合答案。

6.歸納內容要點(或主旨)類題目 請概括第幾段(或全文)的內容要點。 步驟:①.劃分本段(或全文)的層次,

②提取要點詞語(或句子),

③整合答案。

7.鑒賞表達技巧類題目 文章第幾段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來寫描述對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①.明確手法

②分析手法

③.明確情感

8.概括主題類題目

   聯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

例題:文章通過對幾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車的激情”的懷想和高科技時代人們精神現狀的反思,(主要內容概括) 表達了作者對現代人心靈缺失這一現狀的憂思與批評.(主旨)

答案1:①.一句話歸納主旨

②結合內容分析(有手法可以適當點明)

③總結,進一步強化主旨(分數多,詳細行文)

答案2:主要內容概括+主旨

模式:文章通過敘述……的事情,揭示了……

(一句話歸納)(分數少,間要行文)

補充:

(一)修辭手法類型 : 反語、反問、雙關、通感(化抽象為具體,突出特征,激發聯想,耐人尋味)

比喻--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什么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答題格式: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對象+特性                                               

擬人--使物具有某種情感,生動形象,便于抒發某種感情。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比擬--擬人與擬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排比--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突出強調。議論文往往增加語勢,起到了強化論證觀點的作用。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淋漓盡致。

   夸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達感情更強烈,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放大觀點感情,強調愛憎是非,美丑更加鮮明。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內容,增中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借代--突出特征,增強形象性;使語言委婉含蓄,幽默俏皮。

反復--強調內容,一唱三嘆,能加強節奏和抒情效果。

(二)表達方式 

ⅰ描寫:

1. 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點明背景和時間,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推動情節發展。

3.白描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

4.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推動情節發展。

6.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7.描寫景物的感官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想象。

8.描寫景物的方法:   擬人、比喻、夸張、通感、 動靜結合(以動寫靜)、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襯托(正襯與反襯)、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白描(粗筆勾勒)

9.正面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

ⅱ記敘:

1.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2.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3.敘后議論畫龍點晴,點明題旨。

ⅲ議論:

1.議論文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2.論證方法:舉例論證(作用:具體實在,讀者易于接受,增強說明力)、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3.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

ⅳ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2.間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典故抒情,借史抒情,借事抒情  借古諷今,

ⅴ說明:1.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注意:

1.記敘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對象的什么特點或性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議論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么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么觀點。

3.說明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說明(介紹)了什么對象的什么特征(特點)。

(三)、不同人稱作用題答題程式                                                                        

第一人稱:敘述較為親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外國小說中稱為“全知視角”)

第二人稱:便于直接對話,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強親切感,同時使抒情更加強烈感人;

第三人稱:能夠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點,反映現實較為靈活自如。(外國小說稱為“全知視角”)  

(四)、審美鑒賞性試題:(就文章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等進行賞析。) 

題目:請選擇一個角度賞析這篇文章(或這首詩)。

寫作時只能緊扣一個方面,從某一角度賞析,選準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1)鑒賞形象: 

答題技巧:鑒賞形象要抓住典型特征、刻畫方法和典型意義等進行。按總分(分總)來回答。先用一句話從整體上對該人物作出一個定性分析,然后再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 。

形象的分析:鑒賞形象要抓住典型特征、刻畫方法和典型意義等進行。

①首先,可以從作者對人物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方面入手  

②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寫中揭示的內涵,即個性特征及形象的意義。

③再次,體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從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題和情感傾向中去分析人物。                                                                           

(2)鑒賞結構:

①結構:開頭正文結尾的策劃;詳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伏筆懸念的設置。

②內容上:結合文章具體分析情感。 

思考角度:a、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b、對內容的充實作用; c、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鑒賞語言:

鑒賞語言的具體鑒賞角度如下:

1、語言風格的角度: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筆寫意蘊;平和沖淡,如周作人,用淡筆寫濃情;.蒼勁雄健,如魯迅,剛健之中見哲思;絢麗濃艷,如徐志摩,用詩意寫濃情;清婉雋永,如冰心,用婉筆抒寫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達主旨。                          

常見語言特點:⑴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

⑵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⑶體物入微: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

⑷行云流水:語言自然流暢。⑸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⑹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⑺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

⑻含蓄蘊藉:語意含而不露,耐人尋味。⑼整散結合:既勻稱整齊,又有錯綜變化。

詩情畫意、富有哲理、情韻悠長、耐人咀嚼、引人回味

2.煉字角度: 疊字疊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的選用 。

3、句式角度:整句散句、長句短句等,整散結合、長短參差,具有音韻美。

4修辭角度: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引用、對偶、借代等,這些修辭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為彼,形象生動,想象力豐富;擬人的作用是化物為人,親切自然,人格化等。

5、情感角度:要善于體味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表露出來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細膩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答題的一般思路:語言特點/手法+該特點或手法的常規效果+對象+抒發情感/觀點/句段內容

如果要求寫鑒賞短文,結構安排上采用“總-分-總”的形式,總說明確提出觀點;分說結合原文對中心觀點進行分解并各自舉一到兩例進行分析;最后總說再次點題。

(八)小說鑒賞常考的題型:

1.理解小說的標題及作用:

答題角度:(內容或主旨、修辭、結構)

(1)標題的字面義(表面義)+深層含義(引申義、比喻義)。

(2)標題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幾種:

①交代人物或時間或地點或環境等。②設置了懸念。③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④暗示或點明小說主題。⑤起線索作用,貫穿全文。⑥運用雙關修辭或比喻修辭或擬人修辭等手法。

2.小說某個情節的作用:

答題角度:內容上:①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突出XX人物某某性格。②突出主題。突出XX主題。

結構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或為下文某情節作鋪墊)(注意情節在文中的位置。文首、文中、文尾,不同位置,答題角度不一樣)        手法上:運用XX手法,表達了XX情感。

 3.簡析小說結尾的特點和藝術效果:

答題角度:(根據具體的文章選擇其中一個角度回答     模式:結局特點+情感+效果術語

(1).出人意料的結局。 (《項鏈》)

①從結構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如石破天驚,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③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 

(2)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藥》《杜十娘》)

①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②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③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

(3).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結局。

①從表達效果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耐人尋味。

②從情感體驗看,喜劇性的結尾與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構成和諧的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

③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人性的真善美超越戰勝了假丑惡,反映出人類對XXX生活的向往。

(4.)戛然而止結局:留下了“空白”(廣闊的想象空間)給讀者想象,為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留下了空間。

4.情節安排的特點(情節設計的特點或情節敘述上的特點):

答題要點:①.全文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

②.小說情節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

③.運用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引人入勝。④.巧設伏筆,前后照應。

⑤.結尾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或引人深思。(或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深化主題或卒章顯志或悲劇或喜劇等)⑥.一線串珠(一條線索貫串全文)(或雙線結構------明線暗線兩條線索交織),可使文章結構清晰。(作線索的有:事、物、人、情、時間、空間。)

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虛實結合:關于散文的線索,明線和暗線。) 

5.情節安排的順序:

⑴順敘:按時間(空間)順序來寫,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⑵倒敘:不按時間先后順序,而是把某些發生在后的情節或結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順序敘述下去的一種方法。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⑶插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⑷補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照應上下文。

6. 分析環境描寫--問環境(自然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

(1)自然環境的作用:

①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性格或心理 。③為后面刻畫人物或某個情節作鋪墊;④展開、推動情節發展;⑤象征和暗示;⑥深化主旨。

(2)社會環境的作用:

①交待時代背景;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或決定人物性格;③揭示主題。

環境描寫技巧: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反問、反復、設問、對偶 襯托、鋪墊、渲染、想象、對比、白描、細節描寫   動靜結合、時空結合(高低結合、遠近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正側面結合、視聽結合

7.小說運用了哪些手法來描寫XX人物?

答題模式:手法+性格+情感

主要手法:(1)、(正面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等(細節描寫)

(2)、(側面烘托) 襯托或對比   (3)白描 :簡筆勾勒

8.開放式的探究性題目: ①提出觀點②分析原因(結合文本或現實,要依據題目的要求來作答)③.總結觀點

(1).關于小說的主人公,有人認為是“AA”,也有人認為是兒子BB,你的看法是什么?試結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題步驟:A、先確定你認可的主人公 B、分析原因:①從情節設計上分析   ②從人物塑造上分析   ③從主題表現上看分析.C總結(2)文中說:“……”這句話給你什么樣的啟示?請結合全文和現實,談談你的感受。(3)小說帶給你哪些思考,請結合作品談談你的看法?

9.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

① 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特點入手,多角度思考問題,分點回答。

② 緊貼文本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 聯系現實生活世界加以闡述 。

③ 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九、新聞的考題:

1. 擬標題:主要事件+主要對象。

2. 一句話歸納新聞的主要內容:事件+地點+人物+主要事件經過和結果。

3. 新聞短評:總分總的結構模式(三段論形式)

范例:           應將手機請出校園(標題精煉、生動、深刻,   采用論點式擬題)

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概述新聞材料主要事實),危害猛于虎(亮自己的觀點)。

     首先手機輻射較大,很多學生喜歡隨身攜帶,長此以往將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再有學生利用上課時間或就寢時間玩游戲、發信息,將分散精力,影響學習;另外手機短信讓學生在考試時的“小動作”科技化了,代替了“傳紙條”,造成學業質量的下降和價值觀的迷失;最后手機的使用會造成學生盲目攀比的心理,增加家庭負擔。(分析原因--可以采用例證法、因果論證法假設論證法)

       因此我不主張中小學階段的學生使用手機。(結論)。 

 

付云常

[2014年湖南高考語文知識要點、答題技巧及要求(考前強化快速拿分) 高考復習指導(高三)]相關文章:

1.高考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

2.高考生假期復習指導計劃

3.高考詩歌比較鑒賞題答題技巧

4.高考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5.高考語文詩歌答題技巧總結

6.高考文言文翻譯答題要領

7.高考考前口號匯集

8.高三高考動員演講稿

9.高三高考勵志口號

10.高三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线观看人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欧美精品 | 日本一点不卡高清 | 新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豆 | 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