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之千古優美散文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說,幾乎所有的作家都有一個夢想,讓自己的作品傳之千古。與這個夢想同時產生的就是一個錯誤的判斷:能經受時間考驗的就是優秀的作品。于是,寫傳之后人的作品,為一百年或一千年之后的人們寫作,就成了一些作家高瞻遠矚的'目標。
好的作品能經受時間的考驗。經過時間淘汰留下的就是好作品。這兩句話幾乎成了金玉良言,但事實并不是如此!
留下的并不是最好的。我曾舉出一個極端的例子:阿房宮被楚霸王一把火燒個精光,但剩下了瓦片,誰能相信這幾塊瓦片就是阿房宮的精華;圓明園被八國聯國掠奪一空,剩下的只有幾根空柱子,誰能認為它們就是圓明園的最好珍寶?
文學藝術作品,同樣也會有黃鐘銷蝕,瓦罐久存。
就從現實,我們就看到不少這樣的例子,壞的勝過好的,劣等的作品暢銷而優秀的作品找不到出版商,冒牌的在報紙和媒體上跳大神而高手冷眼旁觀……
從每年林林總總的各類“年選”、“年鑒”,就知道,只有三百六十天,淘汰就很混亂。小說、詩歌、散文等都有十種以上的選本,各個選本又不相同,如果認為一家是真品優等,那么其他的則是假冒貨色了?
讀現在風行一時的“年選”、“十年選”、“百年選”,讀后給我最強的感受就是:絕對不要相信留下來的就是最好的,進化論的優勝劣汰,在這個世界許多地方不實行,文學就是不實行的一個例子。
不信?你馬上可以找到例子,到書店翻一下那些彼此不同又號稱“最權威”的選本。
【傳之千古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樓夢人物傳之<襲人>12-06
談談散文的樸素之美12-05
張愛玲經典散文系列之 吃12-06
張愛玲經典散文系列之 穿12-06
張愛玲經典散文系列之 錢12-05
《南史陳慶之傳》原文及翻譯12-06
《晉書卞望之傳》原文及翻譯12-06
名人傳之貝多芬傳教學設計01-22
《北史陽休之傳》原文及翻譯12-06
張愛玲經典散文系列之六 存 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