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
2、通過比較,領會朔方雪的象征意義,感受魯迅不屈的精神。
3、通過仿寫,內化情感,引導學生堅強地面對生活。
【教學重點】
領會朔方雪的象征意義,感受魯迅不屈的精神。
【教學難點】
江南的雪對孤獨感的襯托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一個人/當我凝望著他/悲痛化為力量/懦弱亦變得堅強
──
江天《魯迅贊·有一個人》
屏幕上有一小節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好嗎?(學生齊讀)
這是馬來西亞詩人江天的詩《魯迅贊·有一個人》中的一小節,為什么他會有這樣的感受呢?也許,讀了魯迅的《雪》之后,我們能找到答案。
二、把握文章內容,欣賞美的雪景
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詩,請靜靜地默讀一遍課文,然后用橫線劃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并說說理由。
學生回答,穿插朗讀。
三、分析文章寫法,感受美的精神
1、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其實可以發現文中描繪了江南和朔方兩種不同的雪。但是,魯迅當時正住在北京,他所看到的只是朔方的雪,那他為什么又要花大量的筆墨描繪江南的雪呢?
⑴對故鄉美好快樂生活的懷念。
(學生如果不提到也無所謂,不刻意引導)
⑵襯托朔方的雪的孤獨處境,襯托朔方雪的戰斗精神。
(如果出不來,就讓女生讀前三段,男生讀后三段,思考:南北兩種雪有什么不同?例如他們所處的環境,他們本身的特點。)
A、襯托朔方的雪的'孤獨處境
江南的雪所處的環境是美麗熱鬧,充滿生機的。有色彩艷麗的花草、有嗡嗡的蜜蜂,有快樂的孩子們甚至還有誰家的大人,他們陪伴著他,嬉戲、玩耍。
朔方的雪則是孤獨寂寞的,所處的環境是冷清的,死寂的。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決不粘連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
江南的雪越是快樂熱鬧,就越襯托出朔方雪的孤獨寂寞。
B、襯托朔方的雪的抗爭精神
同樣是在晴天之下,江南的雪變成不知道算什么,朔方的雪卻蓬勃奮飛,燦燦生光,而且使得整個太空也旋轉而且升騰。面對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它無所畏懼,毫不妥協。雖然孤獨,但戰斗不止。這種精神是作者所要贊美的。
2、是啊,正是在這鮮明的對比中,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朔方的雪的贊美和謳歌,但是,作者的創作目的僅僅是贊美雪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寫作本文時作者自己的處境。
本文寫于五四退潮時期:
“后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又經歷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伙伴還是會這么變化,并且落的一個‘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夸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
──魯迅《〈自選集〉自序》,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大家還記不記得《風箏》,它就寫于《雪》之后的一個星期,讓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文章最后的幾句話:
“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風箏》,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那種寒威和冷氣使魯迅覺得非常的──孤獨。是啊,一切景語皆情語,雪的孤獨其實正是魯迅的孤獨,而且這種孤獨是那樣的深刻。那么,魯迅在孤獨中沉淪了嗎?沒有,他要向朔方的雪一樣,即使在致命的晴天之下,只要有旋風,就蓬勃的奮飛,而且使得整個太空也旋轉而且升騰。
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三段,來感受魯迅昂揚不屈的戰斗精神。
(齊讀)
為什么說雪是雨的精魂?
因為雪是雨經歷了嚴寒之后變成的,是死掉的雨,但它的精神是不會死的,他的不屈的抗爭的靈魂會永遠閃耀在天際。
四、模仿詩歌寫作,走向美的人生
這就是朔方的雪,是抗爭的的精神,是不屈的靈魂,這也是魯迅,是魯迅的內心獨白,是魯迅的人生選擇,他要像這朔方的雪一樣,在晴天之下燦燦的生光,而且使太空也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閃爍出出一個燦爛輝煌的世界。
那么,當我們再來讀江天的這首詩時,我們是否會油然而生一種類似的感受呢?請模仿這一節詩,寫下你此刻內心最深的感受。
“有一個人/當我凝望著他/悲痛化為力量/懦弱亦變得堅強”
有一個人/當我凝望著他/
學生仿寫,請一兩位讀一讀。(如痛苦化為斗志,膽怯也變得勇敢)
說的真好,當我們在生活中遭遇痛苦打擊時,想想魯迅,也許又會得到前行的力量。那么,在今天課的最后,讓我們再來讀一段江天的詩,希望對我們今后的人生會有幫助。
(齊讀)
讀點魯迅/你的生活/
將充滿活力/讀點魯迅/你的生命/
將感到充實/讀點魯迅/你將坦蕩蕩地/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散文詩《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散文詩《雪》優秀教學設計06-12
魯迅散文詩《雪》教學設計09-18
魯迅散文詩《雪》的教學設計10-06
散文詩《雪》的教學教案06-12
散文詩雪課件設計方案12-10
散文詩的教學設計06-11
雪教學設計02-26
《雪》教學設計05-28
《雪》經典教學設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