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錯是一種風度散文
人的一生,不知會說過多少錯話,做過多少錯事。對于說過的錯話、做過的錯事,當事人也許有過刻意而為之時,但更多的可能是無意識的,或者最初出于良好動機而結果卻走向了愿望的反面。無論是自覺還是不自覺,錯話與錯事終究是令人失望的,結果總會留下諸多的遺憾、懊惱與不快。
誠然,我們都是食煙火的凡俗之輩,并非修行至上的圣賢,更非望塵莫及的神靈,誰也免不了這樣那樣的錯誤的發生。竊以為,人犯了錯誤不打緊,最要緊的是對錯誤抱持什么樣的態度。倘若狡辯奪理、護己之短,或者明知過錯卻依然我行我素,則大為謬矣。明智的人面對他人指出的過錯,第一反應是被棒喝一聲驚醒,隨即以愧悔的表情,拷問反思,彎腰認錯。
認錯是一種勇氣。一般而言,人都喜歡展示自己輝煌與得意的一面,更樂意沉醉在被奉承和贊美聲中。但是,對于自己的不足、缺點乃至錯誤,其反應則與這種正面的積極的情緒相反,往往是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甚至強詞奪理,抵死不認賬、不買賬。行走在這個狹隘的陰陽小徑里,常人是難逃其窠臼的。這很好理解,我們中國人歷來講面子,巴掌大的臉金貴金貴,誰也不想揭開自己的衣服把癩瘡亮給別人看。能把自己的癩瘡亮給別人看,需要極大的'勇氣,而這種勇氣的生成與迸發,并不會像口袋里的硬幣說掏出來就能掏出來,它源于素常的生活感知與理性認知,是建立于求取寬容之上的判斷與期待,也是原宥自我的排解與釋放。所以承認錯誤的本身所體現的勇氣是非常可貴的。其實,人的錯誤,決不會因為承認就存在,不承認就消解,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客觀上它是跑不掉的。認識錯誤,進而勇敢地承認錯誤,無疑是向高尚靠近的良好開端。“任何人都要犯錯誤,人從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斷的犯錯誤(小孩子的弄火傷手、吃東西、戲水等,都是一串的犯錯誤的過程),只有在不斷的錯誤,不斷的碰釘子過程中,才能逐漸懂得事情。”
認錯是一種風度。自古就有君子不避己過之說。孔夫子周游列國期間,因吃飯的誤會就曾向弟子子路認過錯呢。如此看來,一個人說錯了話,做錯了事,自己認識并且主動承認了,并不丟人;相反,人們對這種自尊自愛的高姿態,不僅不會鄙視,還會投去贊許有加的目光,使你贏得更多的尊敬。倘若對自己的過錯茫然不覺,懵里懵懂,忽于一日被他人指點出來了,不管這個人是什么人,你能在第一時間虛心接受,“聞過則喜”,那就是一種令人稱道的風范了。特別是面對為自己的過錯所傷害的人,袒露心跡,真誠認錯,自會得到對方的寬容和諒解,從而彼此之間可能由此認同和走近對方,甚或成為親密的朋友。一個人的形象與聲譽,最終是要靠自己去塑造和樹立的,受眾只是一旁的看客和聽者,他們只能通過你的言論和行動來做出自己的評判。所以,如果說,“一個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保羅語),那么,一個人的美德風度就在于他對自己的錯誤能夠毫不隱諱地予以承認并加以徹底的改正。
認錯是一種飛躍。一個人從青蔥幼稚到成熟穩健,無不需要經過風風雨雨的摔打。所謂摔打,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跌跟頭犯錯誤,因而也可以說,人的成長與進步是建立在無數經驗教訓之上的。每犯一次錯誤,心靈應會受到一次震懾,震懾之余不由得就會汲取教訓。這時候的教訓就不再是原先的錯誤了,而是透過教訓在思想認識上產生了新的飛躍,由此,錯誤轉化成壓力,進而升華為進步的動力。因而換個角度看,錯誤則可能成了進步之母。休謨在《人性論》中說:“一個沒有犯任何錯誤的人,除了他的理解正確以外,不能要求得到任何其他的贊美;而一個改正了自己錯誤的人,則既表示他的理解正確,又表示他的胸襟光明磊落。”當然,錯誤畢竟是錯誤,一味地犯錯誤終究不是好事,我們應當少犯,最好不犯。但是,倘若真的犯了錯誤,也不用恐懼和悲哀,應當永遠記住列寧的話,“不怕承認自己的錯誤,不怕一次又一次地改正這些錯誤,這樣,我們就會登上山頂。”
【認錯是一種風度散文】相關文章:
忘記是一種風度,舍得是一種智慧散文07-31
乞丐的風度經典散文07-29
乞丐的風度散文08-09
風度是軟實力散文04-20
寬容是一種風度作文09-08
寬容,是一種風度作文12-06
寬容是一種風度優秀作文01-18
認錯是一種勇氣作文09-12
靜是一種淡泊名利的風度美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