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秋思》映襯技法
《天凈沙·秋思》的藝術效果,得力于成功地運用映襯技法。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一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天凈沙·秋思》映襯技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處于動態中的“流水”,與處于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颯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暉給枯藤、老樹、昏鴉涂上一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游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
天凈沙秋思解析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悲傷斷腸的人還漂泊在天涯。
【賞析】
馬致遠的小令名作《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作品內容本身,簡簡單單,普普通通,敘述羈旅漂泊人,時逢黃昏,感應突襲。感而發,發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涼氣氛、枯藤老樹昏鴉,荒涼凋謝的蒿草,孤枯敗落的藤枝,蔓纏在飽經滄桑的老樹上,時不交運的昏鴉,呱呱呱,聲聲催人心魄,把秋日黃昏的氛圍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譯文】
遠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棲息,近看有正依傍著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馬馱著漂泊的游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陽的余暉已經昏螟西下,羈旅在外漂泊的斷腸人浪跡天涯。
【《天凈沙·秋思》映襯技法】相關文章:
關于《天凈沙·秋思》的映襯技法07-10
《天凈沙·秋思》里的映襯技法07-10
天凈沙·秋思說課稿02-22
天凈沙秋思說課稿07-14
《天凈沙秋思》賞析04-26
《天凈沙秋思》教案03-18
《天凈沙·秋思》欣賞04-05
《天凈沙·秋思》說課稿08-16
《天凈沙·秋思》賞析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