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課文,在橫線上給拼音寫漢字,在括號內給漢字注拼音,并解釋底下加橫線的字詞:
蕭 瑟 (sè) 和 煦 (xù) 干 煦 (hé) 吞 噬 (shì) 張 騫 (qiān)
蕩 漾 (yàng) 裸 (luǒ)露 無 垠 (yín) 邊 緣 (yuán) 崩 塌 (ta)
綿(mián)延不絕 渾 (hǔn)然一體 滄海桑田:原來的大海變成了農田,形容自然發生巨變
二、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一)本文是報告文學,詳細 報道了羅布泊消失的過程、后果和原因 。
1、看課文回答:羅布泊位于 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 ,它原本有 仙湖 的美譽。
2、報告文學有其新聞性,就是其報道真實、具體、詳盡。另外,本文又有其科普性,它普及了有關羅布泊自然變遷方面的科學知識。
(1)填寫下表,了解羅布泊消失的過程與后果:
羅布泊的環境惡化的過程和后果
變化項目 從四世紀至上世紀80年代(敘說順序:時間順序)
原本 后來
氣溫變化 陽光和煦 夏季氣溫高達70℃
河流長度流量變化 1321公里 不足1000公里
牲畜種類數量變化 牛羊成群
禽鳥種類數量變化 野鴨 魚鷗 小鳥 天空不見一只飛鳥
植物種類數量變化 萬頃綠地 遍地麥浪 沒有一棵小草
胡楊長勢的變化 780萬畝 420萬畝
人類居住狀況、勞作方式變化 310戶村民 農耕,游牧 逃離家園
水域面積變化 兩萬平方公里水域 干涸
耕地面積的變化 5萬畝耕地 受到威脅
沙漠化的進程 以每年3米至5米地速度向湖中推進
(2)請從文中分別找出一個采用了下列說明方法的語句:
摹狀貌: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列數據:以每年3米至5米地速度向湖中推進
作比較:使塔里木河的長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劇萎縮到現在的不足1000公里。
舉例子:悲劇并沒有止住。同樣的悲劇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世界著名的內陸湖……
3、 報告文學有其文學性。課文在描述和說明羅布泊的今昔變化時采用了各種修辭方法:
(1)判斷下邊的語句采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并且說說它們分別起什么作用?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修辭:擬人。 作用:生動描寫野鴨、魚鷗和小鳥的活動,寫出它們的歡快心情,表達作者的喜愛之情。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修辭:比喻和擬人。 作用:前者描寫胡楊枯死時的情狀,推測胡楊臨死時精神狀態;后者描寫羅布泊干涸裸露時的形態,兩者都表達作者痛惜和憤慨。
4、課文分析造成羅布泊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請作出歸納。
(1)盲目增加耕地用水(2)盲目修建水庫截水(3)盲目掘堤引水(4)盲目建泵站抽水
5、請簡單歸納塔里木河兩岸動物、植物減少、死亡的情況,并說說作者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牛馬、水鳥、飛禽在減少,萬頃林木、遍地麥浪、防風林、胡楊林在減少甚至死亡,林木由780萬畝減少到430萬畝。用了列數據、作比較、摹狀貌等說明方法。
6、作者在報道了羅布泊干涸的過程和原因后為什么還專程去考察和報道當地防風林、胡楊林的退化死亡現象?
作者在報道了羅布泊干涸的過程、后果和原因后,還專程去考察和報道塔里木河兩岸防風林、胡楊林的退化死亡現象,是為了進一步反映塔里木河的萎縮不僅造成羅布泊的干涸,還導致兩岸林木的減少和死亡,并由此而迅速加劇了當地沙漠化的速度。
7、讀課文的最后三段,思考、回答問題:
(1)為什么在說完羅布泊的消逝之后,還要提及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的悲劇?
這是為了揭露類似羅布泊干涸的悲劇在中國境內不僅不是個別現象,而且還在擴散惡化,以便引起讀者的關注和警醒。
(2)這是什么寫法?
這是由點到面的寫法,由個別到一般的寫法。
梁永堅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2課《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復習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