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有德高中散文
鄉土是書法藝術之根,沒有了地域性,書法不過是飄散的柳絮。
禹王,被譽為“華夏第一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有濃度、有高度、有厚度的一方毓秀沃土。生養在這方土地上的人,一不小心,就會被浸潤上了高貴的文化氣息。
生于斯,長于斯,作為地地道道的皇城根下的子民,史有貴先生承載了傳統與文明之重,于自覺與不自覺中,走上了研習書法之路。19歲高中畢業,便回鄉做了村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近30年,從政更習文。一蓑煙雨任平生,他在這方土地上思索與奔忙,心頭記著百姓的冷暖,執筆為這方土地代言,腳下沾滿了厚厚的泥土……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而今年屆七旬的他,雖已從村官的崗位退下來,卻人閑筆不閑,肩負著夏縣農民書畫家協會會長的職責,在三尺硯田黽勉耕耘,筆尖凝聚的靈犀才情,全是帶著大禹故都的泥土味道。我知道,無論是擔當村官時,還是歸家休憩時,他都在守望那一片純潔的精神家園。他在以一種高雅的方式詮釋著家鄉風土人情,想用獨特書法符號展示禹都文化的魅力……
對于書法,他是虔誠的,每每提筆書寫之前,他總是讓老伴把家里的大門鎖上,只想全神貫注地與書法對話,與先哲交流。正應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詩:“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提起此習慣,他微笑坦言:“書法,就是老祖宗,不能不敬啊!所以心情不好時不寫,身體困乏時不寫,衣冠不整時不寫,噪雜吵鬧時不寫。”這是一種信仰,一種心靈的儀式。在有貴先生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強烈的守護,一種對中華文明的執著堅持。在幾平方的斗室中,他站在案前靜心屏氣,神思飛游,揣摩春花秋實之韻,感悟蝶舞鳥飛之勢,然后揮毫潑墨,舒展鋪張,盡呈心中錦繡,直抒胸次逸氣,唯見三尺凈宣上那一行行書法硬骨豐肌,秀雅盈面……
自古圣賢皆寂寞。他堅守著傳統的書法陣地,追求著一種清純的境界。就像禹王青臺上的一朵小花,無意爭春但自然芬芳。在他人生和書法之路上,他有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讓我們聆聽到了一位跋涉者的跫跫足印,看到了一位真正書者的偉岸身影,感受到了他那顆高貴的心靈!可是誰又知道他在書法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汗水與艱辛,跨越了多少溝坎與疊礙?當你走進有貴先生的農民之居,或許就能窺探到這位農民書法家苦練書法之端倪。墻上掛滿了先生的佳作,大氣灑脫;書桌上文房四寶一應俱全,各種書體的字帖擺放的整整齊齊;書柜內一卷卷作品,一摞摞宣紙裝得滿滿當當。一股濃濃的翰墨清香撲面而來。
書法,其研習過程,如同一個懷孕的女子,歷經十月痛苦,終得一日分娩。我們往往注重她幸福的結果,卻忽視了點橫豎捺的情感積淀和涅槃融合。在創作上有貴先生永不滿足,漢字的點畫撇捺在他眼里,分明是一曲蕩氣回腸的歌,一幅意境優美的畫,一首寓意深刻的詩,甚至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朋友。他把練習書法當做歌聽,當做畫賞,當做詩吟,當做誠摯朋友深交。自然而然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就融入了歌的鏗鏘與柔美,畫的多彩與意境,詩的激情與酣暢,朋友的誠摯與真情。經過歷練融合,他的書法,頗有文征明書法“溫潤秀勁、謹嚴生動”之特質,又有“二王”書法“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之風骨,更兼毛體書法“天縱自然,氣勢磅礴”之神韻。一個書法家的美學追求,就是他的藝術生命。這不單單是一幅幅妙不可言的風景,更是他矢志不渝的藝術追求,追求那一方至善至美絢麗多彩的藝術園圃。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名往。”當今社會,追逐名利成為多數人的理想。而有貴先生,從不許人在他的名字前加上任何桂冠。他對待許多平民百姓,也時常以朋友相稱。他始終保持樸素的平常心態。有人說,他總是滿面春風,話語中滿是人生哲理的激情;我說,他有顆水晶石般透明的心。在一次文藝座談會上他說:“不管什么人向我求字,我總是慷慨贈與,不言錢字。如果談錢,字不值錢了,人更不值錢!”他還說:“我有三樂:癡心書法藝術,自得其樂;熱心公益事業,助人為樂;甘心儉樸生活,知足常樂。”
品味此番話語,我想起了一句話:“書法之美,最美在人性。”品有德,書自貴,史留芳。史有貴先生明白此理,因為他是大禹故都走出來的堂堂正正的書法家!
【品有德高中散文】相關文章:
品白果散文04-29
品粥散文05-15
品茶品人生散文06-14
品梅現代散文07-06
散文:品散文要成新常態06-27
愛,易碎品散文04-30
高中散文06-15
天目湖畔品魚頭散文05-05
品悟感動散文1000字06-10
短篇散文品茶品人生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