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精選3則
哲理故事精選3則1
別被常規限制住
有一座花園,種植著奇花異草。每到春天,百花斗艷吐香,就成了人們觀賞流連的好地方。但是,花園的主人圍起了高墻,只留著一個門,想觀賞的人只能從門進入。
有一個人走到門前,想進花園,他推了推門卻推不開,便說:“真是的,一座花園也安上門。”說完,他便很生氣地走了。
過了一會兒,又來了一個人,也想進花園。他推了推門也沒推開,歪頭看看,見門上有一把鎖,說:“一個花園還上鎖,種花栽草給誰看呢。”嘆了口氣也走了。
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人也來到了花園的門旁,他看到門上的鎖,伸手搖了搖,發現鎖只是掛在那里,根本沒有鎖住門。就推了推,也沒推開。他無可奈何地說:“這么明媚嬌麗的天氣,一扇釘死的門把春天也釘死了,真是太遺憾了。”說完,他也嘆嘆氣走了。
這時,花園的.主人來了,他走到門前輕輕一拉,門開了。
原來,門根本沒有釘死,只要我們向外拉一下,而不是向里推。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只隔了一扇虛掩的門。可為什么人們之間的交流還有障礙呢?人總是想推開別人的心門,進入人家的領地,但是怎么都推不開,于是就以為無法交流。實際上,心門是需要拉的,你想進入別人的內心,首先要尊重別人,自己退一步,這樣才能進一步交往。
哲理故事精選3則2
十年NO和一個YES
1822年的一天,英國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在實驗室做實驗。一個叫亨利的年輕人找來,想拜他為師。法拉第最終被年輕人的決心打動,讓他留下來做助手。
法拉第拿起一個本子,指著一套設備告訴亨利:“我正在研究磁能否產生電,你以后每天給它通上電,然后看清磁針是否會轉動,再把結果記錄下來。”亨利照著做了半個月,可實驗總是失敗,他只能在本子上不停地寫下“NO”。
一天,亨利不耐煩地對法拉第說:“這事沒什么意義!您讓我做點別的吧!”法拉第搖頭說:“這事很重要,做成了就是重大發現。”亨利又堅持了幾天,最后還是溜走了。
1835年,法拉第被英國王室授予爵士稱號。一事無成的亨利又來求法拉第收留他。法拉第拒絕道:“這個稱號本該屬于你。當年我讓你做的事,我堅持了10年,終于在電磁學方面有了重大發現。”說完,法拉第拿出一個厚厚的本子,那正是亨利當年用過的。亨利看到,在他記錄的十幾個“NO”后面,法拉第記下數千個“NO”,最后才是個大大的“YES”。
法拉第說:“只有靠意志和堅持才能實現理想,這是我最寶貴的人生經驗。”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艷它開時的明艷,卻忽視了它奮斗時的堅持和血汗。當法拉第功成名就時,眾人欽羨。其實他只是把當年亨利認為無聊的、沒有意義的事,堅持做了10年。法拉第用自己的成功,告訴亨利,也告訴世人:只有靠意志和堅持才能實現理想。沒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關鍵看你是否有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堅持到底的智慧。
哲理故事精選3則3
敗在優勢
最近,日本東京大學心理學教授遠藤有木對近百名經常喝醉酒的人進行了調查。
他根據醉酒程度把這些人分成三種:第一種爛醉如泥,第二種神志不清,第三種頭昏腦漲。
結果顯示,爛醉如泥的人酒量比神志不清的人大許多,而神志不清的人酒量又比頭昏腦漲的人大許多。
接著,遠藤有木又調查了一些基本不喝醉的人,發現這些人酒量都特別小。
為什么酒量越大,反而醉得越厲害,而酒量越小,越不容易醉?
遠藤有木形象地解釋說:
“生活中,水性較差的人往往淹不死,而淹死的多半是一些水性極好的人。這些都足以說明,劣勢能給我們警醒,而優勢卻常使一個人忘乎所以。”
我們遭遇失敗,往往不是因為劣勢,而是因為優勢。這是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發現?
【哲理故事精選3則】相關文章:
1.哲理精選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