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我們的權利和義務》教學設計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8-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口語交際:我們的權利和義務

⊙總體構思

    討論是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集體發表意見的一種口語交際形式。這次活動主要是通過多種形式的討論,提高參與者的傾聽能力,使其能快速準確地把握別人的說話內容,并提高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過程設計

       【教法學法】

    在討論過程中,老師要注重營造自由平等、寬松和諧的討論環境,允許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真實意見,允許學生之間相互爭鳴,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通過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深入探討,在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

        【教學流程】

       一、討論前的準備

    1貝油學們的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涉及損害中學生權利的案例,以引起學生討論的興趣。

    2貝油學們的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不負責任的案例,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明白應該如何對待“我們的義務”。

    3幣求學生從自己或同學的生活中選擇一件可能引起爭議的事情,準備發言提綱,在小組中與同學展開討論。

        二、進行討論

    1鋇加鎩

    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是否常常碰到一些困惑、問題,很想找個人來討論討論,找出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呢?

    今天,我們就來一次課堂大討論。討論的議題是--我們中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很顯然,這個議題太大,在有限的一節課中,我們沒辦法把這個問題討論得全面而深刻。我們必須使議題更具體明確一點。你們討論一下,看看我們這節課要重點討論什么問題?

    處理策略一,從同學們討論中,選定一個許多同學感興趣的議題;

    處理策略二,用投影儀把下面幾個議題呈現出來,讓學生在討論中決定選擇哪個議題。

    討論:我們在課堂上有什么權利和義務?我們在學校里有什么權利和義務?在和同學的交往中,我們有什么權利和義務?作為公民,我們有什么權利和義務?我們有沒有隱私權?在生活中自己的某種權利有無受過損害?

    2比范ㄒ樘猓褐醒生的隱私權。

    處理策略:可以把問題再細化、具體。譬如:

    (1)什么是隱私權,我們有沒有隱私權?

    (2)我們的隱私權曾受到過侵害嗎?

    (3)我們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隱私權?

    3比范ㄌ致鄢絳頡

    在我們這么大的一個班集體中,如何開展討論呢?很顯然,不能一直都是七嘴八舌,盡管民主,但是到最后,我們是無法形成一個較統一的認識的;當然,也不能搞一言堂,聽老師或某個專家或某個同學來講一節課,可能清晰,但畢竟只是一家之言啊。我想,我們能否先4-8人一組充分討論,然后推舉一位代表,按照組序到講臺上闡述你們小組的意見,時間3分鐘。最后集體討論以形成一個較統一的認識。

    4斃∽檳諤致郟時間五分鐘(老師巡視,適時點撥,使小組討論深入進行)。

    策略一:學生自主地討論;

    策略二:啟用預備資料,討論資料(1)-(3)中反映的中學生的權利問題。

    資料(1)

    據《海南特區報》報道,3月10日下午5時30分,在三位女同學的陪伴下,嚴利紅向記者訴說了信件被拆、丟失的遭遇以及她的擔憂。上初一時,她的信被拆開過兩次。上初二后,她的三位同學給她來信,她沒有收到。去年,她姐姐寄來一件生日禮物,還有一封信,到現在也沒有收到。嚴利紅說她所有來信的郵票都被人撕掉。有位女同學的信被別人傳看著,害得她學都不想上了。嚴利紅很擔心別人把信的內容公開。她告訴記者,他們學校只有一個學生信箱,每個班上都有一把鑰匙,但許多同學偷偷配了鑰匙。記者問了三位陪伴的同學,她們都點頭說有類似的遭遇。

    討論:嚴利紅的權利受到損害沒有?你是怎樣看待私人信件被拆開之事的?

    資料(2)

    “轉了,轉了!”一個同學小聲發出信號,全班四十多人的目光齊刷刷聚集在教室左墻上方的一個“小東西”上。立刻,同學們有的手忙腳亂地翻書;有的目不轉睛地盯著“小東西”看。

    “小東西”?那是監視器--一個轉盤式的廣角攝像頭。那是北京某中學用來監視學生紀律的高科技產品,與之相比,原來教室前后門上的窺視孔或玻璃小窗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果然,不久之后的校會上,幾個班的違紀行為便出現在政教處制作的錄像片中。從此,同學們對“小東西”的關注與日俱增。上課時,同學們不時要向那里看上幾眼,這已經成為大家的一個習慣。而每當攝像頭轉動的時候,全班同學對它行“注目禮”,也就成了班里的一道風景。(《中國中學生報》第1030期)

    討論:你覺得教室安裝監視器是否必要?這樣做是否給我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負擔?學校這種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沒有?能找到一個比“安裝監視器”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學生遵守紀律的問題嗎?

    資料(3)

    據《武漢晚報》11月2日報道,武漢市江岸區在《小學教師批改作業要求》中宣告“×”正式退出小學生作業本。如果是語文作業,字詞錯誤,在錯字下劃“”,并在旁邊打上“?”。《要求》認為,傳統方式易刺傷學生自尊。

    討論:你覺得用“?”代替“×”是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嗎,是保護學生的隱私權嗎?你覺得在作業中我們是否有知道錯誤的權利?

    5備髯櫬表陳述小組討論的經過與結果。

    

    三、總結

    我們經過熱烈的討論,大家都認識到,我們中學生應該擁有隱私權。隱私權是一種“不受他人干擾的權利”,是一種基本的人格權利。看待隱私權,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來對待,對于享受主體來說,這是一種權利,人人都擁有隱私權;相對于他人來說,這是一種義務,人人都應該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權。

    譬如,私人信件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別人的信件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是不能拆的。不要為了自己而去傷害別人,拿別人的信既是不道德的行為,又是違法的行為。《憲法》明確規定,公民有通信自由,不能侵犯收件人的通信自由和個人隱私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對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隱匿、毀棄,不得開拆。把拆別人的信件不當一回事的同學,應該設身處地為別人想想,如果別人把你的信拿走了,你會怎么辦呢?

    同樣,學校、老師都應該帶頭守法,保護學生的各項權利,包括隱私權。資料(2)中,學校安裝監視器不但難以起到加強管理的作用,反而可能激發學生與教育管理者的矛盾,使學生對老師抱有偏見,產生不信任感。《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五條規定: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第三十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學校把學生的活動都置于監視器的監視之下,顯然忽視和侵犯了學生的尊嚴和隱私。

    針對資料(3),我們應該承認,小學生自尊心的確脆弱,容易受到傷害,可是這并不能成為不能傷害的理由。做錯了題就是做錯了題,需要老師指出,而且老師應該也必須讓學生知道自己做錯了、錯在什么地方、為什么錯了、正確做法是什么。簡單地認為用“?”代替“×”就不會傷害小學生的自尊只是一種想當然。這種做法其實讓老師們在為學生文過飾非,所謂的維護學生自尊也是自欺欺人。我們在學習中,更有知道自己錯誤的權利,知錯才能改,改錯后才能前進!

    通過討論,我們看到,老師與學生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應當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都應該在法律賦予的權力范圍內活動,都應該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

    

    四、作業

    聯系《中學生守則》,討論如何履行中學生的義務?

 

老作

[《口語交際:我們的權利和義務》教學設計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口語交際《我們的畫》教案

2.自我介紹口語交際教學設計

3.

4.語文版九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5.語文版小學課件

6.八年級政治下冊《維護人身權利》第一課時教案

7.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

8.口語交際自我介紹

9.口語交際教案模板

10.我們的玩具和游戲教案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一区三区视频 |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综合欧美国产天天 | 中文字幕日本免费视片 | 在线精品真实国产乱子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