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寺逸聞散文
一、“準師團”開拔
窩家既久盼出門,籠鳥得飛向遠云。
不管三七得廿幾,只須返璞必歸真。
——《七絕·出行》
秋高氣爽,適宜遠行。
我們這個“準師團”先已備好車子、食品、飲料,目的地安徽池州,這天一早出發。
按軍隊建制,一個師團怎么也有萬把定員。那么,我們這個“準師團”建制如何?定員多少?啊哈!——袖珍建制;定員9人。
車子是一輛11座面包車。司機是昔日的學生、美籍醫生華坤。9人中大半是多年前同一所學校的教師(本人即其中之一),曾同耕學田、相濡以沫,但如今均已退休或轉行,因此命名“準師團”。大家雖分散在深圳、珠海、南寧等地,一聽廣州吹哨子,遂聞風而來。久別重逢,不免打趣一番,吃飽喝足,隨即上車。11座沒坐滿,余空兩個位子放置各人行囊。
自駕游,就這么隨意!
二、午夜受驚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中途遇不測,哪去撥算盤?
——順口溜《路上失算》
有導航儀指路,車子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經韶關、出南雄,過了廣東境,入夜進入江西地界。
華坤開車很“穩陣”。一天抓著方向盤,他依然生猛,偏喜開夜車。全車乘客說說笑笑,興頭正高,當然贊成他繼續前進。本來,還有我和另一個“備用”司機,可是那人忘了帶駕證,開不成;我則不習慣“棍兒撥”,不好開。只能讓華醫生多些辛勞了,梭梨!
車子過了南康市,車燈照亮茫茫前路。忽然,車內聞到一股焦臭味,引起大家一陣驚呼。司機趕忙把車子開到停車帶。不一會兒,發動機自行熄火罷工,再也動不起來了。
此時為后半夜兩點多鐘。大家接連下車,就著車頭大燈尚存的光亮望去,夜色蒼茫,星月無光,路邊依稀可見一片黑魆魆的詭譎密林。
車子拋錨,前不巴村,后不著店。夜風凜凜,吹得人渾身起了雞皮疙瘩。導航儀指示,距離最近的馬市鎮還有8公里——可我們寸步難行。華坤雖然還算鎮定,但也急得額頭冒汗,反復檢查汽車儀表,終究沒轍。他忽然下車,跑離車后,沒入夜色之中,竟因焦慮而內急了呢。(后來他說,如此落荒,要是遭遇“打腳骨的”,車上大半人是他的老師,可怎么交代喲?)
華坤回來后,連連撥打了恐怕沒有37個求援電話,通過保險公司聯絡,輾轉終于找到一家拖車公司。對方問明了我們的位置,答復派車前來。
在車上、車下干等了一個多小時,拖車到底來了。還得折騰一下——說是車子必須拖回南康才可修理,就近的馬市小鎮是“沒有汽配”的。病急亂投醫,我們誰也無法提出異議。于是由華坤執筆,給對方簽署一份“協議書”,表示認賬。在車內小燈下我瞄了一眼,那是一張無銜頭更無印章的白紙,打印有協議的條款,手寫路線、價碼字樣,下方署名。
這樣,由得纜繩將面包車拉上拖車,我們則坐回車內,兜上回頭路,跑50公里到南康,已是凌晨4點多。住店也是由這個私營公司安排的,叫做“一條龍服務”。
到次日下午5點,車子才修好。故障原因是離合器的一個膠片燒壞了,進行更換。結賬:拖車費1600元;修車費1500元——對方還強調這已是“優惠價”。
三、古寺逸聞
叢林郁翳肅無聲,寶殿浮屠觸太清。
古木曾摧因猛鷙,時花再盛返慈鶯。
普聞得道真身在,佛像開光幻相升。
俗客虔心來拜問,方知凈土點長燈。
——《七律·天臺下院》
在南康吃過晚飯,夤夜驅車,穿過江西全境,后半夜到達安徽池州青陽縣九華山天臺寺下院。
寺院建有標準間的寮房,設置頗像賓館。華坤醫生與方丈早有聯絡,開慈和尚親自安排我們住宿。空著的客房不夠,其中4人住進了臨時騰出的僧舍。大家均已疲憊不堪,也計較不得許多,一個個進入房中倒頭便睡。
破曉起床,下著大雨。雨幕之中觀看寺景,顯得恬靜清新。遒松蒼郁,綠樹婆娑,襯映著飛檐斗角、金碧輝煌的殿宇,分外肅穆。
華坤醫生與該寺住持相當熟絡。原來,去年華坤曾到這里長住半月,為天臺上下的僧眾義務針灸治病,結下了難得的佛緣。就是憑藉這種關系,我們這些“俗客”變身“居士”,得以前來觀瞻、參與由天臺寺舉辦一年一度的“水陸法會”,可謂“特殊緣份”哩!
開慈和尚導引我們參謁大殿佛像,瞻仰普聞法師真身。我們不免燃香祭拜,隨喜樂捐。
在這個過程中,得知了此寺的一些奇聞逸事——
天臺下院原名關圣殿,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至今已有222年歷史。曾經戰亂,幾度重修。日本侵略中國時,大殿被炸毀,奇的是關圣菩薩完好無損。然而,佛門仍難逃“文革”浩劫,寺院變成了農機廠。后農機廠破產,因緣際會,由廟前鎮信士們大發宏愿,禮請釋宏學大師到寺住持。宏學大師悲深愿切,身荷重擔,廣結善緣,募籌善款,于1999年破土重修寺院,五六年間建成恢宏殿宇,使之法炬重燃。落成之日,海內外名流、信眾匯聚萬人慶賀,舉行佛像開光儀式。
說來也真是神奇!當時,殿宇香煙氤氳,上空神氣顯靈、佛光普照,奇異天相使得在場的人們紛紛熱淚滿面,高誦阿彌陀佛。此事傳開,成為佳話。
還有,普聞法師的肉身保存也是奇事。這位得道高僧終生行善,施醫救人,享年86歲,于2000年圓寂時顏面不變,端坐缸中。到2003年,寺院為普聞法師舉辦開缸并灑凈儀式,缸開了,但見圓寂3年的法師肉身不朽,栩栩如生。面對此景,寺僧信眾無不合十稱奇!
從殿閣出來,我們進入寬敞的齋堂(飯廳)吃免費早餐。自然是素食,不外饅頭、稀飯。有個小插曲——我剛剛進門,忽然有個知客和尚叫住了我,說要我作個證明。原來,先前我“隨喜”時在“福田簿”上寫香燭款,涂改過數字,寺里入賬必須由本人核實數目。
我當然樂于證明。心下不禁暗暗稱道:寺院有嚴謹的管理制度,杜絕善款進入私囊呀!
【古寺逸聞散文】相關文章:
巴金的逸聞趣事作文11-23
名人故事:愛迪生的逸聞趣事01-28
古寺古城作文07-10
古代詩人逸聞趣事之杜甫軼事03-07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01-13
《李時珍夜宿古寺》說課稿12-01
李時珍《夜宿古寺》說課稿11-04
《李時珍夜宿古寺》說課稿12-01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02-16
夜宿古寺的語文教案08-23