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歌·春》鑒賞

時間:2023-02-16 10:40:01 惠嘉 我要投稿

《大德歌·春》鑒賞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德歌·春》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元代:關漢卿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斗銜泥。

  譯文

  春天的杜鵑叫了,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你走的時候說是春天就回來,而今春已到,卻不見你的蹤影。近日才幾天面色已顯得枯槁瘦弱,憔悴多了。等了整整一個春天,九十個日夜啊,卻一點消息也沒等到;而舊時檐前燕子早已歸來,忙忙碌碌地營巢筑窩干得多歡!

  注釋

  ⑴雙調:宮調名。大德歌:曲牌名。

  ⑵子規啼,不如歸:子規啼聲很像人說“不如歸”,容易引起離人的鄉愁。

  ⑶憔悴:疲憊沒有精神。

  ⑷魚雁:書信的代稱。

  ⑸則見雙燕斗銜泥:只見一對對燕子爭相銜泥筑巢。斗:競相,爭著。

  鑒賞

  關漢卿的大德歌分別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以一位閨中女子的口吻抒發其久久盼望離人歸來,而屢屢失望的相思之苦。這首是寫春季的,以春季而人未歸,抒寫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

  此曲首二句“子規啼,不如歸”,既寫景,又寫時。意為:春天的杜鵑叫了,好像在說“不如歸去”。聲聲響在少婦耳旁,深深觸動了她懷念遠人的情懷。所以第三句寫道:“道是春歸人未歸。”意為:你走的時候說是春天就回來,而今春已到,卻不見你的蹤影。由于盼人人不至,精神飽受折磨,于是引出“幾日……絮飛”兩句。“幾日憔悴”是從外形上描繪其愁苦。“虛飄飄柳絮飛”,表面寫的是景,實際是比喻少婦的心理狀態。情侶在外是兇、是吉、是禍、是福都不得而知,不能不令人擔心。因而心緒不定,正如虛飄飄的柳絮,無所適從。下句“一春魚雁無消息”是說:她等了整整一個春天,九十個日夜啊,卻一點消息也沒等到,痛苦已極,百無聊賴。妙的是作者未從正面明寫這種感情,而是宕開一筆,用“則見雙燕斗銜泥”來反襯。燕是“雙燕”,它們為筑愛巢在比賽著銜泥。此情此景,和孤居獨處、落落寡歡的少婦形成鮮明的對比,不禁使人又添幾分苦澀。

  曲子以“歸”為詩眼。首句“子規啼”,因其聲若“不如歸去”,能發閨婦懷遠之情。二、三句妙用三個“歸”字,貼切、自然流暢,強烈地傳達出思念的情感。在飄飄柳絮襯托之下,“添”字尤見精神,準確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態。末句寫眼前景,以雙燕銜泥營巢繼續映襯和強化濃郁的思念和獨寂之情。

  此曲開頭用的是比興手法。中間寫少婦的離別之苦,由表及里,層層深入。最后用雙燕銜泥反襯少婦的孤獨之苦。全篇緊緊圍繞一個“春”字,從各個側面描繪,突出了少婦的思念。行文上惜墨如金,不蔓不枝。

  創作背景

  此曲載于《陽春白雪》前集卷四。《雍熙樂府》有河西六娘子套數一套,題為《玩賞》,其中羼入此曲。“大德歌”是關漢卿在元成宗大德(1297—1307)年間創作的新曲調,可知《大德歌·春》這支曲子作于大德年間,具體作年不詳。關漢卿用“大德歌”曲牌所寫小令有十支,其中《春》《夏》《秋》《冬》四支,可視為組曲。

  名家點評

  信陽師范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原所長王忠閣:這支小令寫暮春時思婦的情思。首句以“子規啼”起興,引出情思。暮春時節,遠去的丈夫為什么還不歸來。子規即杜鵑,其叫聲好像“不如歸去”。以下兩句,從外貌和心理兩處著筆,描寫少婦思人之苦。而“虛飄飄柳絮飛”更添愁思。柳絮揚花,既寫出暮春之景,又揭示少婦思愁。由柳絲引出情思,是古代文人常用之法。末尾二句,是少婦的所想所見。丈夫遠去,一春無信,也不知現在如何。由不歸到無書信,思念之情當然更切。“魚雁”典出《漢書·蘇武傳》:“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后以魚雁代指書信。尾句以雙燕銜泥,傳少婦思人之情,更襯托出思婦孤居獨處的愁苦。此曲語言淺近但稍有委婉,最后一句,意在言外,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元曲大辭典》)

  作者簡介

  關漢卿,元代戲劇家。號已齋叟。約生于金末,卒于元代,大都(今北京)人。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鐘嗣成《錄鬼簿》說他曾任太醫院尹(有些版本“尹”作“戶”),夏庭芝《青樓集》所載邾經序則以關為金遺民,入元不仕。所作雜劇今知有六十余種,現存《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調風月》《望江亭》《單刀會》《蝴蝶夢》《魯齋郎》《玉鏡臺》《金線池》《謝天香》《緋衣夢》《西蜀夢》《哭存孝》十三種;《哭香囊》《春衫記》《孟良盜骨》三種僅存殘曲。另《魯齋郎》《陳母教子》《五侯宴》《裴度還帶》《單鞭奪槊》《西廂記(第五本)》六種,是否為他所作,尚無定論。所作散曲今存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人物生平

  出身醫戶

  關漢卿出生于金末,醫戶家庭的出身,生活條件明顯優越于一般百姓,才使得他能在教育遠未普及的封建社會,尤其是在一個連年戰事、社會不安的時代背景下,有幸接受了教育,而且教育程度相對也比較高。元統一全國以后,按照關漢卿行醫世家的出身,被政府編入“醫戶”,實際上是一個接近群眾的普通下層醫人,編劇和演出活動只不過是兼職和謀生的手段。

  北漂大都

  元代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商業中心,旅行家馬可波羅描述了元大都的繁華景象,人口眾多,華屋巨室列布,四方異域之人會聚,而且“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華美絕倫的城市 ,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蒙古滅金以后,為了謀生,關漢卿來到大都,并開始專事戲劇活動。關漢卿高才風流,在大都生活的日子里,進娛樂場所從事雜劇創作活動,甚至親自粉墨登場。他主持玉京書會時,和曲家王和卿、楊顯之、費君祥、梁進之等等有較密切的交往,常在一起商酌文辭,評改作品;他留戀于勾欄瓦肆,與一些著名藝人也相當熟悉,他可能與戲曲家王實甫有一定關系,據說兩人共同完成了雜劇《西廂記》,【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散曲可以為證。

  流寓江南

  元代,除大都外,南方的杭州、蘇州、廣州、泉州、揚州、鎮江等地商業也十分發達。南宋亡國以后,大批北方劇作家和表演者為了謀生,紛紛南下。關漢卿也南下揚州、杭州等地,繼續從事他的藝術活動,而南方的富庶繁華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杭州演出、游歷后,曾以”普天下錦繡鄉,寰海內風流地”之語盛贊杭州,描繪了這座城市的秀麗風光和繁華生活。揚州,中國古代風流才子,只要拉得上關系,總愛提上一提,關漢卿在這里見到了珠簾秀,并寫下了《贈珠簾秀》:“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才子佳人故事上演。并與珠簾秀弟子賽簾秀、燕山秀,以及侯耍俏、黑狗頭,還有尊王和卿為“伯父”的順時秀等雜劇演員相識。

【《大德歌·春》鑒賞】相關文章:

元曲《大德歌·春》鑒賞03-27

大德歌·春原文07-09

《大德歌·春》賞析03-29

大德歌·春賞析04-01

關漢卿《大德歌·秋》鑒賞10-24

元曲《大德歌·春》賞析04-02

關漢卿《大德歌·春》原文03-27

大德歌·春原文及賞析04-21

關漢卿《大德歌·冬》原文及鑒賞03-2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第一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不卡另类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一级视频 | 亚洲人成网999久久久综合 | 久久99精品麻豆国产 | 中文字幕三级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