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人 馬瑞 課型 班級 46 授課時間
課題 16、社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識記、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清故事的情節,學習小說圍繞看社戲,記敘詳略得當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師生互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根據課文內容感悟作者寫作意圖。
重點 理清故事的情節,學習小說圍繞看社戲,記敘詳略得當的方法。
難點 根據課文內容感悟作者寫作意圖。
教學準備 課前發導學案讓學生預習、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童年是我們最值得珍藏和回憶的美好時光,老師很想知道你童年時,你最喜歡去哪里?最喜歡做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躍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讀魯迅先生的《社戲》,看看文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童年生活的畫面。
二、明確目標
三、預習展示
1、文學常識庫
走進作者:魯迅(1881-1936),現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代表作: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墳》《二心集》等。
相關知識: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按照 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在紹興地區,后來發展為以演戲的形式祭祀,這時候演的戲就稱為 “社戲”。
2、基礎知識園
(1)書寫和注音
歸省(xǐng) 行輩(háng bèi) 憚(dàn) 絮叨(xù dao)
攛掇(cuān duo) 鳧水(fú) 怠慢(dài ) 潺潺(chán chán)
蘊藻(yùn zǎo) 漂渺(piāo miǎo) 糾葛(jiū gé)
(2)詞語解釋
相仿:大致相同。仿:類似。
怠慢:冷淡。怠:輕慢。慢:態度冷淡。
朦朧:月光不明。
歌吹:歌聲和樂聲。
屹立: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屹:山峰高聳的樣子。
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樣子。
掃興:正當高興的時候,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情而興致大減。
糾葛:糾纏不清的事情。葛:葛藤,比喻糾纏不清的關系。
3、朗讀訓練營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互相評價并談體會。
四、課文探究
1、小組合作學習
2、展示探究結果
問題預設:
(1)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全文內容(大意符合即可)。
明確:課文記敘了“我”在鄉村和農家少年看戲的一次經歷。
(2)根據全文內容感悟課文意圖。
明確:本文以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迷人圖畫,展示了那里的人情美和風景美,那里的人聰明、能干、熱情好客、淳樸憨厚、無拘無束,那里的景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
明確:A、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B、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C、看社戲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戲途中;E、在趙莊看社戲;F、看社戲后歸航偷豆;
G、六一公公送豆。
詳寫的是:C D E F 略寫的是:A B G
(4)為什么有的情節詳寫,有的情節略寫?
明確:因為文章主要寫看社戲,所以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趙莊看社戲,看社戲后歸航偷豆詳寫,其他情節與看社戲關系不大,所以略寫。
五、質疑解惑
各小組展示組內未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六、課堂練筆
請同學們圍繞“放學路上”這一話題,思考與這一話題相關的內容或情節,并寫在草稿紙上,然后全班一起交流你們的成果。
1、通過預習體現學生對雙基的掌握情況。
2、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探究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過質疑解惑和課堂練筆讓學生能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
馬瑞
[社戲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談中國詩》導學案
6.《社戲》課件
10.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