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型:作文評講課
課標(考綱)解讀:
1、新課標對表達與交流的要求: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
2、高考作文要求:基礎(chǔ)等級【內(nèi)容】感情真摯;發(fā)展等級【豐富】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描寫的方法突出話題。
2、掌握升華主題的基本方法。
3、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我手寫我心,我文抒我情。
教學重點:學會用描寫場景細節(jié)的方法突出話題和中心。
教學難點:掌握用議論、抒情方式升華主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播放《舌尖上的中國》視頻剪輯
2、燃燒你的激情,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這是本次作文訓練的目標。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品評佳作,探討如何將味道寫“實”,又如何將味道化“虛”,使之具有真情實感,并在此基礎(chǔ)上修改提升。
二、聚焦味道,選擇由我
(一)現(xiàn)場采訪,精彩習作的作者談審題立意和選材等方面的感受。
(二)師歸納記敘文選材原則:
A、突出話題,興趣所在
B、觸動心靈,感動自我
三、描摹味道,味道有味;升華味道,味道傳情(典型引路,歸納方法)
(一)學生品讀描摹味道和升華味道的精彩片段,討論交流閱讀感受,分析描繪真實感受,把感受寫真實的方法,以及點化味道、升華主題的方法。
(二)師歸結(jié):
1、描摹味道--把味道寫“實”。歸納描寫實感、突出話題的方法:
A、融“我”于事,事中有“我”
B、抓住感人細節(jié),捕捉傳情場景
C、恰當運用修辭,調(diào)動各種感覺
D、側(cè)面展現(xiàn)魅力,對比之中凸顯
2、升華味道--將味道化“虛”。歸納表達情愫、升華主題的方法:
A、真情融注,情感自然流露
B、議論點睛,主題巧妙深化
C、借景抒情,意境豐滿呈現(xiàn)
(三)指出寫作誤區(qū)
A、細節(jié)萎縮,真我隱退,沒有抒情的載體
B、為情造情,過度煽情,為賦新詞強說愁
四、修改味道,味道升格(運用方法,修改升格)
1、疑義相與析。學生就例文進行升格訓練,分析問題,并進行修改。
(1)學生修改原稿:世上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會親自為孩子做一道道精美的早餐。這不,廚房里飄出的清新香味,被正在樓上熟睡的我吸進呼出,呼喚著蠕動的胃。我便悄悄起身,悄悄下樓,悄悄溜進廚房,靜悄悄地站在母親身后,端詳著母親,她的眼角似乎又增添了一道歲月流過的溝壑。“怎么都起來啦!”母親吃驚地看著我,“來,吃吧!彼松衔易類鄣娘溩,一杯牛奶的熱度已暖過我的心頭,我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牛奶很燙,在我的舌尖上烙下了幸福的印記,而時間往往在這幸福中悄悄流逝。(江陵中學花芷茜《愛在家中》)
出示參考文段
(2)學生修改原稿:公安鍋盔令人叫絕的是師傅們烤鍋盔時的專注和對火候的控制,火太大則會讓鍋盔失去其面香,火太小則會讓鍋盔半生不熟。另外公安鍋盔分為多種口味,還有加餡兒的,有牛肉、五香、蔥油和白糖等多種品種。公安的鍋盔外酥里嫩,而且那芝麻的噴香與面餅的香味更是有機結(jié)合,咬上一口就會讓人回味無窮。
家鄉(xiāng)的味道,不僅是味覺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沉淀。(江陵中學田楚杰《家鄉(xiāng)的味道》)
出示參考文段
2、就自己文章的提升點,運用所學方法,修改自己的寫作片段,使之更有真情實感。(根據(jù)時間靈活取舍)
五、小結(jié):
寫實--描摹味道,化虛--淬煉情愫;虛實結(jié)合,真情實感自然呈現(xiàn)。
板書設(shè)計
舌尖的味道,心間的情愫
↓ ↓
實--真實 虛--點化
具體 升華
↓
真情
【作文訓練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展現(xiàn)中華勞動者捕獵、采掘、加工自然饋贈的食材制作各色中華美食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廣受熱議與好評?倢а蓐悤郧湔f:“‘舌尖上的中國’,我想把它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舌尖上的味道,另一個是通過這個味道感受中國的變化。”《舌尖上的中國》讓大家看到的不是精致的“烹飪教科書”,而是真真切切的市井美食與草根生活,讓人回味起媽媽的味道,兒時的味道,故鄉(xiāng)的味道……
是啊,味道可能不僅僅是來自味蕾的感受,還有來自靈魂深處的記憶、感動、渴望、思考……
請以“味道”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王麗麗
[味道話題作文評講課 舌尖的味道,心間的情愫--虛實結(jié)合寫真情教學案例(人教版高三必修一)]相關(guān)文章:
2.描寫秋天味道散文
4.周記:過年的味道
8.愛的味道閱讀答案
10.《秋天的味道》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