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好看的游記散文
游記在寫景狀物方面要生動逼真,歷歷如繪。游記是作者的親歷,同時又是大多數讀者的“未及”。下面是關于好看的游記散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品讀西湖
你聽說過“天上掉餡餅,地上冒魚”這種趣事嗎?去年暑假,我在杭州西湖就遇到過這種的奇事。
那天夜幕降臨時分,我和表哥、媽媽、大姨一行四人來到西湖斷橋邊游覽湖光山色。西湖邊的燈都次第亮起來了,堤上那一盞盞的等就像給美麗的西子姑娘戴上了一串項鏈,岸上的等倒映在水中,就如一條條拂動著的彩綢,遠處的亭臺樓閣也被霓虹燈清晰地勾勒出了輪廓,真是美不勝收!
出來散步、游玩的人可真多,摩肩接踵、川流不息。隨著人流,我們來到湖邊,欣賞了亭亭玉立的荷花,只見荷花有的還是花骨朵,就像一個飽滿的筍尖;有的正含苞欲放;有的完全開放了,露出了嫩綠的小蓮蓬。荷葉挨挨擠擠的,把湖水都給遮住了。
我們游興正濃,見湖中的游船,就吵著要做游船。四人上了游船,我和表哥當上了駕駛員,媽媽和大姨坐在后座。船在我們哥倆的駕駛下穩穩地駛向前方,一陣陣涼風迎面吹來,我們感到心曠神怡。大姨把手放在水里,輕輕地滑動著。忽然,大姨驚叫一聲,一條大鯉魚躍上了我們的游船,我們也驚喜地叫起來:“鯉魚躍龍門了!鯉魚躍龍門了!”望著活蹦亂跳的大鯉魚,我們覺得自己成了那晚的幸運之星了。
我們四人七手八腳地把魚抓住了,小心翼翼地裝入了隨身攜帶的塑料袋里。燈光下,魚兒的鱗片閃著銀光,嘴巴一張一合,把我們樂得手舞足蹈。我們歡歡喜喜地把魚兒請回了家。嘿,這條魚還真沉呢,足有三斤吧。
這次西湖之游,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海邊游記
從不曾想過要擺脫塵世,亦不想受世俗所限。雖住在海邊,卻并沒心情時常賞景,今天無意中走到海邊,才體會到這別樣思緒。
一個人靜靜的漫步在細膩的沙灘上,入眼之處皆是浩瀚的大海與無際的天空,白色海鷗點綴其中,平靜的海面上,寂籟的天空下,因為有了海鷗的點綴而愈加美麗,未曾仔細聽過海鷗的歌喉,今日有幸拋卻煩惱,細聞其聲,才發現美麗身影一直在身邊徘徊,動聽旋律一直在耳畔縈繞,只是我們的腳步走的太快,以致忽略了這自然之美,和諧之聲。
白色的羽毛,灰色的翅膀,黃色的腳蹼,可愛而不失亮麗,亮麗而不失樸素,只是簡單的色調,卻勾勒出了完美的身影。翱翔于無際的天空里,漫步于浩瀚的沙灘上,時而破空長鳴,時而漫步沙灘,時而低空盤旋,時而沙灘追逐。身影美不勝收,矯健而又令人神往;歌喉沁人心脾,婉轉而又百聽不厭。靜謐的天空下,浩瀚的海面上,百鳥齊飛,百鳥齊鳴,獨享這自然之美,領悟這凡世之景。
都說鷹是天空之王,那么海鷗則是海邊之天使,美麗的身影,優雅的身姿,動人的旋律,唯美的滑翔,將美麗集于一身,而不爭艷;歌聲婉轉動人,而不爭名。只是靜靜的守候著屬于自己的領空,靜靜的抒發著屬于自己的情感,默默的'淡出人們的視線,細細的品味著自己的美麗身姿。
唯美的景色,卻因我的唐突出現而被打怕,一個世俗之人,玷污了這美麗之景。社會總逼迫著我們加快腳步努力前行,越來越過多的關注浮華之美,卻忽略了這自然之美,來自心靈的震撼之美,外在美只是暫時的,總有一天會隨時間老去,而自然之美永葆青春,內在之美沁人心脾,千辛萬苦的改變外表,倒不如培養自己的內涵,內秀遠遠高于浮華之美,只是被認知的時間較久點,卻是永恒之美。
泰山游記
春節后的第四天,經過一路的顛簸,我有幸來到了歷史悠久的泰山。想必大家都知道,泰山可謂是“五岳之首”、“中國第一山”,是歷史上唯一由皇帝封禪的名山。
從中天門下車出發,一路風光無限好,回味又留戀。
開始攀登的時候,路平坦而狹窄,只能容三人肩并肩走過。忽然,聽見有鳥撲翅的聲音,將靜寂的環境瞬間打破,大家抬頭仰望,一只大鳥飛了起來,在天空中盤旋。“嘩啦啦……”我聞聲望去,原來是一條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將手放在水中,水是那樣溫和、舒服、像媽媽的手扶摸著你,使我完全陶醉。忽然感到一絲清涼,使我從陶醉中蘇醒。噢!是習習微風吹過,帶著山泉的清氣,讓自己回味無窮,給人一種大自然安逸靜美的享受。路邊的松柏傲然挺立,與藍天、白云、鳥兒組成一幅自然工筆畫,叫人贊嘆不已。
“這是什么呀?”我隨著小女孩的叫聲望了過去,原來是著名的“五大夫松”。因為正是早春,天氣冷,松樹沒有蒼翠的外衣,只有褐色的枝干,張牙舞爪,像鬼爪一般,它的形態各異引來了不少游客,并在這里照相留念。
我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了十八盤。“快十八、慢十八,不快不慢又十八”,十八盤確實名不虛傳。陡峭的山路讓人心驚膽寒,不敢向前,唯恐跌倒,唯恐被別人落下,但是有了家人的支持,有了登上南天門的愿望,有了必勝的信心,我努力向上攀登,腳累了,就四肢并用;腿疼了,就用挑山工的走法——斜著向上走……無意間,我懷顧周圍,發現要登上泰山頂上的人可真不少,有拄著拐杖的老人,有活蹦亂跳的小孩,有三五成群的一家人,有三三兩兩的少年郎……看到這么多人,我不禁感嘆道:“泰山的雄偉與它特有的魅力確實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
眼看就要登上南天門了,我邊走邊望著南天門,仿佛它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向上前進的目標。終于,我攀登上了南天門,心里無比的興奮。
轉眼間,我們又來到了天街,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店,食品,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但是,我還是被泰山的美好風光吸引了。站在天街上,望著古式的大門,望著圍繞身邊的云霧,就仿佛置身與天庭一般。再望望山下,云霧繚繞,有的一片一片,如千里棉絮;有的一望無際,如汪洋大海,山峰直插云霄,敢戲白云,有如浮在海面上的蓬萊仙島……每一座山峰,每一片云霧都仿佛在細細低語,都像一幅美妙的山水畫,一首優美的散文詩。
途徑碧霞祠后我繼續向泰山的最高點發起“進攻”。終于,歷盡千辛萬苦,我來到了玉皇廟,見到了海拔1545米的——玉皇頂!我高興極了,歡呼著,跳躍著,對著山下大聲呼喊“我到玉皇頂了!”與此同時,爸爸舉起了照相機,只聽“咔嚓“一聲,將這歡樂時刻永遠留下……
我低頭遠眺,許許多多的山峰顯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矮小。我終于明白了爸爸常說的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時,我看到了無數把銅鎖,有長鎖,有小鎖……各種各樣的鎖不計其數,都被一條鐵鏈連了起來,圍繞在玉皇頂的周圍。爸爸說這叫“同心鎖”,也叫“連心鎖”,是人們祈福的象征。我也買了一把長長的銅鎖掛在上面,哀悼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學生,祈福災區的人民能重建美好家園,從失去親人的陰影中早早走出來。
時間在流逝,我們雖然回到了家鄉,可心卻還在泰山,還在回想著那一個個美好的瞬間,那一幅幅美好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