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連子波 郵箱:juzilian@sina.com
全日制義務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階段目標”中明確提出:“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交際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靠書寫來進行,作為“交際工具”的語文在教學中必然要把書寫作為一個重要內容,而且,對書法的審美能提高一個人的素養。近年來的語文升學試卷評分標準加上了一項“書寫端正規范美觀可以加分,書寫過份潦草扣分”,因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書寫教學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中國人寫不好中國字,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客觀上的原因是中國的方塊字不好寫,結構要安排得勻稱、平正穩重、筆畫要寫得流暢、輕重適宜,這實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主觀上的原因是書寫者存在著畏難心理,對客觀困難估計過多,而實踐練習的毅力和時間不夠。其實,只要有較系統的訓練,“中國人還是可以寫好中國字的”。這是中學語文教學中書寫教學得以成功的心理基礎。
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書寫教學呢?筆者在長期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嘗試從三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一、 面對現狀,確定教學目標。
(一) 選擇書寫工具。古代人使用毛筆作為書寫工具有一定的優點:毛筆選用材料種類、配料比例不同,筆畫可挺健剛勁、可柔軟如意、也可剛柔相濟;依筆鋒長短而論,長鋒筆書寫是提按幅度大,筆畫節奏感強,短鋒筆則渾厚粗壯。但由于毛筆攝墨量小,不易攜帶,難以寫較細小的字等缺點,逐漸在現實生活中隱退,成為書法藝術用筆。硬筆是相對于“毛筆”而言的,包括鋼筆、圓珠筆、鉛筆、繪圖筆、簽字筆等,又以前兩種為主。硬筆小巧、便捷,是書法對新的生存環境的一種適應。針對中學生實際,書寫教學應以硬筆為訓練主課。
(二) 確定教學目標。著名書法教育理論家陳振濂說:“教育目標是寫字教育實踐的起點。它指導和支配著整個寫字教學過程。”確定了教學目標,才能循序漸進,有計劃地教學。
確定教學目標要把握起點基準。初中生書寫教學的起點是比較低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正視這一現實。小學階段寫字課的任務主要在于認字,能弄懂2500個常用字的筆畫、筆順和簡單的結構規則就算不錯,這樣,到了初中學生的書寫起點自然是不高的。但很多教師或認識不到這一現實,或寄許的期望太高,把“寫字”課當成“書法”課來教(筆者在題目中之所以稱“硬筆書寫(或稱‘寫字’)教學”而不稱“硬筆書法教學”的原因正在于此)。“寫字”與“書法”的不同在于寫字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實用,書法是為了欣賞和創作抒情;寫字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筆畫變化、墨法、章法的變化,通過這些變化表現感情、個性;寫字的衡量標準是端正、規范、有一定速度,書寫衡量標準則在于藝術性。把“寫字”課當成“書法”課來教,是違背《大綱》要求的,中學寫字教學應從基礎開始,安排好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課程安排的具體形式。寫字教學必須循序漸進,根據不同時期的培養目標制定教學計劃。寫字教學應該開設三年,貫穿初中學習的始終。初中生學寫字的起點低,如只開設一年,既要對學生從小學帶上來的某些寫字習慣的偏差矯枉過正,又要訓練筆畫、筆順能結構的規則,教學任務太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花了15年時間探索學生書寫等技能的訓練量,得出結論:初學書寫的學生要花1500~2000個頁碼有質量的訓練量才能達到流暢書寫、較為規范的程度。如果僅開設一年,教學目標的實現就可能半途而廢。
(三) 注重循序漸進。把《大綱》的要求作為教學目標,依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書寫教學的開展要有計劃性。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要求學生每日書寫2個頁碼,從楷書練起,以年級為分界分為幾個階段:一年級講一些練字常識,印刷楷體的筆畫、筆順和結構,領會結字的法則,把握字的重心、平正關系。二年級主要講解起筆、行筆、收筆,尤其是行筆中運筆力度大小、提按的強弱、節奏的疾徐。唐代楷書是楷書的鼎盛時期,世稱“唐楷”。在二年級下學期開始可以介紹一些有影響的楷體,培養學生一定的欣賞能力。三年級開始可以讓學生根據在書寫中表現出來的筆畫特點,字的線條風格能喜好選擇唐楷中的一種進行臨摹。教師把學同一楷體的學生劃為一類,講解不同楷體的用筆、結構,下學期可以要求學生脫帖書寫。經過這三個階段訓練,學生就基本上具備了初步的書法基礎,利于今后進一少發展。
二、 端正認識,糾正不良心態。
初中生心理尚不成熟,在學寫字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不良心態,教師要注意引導、教育,才能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學生學寫字的不良心態大概可分為四種:
(一) 急于求成。
在學寫字臺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忽視書寫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正袖自己書寫起點低的現實,而希望通過短期訓練一蹴而就。這樣,就容易出現急躁情緒,耐不下性子來刻苦練習,忽視基本功訓練,不能從點畫、結構練起。在教學中應該使學生清楚沙灘上是建不起高樓大廈的,急于求成只能導致失敗。
(二) 見異思遷。
臨摹碑帖是傳統的行之有效的學寫字的方法,但初中學生由于其心理特點,不能集中注意力,較為好奇,往往出現朝秦暮楚,頻頻換帖的現象,每臨一帖不過“三分鐘熱度”,不能持之以恒,結果只學到只鱗片爪,就無所進展。
(三) 好高騖遠。
有的學生學寫字帶有較多功利目的,連基本功都沒有學好,就被報刊、雜志各種比賽所吸引,熱衷于參加比賽獲得名次;有的學生欣賞能力不夠,受到社會中興起的“隨意體”、“變形體”影響,追求時髦,造成寫出的字東歪西倒、上下分解、左右分離,以致前功盡棄。
(四) 不思進取。
有的學生學寫字到了有一定基礎后,要么認為自己成不了書法家,只要能寫得端正,人家看得懂就可以,不想再練;要么是老師、同學、親友表揚了幾句,就沾沾自喜,滿足于現狀,不思進取。
針對以上幾種不良的心態,教師應該依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端正認識,打好基礎,認真專一,戒驕戒躁,努力求進。
三、 激發興趣,引進競爭機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激發學生學寫字的興趣。要讓學生把“要我學”的思想轉化為“我要學”,使學生主動投入于書寫訓練。要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一)給學生一個迷人的“天堂”。天堂總是美好的,給人予無限的遐想。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加強進修,提高素質,不但要讓溫室生明白寫一手好字的實用性,還要向學生展示書法藝術的迷人魅力,把學生引入書法的殿堂。
1、 書法藝術的長廊中有密如繁星的書法家在歷史的長河里桀然發光,他們的形象一直是種楷模,是種激勵人前進的力量。教師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的書法家,介紹他們的成就及其在人們心目中匠地位,讓學生在向往中把他們當成追求的目標,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生生不息。
2、 書法應該歸入體育范疇,運動會激發人的潛能,讓人類挑戰自己,書法藝術沒有巔峰,同樣會使人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因此,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各種書體的特點,剛和柔、平和與激烈都是一種美,教師要用語言把這種美渲染得深入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為之著迷,從而自覺參與這種運動中。
(二)引進競爭機制。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書寫教學的預期目的,教師要有教學目標,學生本身也要有目標,有方向地追求進步,最有效的辦法是引進競爭機制。筆者在書寫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實際,把學生分成幾個層次,在同一層次學生中展開競賽,這樣學生不會因競爭對象水平過高面失去信心,又不會因競爭對象水平過低而驕傲自滿,始終保持在同一水平上競爭,你追我趕,在不知不覺中得進步。
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因為本身書寫基礎不好,畏懼“寫字課”,甚至抵制“寫字課”,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一方面地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書寫素質,字要寫得端正、規范;另一方面要多了解一些書寫和書法的知識,要能把一些基本的寫字知識教給學生。要做到這兩點,教師只要勤于學習,并不是困難的。
以上是筆者對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書寫教學法的一點淺見,旨在拋磚引玉,以期商榷。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硬筆書寫教學(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淺談教學中的課件
2.書法硬筆教學計劃
3.硬筆教學計劃
4.硬筆書法教學計劃
8.硬筆書法教學課件
10.硬筆書法的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